不少西越之人都站起身出言冷斥,就连身为评判的西越国大儒钱绣容也不禁面露愠色。
“兄台难道忘了,在百国乱世期间,你们大炎朝岌岌可危,诸多强敌环伺,随时都有山河破碎的可能,要不是我们西越开国之君出手解围,大炎现在能否存于世间还是两说!”吴观怒道。
“出手解围?说的好听,当年要不是我大炎以一件奇宝作为代价,你们西越国君又岂会出手?”北炎郭普站起身反驳道。
“那也是你们北炎主动相求!”西越一方的文士见状也起身争辩。
“那也形势所迫,更何况当年的局势也是你们西越那名开国之君一手造成的!”
“胡说八道!”
虽说是文会,但几人争辩,让气氛一下子就变得剑拔弩张。
“都安静一下!”
身为主持的鲁疾上前打了个圆场。
他的声音如渺渺天音,让听者心平气和,不生急怒。
西越北炎两方人则是相互怒视,不再言语。
“各位稍安勿躁,先辈之事,我等后人不在时局,勘不破对错。本场文会只论英雄,可莫管其他。”鲁疾和善道。
“不错,诸位都是饱读诗书之人,虽是年轻,可也要注意心气啊!”大齐的评判孔泽也同样说道。
“两位前辈教训的是!”
由于场合不对,两方人也是很明事理,没再针锋相对。
只是两眼中闪着冷意,相互间都有着敌意,显然这梁子算是结下来了。
“方才北炎和西越两方都已经表述了各自眼中的古今英杰,不知其余人可有不同想法?”鲁疾立马调转方向,将问题抛向其他人。
这场文会共有十余个国度来访,除了天华、北炎、大齐、西越、南黎国五个被称为盛世霸主的国度以外,别的国度都是小国,祖上的开国之君亦少有那种从乱世崛起的枭雄。
就算是有,其手段也未必会比西越北炎的创始人高明,所以他们只能将心中的英雄之最,给到一些古之帝君身上。
“万年前的古夏皇朝开拓者帝卿,可谓雄才伟略,斩杀了祸乱于世的上古六害,冥阎九鬼,创下了首个不朽王朝,可谓大英雄也!”一名长须儒士上前说道。
此人所推之人,乃是民间威望最盛的古之帝皇。
故刚一说出,便引起了诸多人的共鸣。
“帝卿不过是缝时之机,正遇六害九鬼的天人之衰,又恰巧得了上古至宝神剑虹!否则以他当时的修为,怎么可能杀得了这些个上古大凶!”一位满是书卷气的白面儒生上前说道。
“所谓时势造英雄,天命既归帝卿,那就应当是他获得这等不世之功!”长须儒士笑道。
“君不知那帝卿后来之迹?万年前民智未开,自从创立古夏,帝卿整日骄奢淫逸,未行一件有益百姓之事,而后世子孙更是有样学样,各各效仿,如此作为,岂能称的上是英雄?”白面儒生据理力争,不甘示弱。
“如此也是……”长须儒士捻须思索,便也退了下去。
“那你以为,谁有资格称得上是英雄?”鲁疾询问。
“古夏皇朝国运不过三百,实在是名不副实,要论光明伟岸,实则当属七千年前的天颉神朝开创者圣帝‘颉’!”
白面儒生淡淡一笑道:“圣帝造字、种禾、统词、废人祭……更是创出了新一脉修炼之法,绵延后世!此等人杰,才称得上是古今无双的大英雄!”
他一说完,现场便陷入了沉思。
若以文治,那帝‘颉’确实是古今罕有,首屈一指的帝皇!
“只可惜帝颉造字、统词、废人祭都是手下大臣力谏而行之,并非是他本意,而且大部分的功劳都是天颉当年的丞相‘苍浮’的。而那修炼之法更是缺陷繁多,只延续了两千余年便无人再用!”大齐一文士站起来笑道。
他乃是北齐的少年大儒,名叫墨愈。
此子气质斐然,总是笑脸吟吟,可身旁之人却未将其小觑,反而在其站起身后,便都注目相视。
“那也不可否认帝颉的功劳!”白面儒生皱眉道。
“自然不会否认,但论文治,我大齐一千年前的齐文帝,堪为最优!”墨愈手中木扇放在手中轻拍,走到台前轻笑道。
“齐文帝!”
众人一听此名,便齐齐变色。
因为这位皇帝可是一名大贤儒!
所谓品德之最为大贤,学识之最为大儒,二者相合则为大贤儒!
当时大齐国风雨飘摇,江山随时都有倾覆之危。
恰逢齐文帝登基上位,其在世期间,推出数十条政令,把大齐的民生提升至巅峰,各种事亲力亲为,为后世的朝堂框架、律法条文,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基础。
甚至连其余诸国,也从中借鉴了不少经验。
可以说,大齐能有今日的国力,齐文帝功不可没!
由于至今不过千年,所以各国历史文献都有明确记载齐文帝的事迹,不会像其他古之帝王具有争议。
“所谓创业容易守业难,诸位可觉得古今有哪一位帝皇,能如齐文帝一般,扶大厦之将倾,将一衰败小国,铸造成如今傲视群雄的大齐呢?”墨愈笑道。
“千年前的齐文帝确实堪称一代明主!”
“能力挽狂澜者不多,如齐文帝者更少之又少!”
“古之未有,今也难寻……只希望后世之君,能出一个像齐文帝一样的了……”
无数人交头接耳,对此看法表示认同。
若以文治,放眼古今,确实再难见到比肩齐文帝者。
“诸位若是无议,那此番古今大英雄者,就是我大齐的文帝了!”墨愈笑容越发灿烂。
众人一言不发,有心反驳者皆是摇头苦笑,说不出什么话来。
而此时,天华文士阵营,有一名粉衫绝色女子站起来说道。
“齐文帝虽优,可我天华历代先君也未必无人!”
此女正是闻幽蝶!
第137章 其实你们……都错了!
原本以为尘埃已定,但突如其来的声音却打断了众人的思路。
当场中之人看到闻幽蝶站出,顿时沸腾一片。
因为他们明白,这名才艳双绝的女子,究竟有多大的能耐。
“天华之君……恕我直言,你们天华历代先君虽然大多贤明,可近千年来,并无特别出彩者能比肩齐文帝!”墨愈淡淡一笑。
眼前女子太过妖媚,他初见不由心生恍惚,差点迷失,若非本身就是大儒之身,有浩然道韵加持己身,绝对是要出些丑。
“这你可就错了,别说几千年前的泰、观、武、盛四帝,就算是最近千年的天华历代君主,能比肩齐文帝者,至少也有三位!”闻幽蝶上前一步,严声说道。
“哦?敢问是哪三位?”
见其如此笃定,墨愈便不由心生好奇。
“七百年前的华明皇,三百年前的华景帝,以及先皇华文帝!”闻幽蝶清冷的声音回荡在贤士阁内。
旁人听闻之后,有心生质疑,有点头认可,更有不求甚解者满脸疑惑……
“闻姑娘,你要是拿‘内治和理、保民耆艾、懿行宣著’的华明皇和‘由义而济曰景,耆意大虑曰景,布义行刚曰景’的华景帝,来并肩齐文帝那到也罢,可先皇华文帝……”
墨愈欲言又止,没有继续说下去。
不过其中的意思,却是昭然若揭。
这一语虽无恶意,但全场的气氛却是一下子冷了下来。
因为先皇在位之时,阁楼中的多数人都是在先皇的治理下生活过来的。
所以相比只存于史书上的历代帝皇,他们对先皇的仁德更是深有体会。
“我懂公子所虑,你是疑惑先皇在位时间不过十八年,所立功绩不显,怎么能配得上‘文’之一字,对吗?”当着无数人的面,闻幽蝶直言不讳,冷冷说道。
这一幕,令无数人都为其捏了把汗。
如此当众议论先皇功绩,不论是非对错,可都是大不敬之罪!
即使其是太师之后,事后恐怕也免不了一番责罚。
若是天子怪罪,那更是谁都保不住她!
“闻姑娘,你误会了……”墨愈也是微微汗颜。
这里毕竟是他人国都,若是犯了忌讳,那自己也讨不到什么好脸色。
“你可想过,天华自建朝也有近六千余年,前前后后共有帝君八十余位,为何先前无一位君主被冠以‘文’谥?”闻幽蝶反问道。
“这……”墨愈哑然。
他在脑中想了数个可能,却无一能说服自己。
而闻幽蝶见状,也不卖关子,慢慢给出了答案。
“那是因为先祖华泰帝的文治功绩太过卓著,千百年无一君主能超越,故此将‘文’之一谥保留了下来,留给后世之君冠冕!”
少女的声音如暮鼓晨钟,一番话将在楼内众人都给震惊的无以复加。
“天华前世之君特意保留的谥号!”
无数人喃喃自语,嘴唇喃喃自语,心跳开始剧烈跳动。
‘文’这个名号却被先皇拿去,岂不是说明……先皇的文治已经超越了历代先祖,达到了天华历史之最!
原本还懵懵懂懂的人瞬间明悟这其中的含金量。
先皇在世前的功绩居然崇高至此,能让朝廷上下数百大臣都认可其的文治是历代皇帝之最,并冠以文谥!
最恐怖的是,他们这些受益者却从未听过他人夸耀先皇的丰功伟绩!
仿佛就是本该如此一样……
这是何等的厉害!
身为太学阁阁主的鲁疾此刻已经是泪流满面。
他是最明白先皇功绩的人之一。
可由于一些特殊缘故,只能将那些丰功伟绩暂时存于书籍,待千百年后才能供人知晓。
“为何……为何我从未听说过华文帝有过出彩的政绩?”
墨愈倒退几步,脑中似乎诞生了一个可怕的念头。
这位天华先帝如此藏拙,定是在筹谋什么不为人知的计划!
这计划一旦实施起来,绝对是史无前例的大事件!
也幸好这位华文帝英年早逝,否则以天华目前的国力,周边诸国岂能安稳?
一念至此,墨愈心中便宽松了不少。
“诸葛丞相曾在先帝灵前写下祭言: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愍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曰文!”
闻幽蝶双目紧闭,口中喃喃自语,似乎也在缅怀那位天不假年的明君!
听得评价,墨愈彻底无话可说。
诸葛玄策乃绝世大儒,虽是天华之臣,却不妨碍成为他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