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木,你听到了吗”
郑鸿逵见着自家侄儿愣神,又是轻声提醒了一句,郑成功所取的字便是大木
“侄儿知道了”
郑成功听得郑鸿逵所言,这才回过神来,闷声应了一句
郑鸿逵却是不知自家侄儿神色为何忽然便低落起来,只当是他还在为郑芝龙降清一事失望
郑鸿逵看着神色低落的郑成功,却也没有多想,交代完毕以后,便匆匆离去,前去安排人手送郑成功出城
第177章 夺位
安平城北,郑彩府邸
郑彩坐于上方,下方右侧则是坐着一个与郑彩有六分相似的男子,此人便是郑彩之弟郑联,同样是郑氏军中将领
郑彩端起茶碗,将碗中茶水一口饮尽,砰的一声将茶碗扔回桌上,而后却是冷笑一声,开口说道
“郑芝龙果然是疯了,他竟然真准备降清!”
“而且五日后,他竟还要亲自去福州去见那鞑子贝勒,当真是自寻死路”
下方郑联闻言,脸上神色也是一惊,他先前亦是知道军中的风声,但此时真听得消息,依旧是让他一阵惊愕,而郑彩却是不理郑联神色,继续开口
“那郑芝龙当真是土皇帝坐久了,竟真以为他说什么,咱们这些人就要跟着他做什么”
“投清?他以为投清是投明吗,还什么众议已定,当真是不知所谓!”
郑彩冷笑一声,若是郑芝龙此次投的是其他明廷的势力,又或是郑芝龙决定再立一个监国出来,他们都只能照办
郑芝龙这十数年的威望不是凭白得来的,况且郑芝龙在隆武朝时更是进位国公,大义加身,威势日重
可以说只要郑芝龙牢牢把持着大义,那郑氏之中没人能挑战郑芝龙的地位
但这郑芝龙如今选什么不好,却偏偏选了投清这条路,这便是他郑彩的机会!
郑芝龙以为凭着他的威望,能像从前做海盗时接受明廷招安一样,再次带着大家投向清朝
但招安和投清那可是两码事,郑芝龙若以为大家还会像从前那样对他死心塌地,那他可就大错特错了
从前他们是什么,一群海匪流寇,整日飘在海上朝不保夕,接受招安以后,大家都能堂堂正正回乡做人,购置产业,大部分人自然是乐意拥护
但此时大家是什么身份,这个将军,那个侯伯,若是从郑芝龙接受招安开始,大家已经做了大明十几年的官了
当年的弟兄如今一个个皆在闽省开支散业,族中子弟进学的进学,从军的从军,真当大家对明廷没有一点感念之心吗
在隆武朝时,大家更是纷纷领官受赏,如今他们这些郑式核心,哪个不是家大业大,哪个不是手握重兵
郑芝龙当真以为他们这些人还是以前那些,他呼喊一声,所有人就热血上涌,跟着他上前搏命的海匪流贼吗
郑芝龙以为这些官都是他从朝廷手里要来的,大家就都要对他死心塌地,如果郑芝龙还是拥护明廷,那自然也不能算错
但一旦他弃明而去,那便又是另一种说法了
他们虽是靠着郑芝龙才得官,但是他们领受的可是朝廷的官位,旨意上盖的可是大明的印,而不是他郑芝龙的印
就算他们这些人还感念着旧事恩义,对郑芝龙死心塌地,但他们下面的人也会对郑芝龙死心塌地吗
他们军中许多从加入军中起,就已经是朝廷军将,他们服从郑芝龙是因为郑芝龙乃是明廷的总兵国公,而不是因为郑芝龙这前海寇头子
一旦郑芝龙叛了明廷,他们为什么还要继续效忠郑芝龙
降清和降明可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大家投明招安,不仅一切如故还能得个官身
但投清可是要剃发的,他们执掌军中,远比他人更清楚军中士卒对此事的抵触,或者说如今民间的百姓,有哪个是不抵触剃发的
他们生下来就留发着冠,他们生来就如此,凭什么此时就要被人剃发
再加上江南士绅逃入闽省,随着清廷在江南对汉人的种种行迹传开,民间百姓对清廷更是本能的升起种种抵触厌恶
士人的宣扬,世代着冠的传统,夷狄入侵屠戮汉民的背景,再加上闽省本就是宗祖氛围极为浓厚的地域,民间百姓对剃发这等事情也愈发抵触
郑芝龙完全低估了剃发降清一事,在军中民间的冲击力
郑芝龙以为只是剃了些头发,便能保得地盘富贵,是个极为划算的买卖,但他自是划算了,军中的普通士卒可不认为自己划算
银子还是从前那点银子,但却忽然让他们剃了头发,被人去戳脊梁骨,他们可不觉得自己有哪里划算了
只要郑芝龙降清的事情在军中传开,军中定然非议四起,军心动荡
郑彩想到此处,眼中也是闪过一丝精芒,看着下方的郑联,开口说道
“郑芝龙一旦降清,必然大失人心,这便是咱们兄弟的机会”
郑联闻言眼中也是立时一亮,但紧接着郑联脸上却是闪过犹豫之色
“郑芝龙降清固然是大失人望,但施福黄廷这些人皆是郑芝龙多年的心腹,杨耿虽与咱们关系不错,但这些人如今皆是位高权重,就是他们不喜降清,恐怕也未必肯服咱们”
郑彩闻言,脸上却是神色不变,开口说道
“咱们如今与施福等人皆是郑芝龙麾下部将,他们自然不会服咱们,但若他们投的不是我,而是明朝皇帝呢”
郑彩脸上闪过一丝精明之色,郑芝龙靠着迎立隆武帝,这才权倾朝野,郑芝龙一众亲眷更是各个公候
既然如此,他郑彩同样也能立个监国皇帝,将郑芝龙麾下的诸将给收拢到麾下,取郑芝龙而代之
立个皇帝而已,谁不会!
等到拥立了新皇帝,他便能以明朝正统的名义招降施福等众将,等到众将归服,他便能通过操控新皇帝,来操控其余郑氏诸将,将郑芝龙的势力全数吞下
郑彩想到此处,身子也是不禁微微颤抖起来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郑氏之主他郑芝龙坐得,他郑彩同样也坐得!
郑彩想到此处,也是不再犹豫,直接开口问道
“打探到那鲁监国的消息了吗”
是的,郑彩准备拥立的明廷皇帝就是鲁监国
唐鲁争立当时闹得沸沸扬扬,他们这些人当时自然拥立的是隆武帝,但也正是因为这唐鲁争立,也让闽省之人知道,除了隆武帝之外,这朱家还有一个鲁监国,同样也是朱家正统一脉
如今隆武帝已为清军所杀,此时两省如今人心惶惶,还有哪个宗室能比这曾与隆武帝争法统的鲁监国,更适合做这大明的下一任皇帝
郑联闻言,也是立刻回道
“当日听得兄长吩咐,我便立刻派人往浙省查探,如今已确定了鲁监国的踪迹”
“方国安等人在浙省为清军所败后,鲁监国便航海逃至舟山”
“舟山如今乃是黄斌卿的地盘,鲁监国等人到了舟山以后,黄斌卿以自身为隆武之臣的名义,却是不肯放鲁监国等人入城”
“如今鲁监国一行正寄居于舟山附近的岛屿之中,如今鲁监国一行人连衣食都赖黄斌卿供给,极为狼狈”
郑彩闻言,脸上却是神色大喜,一拍手掌,开口说道
“好,拒的好”
“这黄斌卿果真是一守户之犬,放着鲁监国这一奇货不取,反而拒之门外,这鲁监国合当为我所取”
郑彩在堂上不停踱着步子,略一思索,便立刻看向下方的郑联
“你带五十条船,以前往苏州采买湖丝为名,立刻前往舟山,就说隆武帝已灭,闽省众臣商议以后,欲迎立鲁监国再续明统,尽快将那鲁监国迎回中左所”
“唐鲁两方素有仇隙,我等先前毕竟是唐藩之人,若是鲁监国等人不肯来,应当如何处置”,郑联开口问道
“若是那鲁监国当真不识趣,那就绑来,不然你带着五十条船是做什么的”
郑彩冷哼一声,而后又是开口
“不过这鲁监国毕竟是以后要立的皇帝,能不如此还是不要如此”
“此时鲁监国等人寄人篱下,听得闽省要拥他即位,只要鲁监国那群人没有昏了头,就必定会随你回来”
郑联闻言,也是微微点头,此时鲁监国一群人连吃饭都要靠黄斌卿施给,骤然听得闽省要拥立他们,他们怎么可能会不来,就是鲁监国不愿来,他手下的众臣也会逼着他来
郑彩盯住了一句后,又是继续开口说道
“郑芝龙五日后,也就是初十就会出发前往福州,要尽快把鲁监国带回闽省”
“郑芝龙出发降清之日,便是我等发动之时,只要郑芝龙已离开安平,我便会立刻行动,以鲁监国的名义招降郑氏各将,只要此事能成,咱们兄弟便是郑氏新主”
郑彩眼中神采四溢,而郑联想着郑芝龙郑鸿逵等人在闽省的权势,眼中也是闪过一丝炙热
郑联神色一振,对着郑彩重重点了点头,而后便匆匆退出房外,开始准备前往舟山,迎回鲁监国
第178章 孤行
郑府书房,此时已是半夜,书房内灯火通明
尹大器站在房中,向郑芝龙禀告着施福等人情况,而郑芝龙听完尹大器所说后,脸上却是骤然一沉,忽然怒声开口
“当初就不该听老三所言,去立什么唐王”
“若是当初直接把那唐王驱走,降了清廷,如今怎会有这许多事情”
郑芝龙脸上神色愤怒,迎立隆武以后固然让他势位大涨,但如今一旦他要降清,却是立马就有了反噬
迎立隆武以后,不仅是郑芝龙骤然从一地总兵变为了国公,连带着他麾下的军将们,也一个个升官受赏
施福武毅伯,黄廷永安伯,杨耿前军都督,连周鹤芝辛一根这些普通军将也一个个成了封号将军
这些军将们得了明廷的官爵,有了正经出身,此时众将虽然仍是不敢违逆于他,但一个个心中显然都是倾向明廷,不愿随他降清
施福说不愿剃发,黄廷说清廷不可信,杨耿让他伪上降表拥兵观望局势
这三人话里话外,不还是在说不愿降清,想着以后有机会再投明廷吗
他就不明白,那明廷到底有什么可留恋的,那隆武帝一路南逃,得了他郑芝龙的拥立方才得以即位,但这隆武帝即位以后却像防贼一样防着他
那群文臣也是,一个个眼高于顶,明面上尊他为公候,私下里对他这海寇出身的平国公嗤之以鼻,区区几个迂腐文臣,竟然还敢与他争座次,而那隆武帝竟还偏袒那群文臣
既然明廷众人看不起他这水匪贼寇,那他郑芝龙又何必捧着隆武群臣,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他郑芝龙有的是地方可去!
实际上他之所以决定投清,亦是深思熟虑以后的结果,他麾下的兵员虽然号称十数万人,但他自家人知道自家的事情
他手下那些人来源五花八门,有的根本就是原先的海上的盗匪,成伙投靠过来的
这所谓的十几万人,除了能作战的青壮,其实还包括了大量青壮们家中的妇孺家眷,这才是郑氏十几万大军的真实成色
施福杨耿这些人的陆师还好,军中大部分都是可用的青壮,但水师之中却是水分极大
闽省沿海许多人皆是以船为家,他麾下那些所谓战船,往往是士卒合家老幼俱住船上,这些人全加起来,才有了他郑家号称的十几万大军
而且他麾下之人皆是极擅水战,但对陆战却是一窍不通
他军中的将领清一色皆是水师出身,哪怕是如今领着陆师的施福也同样是水战出身,这些人根本不懂陆师练法
郑氏麾下的陆师恐怕连明廷南方的陆师都比不过,更不用说扫灭了明廷边军精锐的清廷了
而郑氏一旦与清廷发生战事,却偏偏就是要靠陆师作战
一旦郑氏在闽省战败,那郑芝龙就只能丢下他在闽省经营数十年的基业,再次逃回海上,做个居无定所的海寇水匪,这是郑芝龙绝对无法接受的事情
他此时投清,实际上亦是在给郑氏众人求一条生路,此时不趁着郑氏手下的十几万人吓住清廷,赶紧要个好价钱投降,往后一旦为清军看破虚实,那恐怕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