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1311节

  值得一提的是,发明酸奶的就是中国,是宋朝传到西方去的,再传回来的。

  王越引进奶牛,看重的就是乳制品,百姓肚子里没油,肯定吃得多饿得快,乳制品市场广阔,卖得出去。

  全国各地百姓日子过得好了,都在养奶牛,买卖乳制品。

  而靠纺织厂,根本没法和江南、河南、北直隶相提并论,毛纺厂呢,也干不过热河。

  王越一拍脑门,做服装厂。

  从内地进材料,运到朝鲜后,征召朝鲜妇人,把活计发下去,让她们按照制式缝制衣服。

  制成衣服后,再卖回内地。

  自然一炮而红。

  内地的衣服,多是请裁缝做,那多贵呀,一人一尺,做得虽然好看合体,但价格高呀。

  服装厂批量进货、批量生产、批量销售,成本自然就压下来了。

  质量肯定不如裁缝做的好。

  但是,大明百姓多啊,穷苦百姓更多,自然卖得火爆。

  服装厂也是朝鲜的拳头产业。

  朝鲜服,风靡全国。

  衣服还卖到倭国去了,倭国几个诸侯下单军服,朝鲜的服装厂也小赚一笔。

  朝鲜各城都有服装厂,有的是官办,有的是民办。

  “希正公,等兀良哈战争结束,我的任期可能就结束了,要返回朝中了。”

  王越不禁唏嘘。

  他其实舍不得督抚之位的,他是勋贵啊,不是文官了,回朝不能入内阁了,只能在京轮值,其实是闲置。

  于谦都争不过文官呢,他更没资格占据文官的位置了。

  李侃看了他一眼,武勋纵然与国同休,但上限太低了,不像文官,文官能不断往上升。

  “还有战争要打的,陛下不会闲置你的。”李侃这劝慰显得无力。

  除非皇帝再扩充盘子,否则暂时不会启用王越了。

  这就是武勋的弊端。

  看看方瑛,荣封交国公后,就被放在京师闲置了,除非有国战要打,否则于谦都没机会出来掌兵。

  这是勋贵的命。

  “希正公,不必安慰我。”

  王越道:“陛下对朝鲜实行军管,就不可能让一个督抚占据多年的,这样岂不尾大不掉?”

  “下一任督抚,一定是文官的,不可能用勋贵了。”

  担心出现将门世家,在地方割据。

  王越语气一缓:“我也不是没有启用的机会,西边要打仗的,南面打完国战,以陛下的性格,能就此罢手?”

  “此次战争是暹罗挑起来的,不打死暹罗,陛下绝不罢手。”

  “我的机会还是有的。”

  但王越忍不住叹息,朝鲜才是他的基本盘,离开朝鲜,就会有人窃取他的权力,抹去他的痕迹。

  以后谁还会记住他王越呢?

  在对马岛。

  龚永吉修筑了很多炮台,并请从江南移来两万人,填充对马岛。

  他不断派使者交好倭国,赏赐了倭国很多财货。

  稳住倭国。

  从景泰十二年初到景泰十二年六月中旬,这段期间是对马岛的繁荣期间。

  因为从江南移去吉林的人,要走对马岛北上吉林,对马岛是主要补给点,对马岛自然就富了。

  吸引了大明各地生意人,齐聚对马岛,自然有人进入倭国做生意去,皇城司的人也混进去了。

  龚永吉受封阳和伯,从文官变成了勋贵。

  他后代无能,只能进入勋贵的队伍混吃等死。

  但皇帝鸡贼,没赐世券,让他在对马岛发光发热,否则他这个爵位,也是鸡飞蛋打,啥也没有。

  龚永吉哭着给朱祁钰卖命。

  二百万人走图们江口登岸,移入吉林,四月的吉林不至于冻死人,但肯定不暖和,这些江南人哪里受过这么冷的天气,冻得直哆嗦。

  王来正在修建房屋,东北遍地是木材,木材敞开了用。

  还建立了几座水泥厂,可不是修房子用的,这东西金贵,是架桥修大坝用的。

  吉林完全是原始状态,要慢慢开垦出来,架桥修路,完善灌溉设施是非常重要的工程,治水更重要。

  从鞍山购进大批铁筋,混合水泥、沙子、糯米等粘物,制作成大明混凝土,用来修桥。

  王来连建造城池用都舍不得,水泥太贵了,铁筋也不便宜。

  二百万江南人没来之前,吉林汉人只有23万,都是来自北方的罪犯,朝鲜人44万,各部落人口高达百万。

  用不了两年,人口就会超过四百万。

  重要城池已经建造好了。

  从王来到吉林后,就开始大批大批建造房屋,等着接收移民。

  上岸的移民,每个人发一套农具,一件棉衣、一件羽绒服,和一双皮靴,还有半月的口粮。

  东北这地方就算不种粮食,渔猎也够吃饭,足够富饶。

  不然怎么养活百万人口?

  王来从各部落及汉人中,征兵三万,建立吉林军,又从倭国征兵一万,从朝鲜征兵一万,虾夷征兵一千,合并成为吉林军。

  移来二百万人后,又打算征兵两万。

  皇帝赐他爵位,他却婉拒,慈溪王氏十分兴盛,他这一脉就有王来、王、王鼎三兄弟,号称慈溪三凤。

  若他变成勋贵,整个慈溪王氏就要转为武勋,他那两个弟弟,都在朝中担任高官,岂能自毁前途?

  所以皇帝也没强迫,加了文勋。

  王来上疏皇帝,请求加大移民力度,加速开垦吉林。

  所以,皇帝允许从江南移民过去,同时征讨兀良哈。

  杨信率领虎豹军,这是他第一次北征,和平时剿匪不一样,这对他来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战。

  赵辅从北军中挑选精锐三万,组成征东军,发誓一定要晋升爵位。

  大明骑兵出关,兀良哈就收到消息,三路大军讨伐兀良哈,兀良哈第一反应就是逃。

  只要北逃,大明就找不到他们。

  但近几年,兀良哈也在增强,兀良哈吞并了很多鞑靼部落,还引来了左翼蒙古南迁。

  左翼蒙古包含察哈尔部、喀尔喀部。

  察哈尔部和热河做邻居,喀尔喀部则迁入了吉林,几乎和兀良哈同仇敌忾。

  兀良哈又说服了科尔沁部,还拉拢了一批吉林残留的女真诸部,兀良哈已经成为新的东北霸主。

  科尔沁部就是原喀喇沁部,被大明全歼了,四年过去,还没缓过气儿来,只能臣服于兀良哈,苟延残喘。

  却没有汗位,汗位应该属于察哈尔部的,这是鞑靼的本部,但兀良哈不愿意拥戴察哈尔部称汗,所以汗位暂时搁置。

  几个部落看似合作,其实里面也一堆狗屁倒灶的事。

  从景泰九年开始,皇帝极为重视夜不收的建立,军机处下设直辖兵部三司,军纪司、军吏司和夜不收司。

  如今各部落的情报,由夜不收不停送入大明。

  掌管这些情报的,原来是李贤,如今是商辂。

  这场战争,没有主将,三路大军,兵分三路进攻,互不干涉,只看战功。

  兀良哈首领叫岱钦,岱钦不想和大明硬碰硬。

  但察哈尔部伯颜猛可却和大明有仇,他是正宗的鞑靼可汗啊,但鞑靼各部,却被大明给打崩了。

  连汗位,也从黄金家族,去了朱家,景泰帝现在是蒙古大汗。

  如今鞑靼苟延残喘,把广袤的牧场让给了大明。

  他被迫北逃,如今说服喀尔喀部南迁,又整合了本部察哈尔部,拥兵十万,南下到兀良哈部。

  他从小就养在兀良哈部,所以和兀良哈部关系匪浅。

  岱钦要投降,他绝不同意。

  他才是大蒙古的王。

  可气的是,明朝皇帝不要脸的给自己家了蒙古大汗的名头,并以蒙古大汗之令,诏令漠北诸部臣服。

  有近百万牧民,臣服于大明的淫威之下。

  他派人去热河看过,他的部民却如猪狗一样,被圈禁在固定的牧场里,和汉人杂居,改汉名说汉话,娶汉女,嫁蒙女,开始通婚。

  最可恨的是,大明皇帝收回了不臣服的蒙古诸汗的王爵,并断了贸易。

  以蒙古大汗的名义,把他们贬斥为猪狗,并革除了他们的贵族地位,诏令整个蒙古讨伐他们。

  当然了,反响没有什么,就是恶心人。

  双方贸易就更可恨了,大明断了贸易后,蒙人长期便秘的毛病又犯了,没茶叶用啊。

  倒是能从车臣部购买一些,但也阻挡不住整个部落的人便秘。

  而臣子鸿郭赉劝他暂时虚与委蛇,从大明买些铁器囤积起来。

  察哈尔部就假装臣服热河,却只得到少量的茶叶,其他的都不卖给他们,除非内迁进入热河,否则一切免谈。

  大明也凶,李瑾、毛忠没事就率兵挑各个部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比蒙古人还蒙古人。

  打败魔法的只有魔法。

  如今兀良哈还想逃,他坚决反对,务必要拿下大明的热河,将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牧民解救出来。

  当然了,主要是他们馋热河的财货。

  蒙人嗜爱金银,家中都有金银压低,这也是大明缺金缺银的原因,都被蒙古搜刮走了。

  可热河……算了吧!

  不是没有头铁的部落去试试,出来的都是鞑靼骑兵,魔法打魔法,看谁更凶。

  还有守城的火器兵,够蒙古部落喝一壶的。

  尤其各部落一盘散沙,没有威望极高的大汗统领,只能成为大明将军的战功。

首节上一节1311/17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