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1335节

  “圣旨传下去,有的自己献上来,没有的去登记,千万别逼着朕动刀子,到时候没命的可就不是一个两个了。”

  朱祁钰要对僧田动手了。

  朝臣倒是想劝,看皇帝这样子,是铁了心要动的,江南的钱抠完了,该抠庙观的钱了。

  北直隶的庙观,早就被黑冰台给抠光了。

  皇帝是四处得罪人啊,但估计也是最富的皇帝。

  “以后,各地赈灾,不能只靠中枢来赈济。”

  “要靠天下人的力量,一起赈济。”

  “天下各教,皆是劝人向善的教派,那么就该出一份力,捐钱的捐钱,出力的出力,别一天就养着身板子念经,那样修不到最高境界,也见不到佛祖道尊真主。”

  “多多帮助百姓,多行善事,这才是真谛。”

  “各教僧道没钱的,到灾区去,帮帮忙,出一把子力气,比念一万遍经文还有用呢!”

  皇帝这话说得太损。

  这是要折腾死各教信徒啊。

  “还有天下商贾,要养成心中向善的好习惯,天下有灾有难了,都要伸出援助之手。”

  您就直接说摊派得了。

  朝臣都疯了,教徒、商贾都出了,士绅能不出吗?

  等于说,地方发生灾情,就让各教、商贾出,因为你们的教义让人行善啊,轮到你头上了,你不行善还信个屁啊。

  皇帝是有的地方特别大方,有的地方又特别抠门。

  有的时候还特别损。

  这么折腾下来,还俗的僧道肯定不少。

  “还有,各派经书,必须要维护朝廷统治,经文中带有反明思想的,一概删除、焚毁,关闭寺庙,处死僧道信徒!”

  “经书必须是汉文经书,其他文字经书必须翻译过来,不许学习其他文字的经书。”

  “所有经书,必须有大明地图……”

  “宋,具体的你再查缺补漏,教派可以有,但存在的意义是维护大明的统治,否则就不需要存在了。”

  皇帝把这话说到明面上了,就是要大改,各派宗教都得改。

  汉文这一块,针对的是喇嘛教。

  “当然了,捐庙之事,朝廷不设限制,有钱就多建,没钱就少建,弄不到钱朕也没辙,自己想办法去。”

  朱祁钰又加了一句话:“宗录司是大事,宋你这个司正,务必要做好。”

  “陛下教训的是。”

  宋冷汗涔涔:“微臣精通六种语言,对各教经书皆读过,各教宗师级人物,皆在宗录司任职,参与编纂新经书。”

  这一点朱祁钰还是放心的。

  “从印度带回来的佛教东西,要建塔封存,不要就放在一个地方,全国各地的寺庙都可以存放。”

  话说一半,胡就有不同意见:“陛下,老臣读过回回经文,那圣城只有一地。”

  “老臣觉得,佛教的圣城,应该是京师,而非他地。”

  李贤又反对:“若天下僧人来京师朝圣,京师人口还会增加,对京师而言是负担,而非好事。”

  “不如择一地建立佛宗圣城,让人去此地朝圣便是。”

  支持李贤的人多。

  京师人口不能太多,不然不安全。

  “择哪里建城呢?”朱祁钰想到了东北,东北有粮,有海,还是平原,建设难度低。

  最关键的是,冷、远,去的才是真信徒,不去的都是假的。

  “老臣觉得长安合适。”李贤认为关中更安全。

  朱祁钰立刻否决:“长安不行,长安生态脆弱,再加上那么多僧道到长安去,长安就更乱了。”

  “可长安位于关中的中心,有雄关拱卫。”李贤考虑的是安全。

  “李卿,佛宗圣地,谁会派兵攻打呢?想太多了吧?”朱祁钰点他。

  被攻打跟你有什么关系?

  灭佛,也是引起佛教仇恨,到时候你再建佛,好处岂不就来了?

  “那就建在河北。”李贤觉得也对。

  “河北不行,就建在辽宁吧。”

  朱祁钰道:“辽宁近海,又有充足的粮食,交益之地的僧人去朝圣,可乘船去,不用走几万里。”

  “阁部挑一个地方,建立城池,让天下僧人去朝圣便是。”

  也不听劝,直接定下来。

  朝臣有点回过味儿来了,还是皇帝坏,让人跑那么远去朝圣,不去的就有问题,这是朝廷下次搞钱的借口。

  朱祁钰还想建一座万国城。

  把攻克的都城,仿制出来,然后存放各国掠夺来的珍宝。

  现在不是时候,他已经让人把焚毁的都城地图都画好了,等以后用来仿制。

  “那建城、建庙费用谁拿呀?”耿九畴觉得不该动国库的钱。

  “户部出呗,难道还打朕的内帑的主意?”

  朱祁钰没好气,旋即灵机一动:“让天下僧人出,这是佛宗圣城,天下僧人、居士,一人捐一毛钱,都够建造了,别什么都指着中枢掏钱,中枢的银子那么好收的吗?”

  还得看您啊!

  耿九畴给他点赞:“依陛下之意。”

  “以后这等事,都得让他们自己去搞钱。”

  “不是涉关家国大事,别总想着让朕掏钱,朕的钱也不是大风吹来的。”

  “说回喇嘛教。”

  “截止到景泰十二年,在漠北建了1700座喇嘛教。”

  “效果显著啊。”

  朱祁钰道:“朕在想,佛教和道教,能不能分出一个支脉,效仿喇嘛教,和他们教义一样呢?”

  他不满喇嘛教不肯汉化,所以就放进去两条泥鳅,让他们卷起来,逼着喇嘛教汉化。

  “漠北建了佛教、道观近千座,但信徒寥寥。”

  “应该重视起来呀,教义得适应环境,不能让朕的钱打水漂吧?”

  朱祁钰道:“宋,这件事也交给你,年前朕要看到章程,年后就推行,朕给你两年时间,若佛道两教的信徒人数还这么少,朕可就要唯你是问了。”

  “微臣必让陛下满意。”宋觉得不是事。

  “起来吧,以后阁部做事要灵活,多动动脑子。”

  朱祁钰道:“说到喇嘛教,就得说说乌斯了。”

  “以后征战,都要招募佛兵。”

  “宫中轮值,也要招佛兵下山。”

  “加强乌斯和内地的沟通,彼此互相见面,才能熟悉嘛。”

  “贵州平定了,四川年后就拆分,调何文渊回京入阁,年富任重庆省督抚,韩雍任四川省督抚。”

  “四川省要西扩,再扩充原本面积那么大的地盘。”

  这是议过的事情,无需赘言。

  姚夔发声:“陛下,现在不是开战的良机,朵思已经撤了都司,想再扩入进来,怕是要打仗啊。”

  “打仗也无妨,韩雍、年富都是能打仗的。”

  “就算打,也是小打,扩充势力而已,把乌斯东部的精华部分,全部吞进去。”

  “然后就派官员上乌斯,管理事务。”

  朱祁钰道:“在山脚下多多练兵,两年内入藏。”

  乌斯边境已经练了几年了,韩雍去了就能用。

  “再说说第十三件事。”

  朱祁钰道:“得说说边疆省份了。”

  “先说贵州,贵州刚刚荡平,要多派奴隶去修路,把路全部修通,不要管奴隶的死活,景泰十三年,必须修通路。”

  “王伟上了奏疏,说印度诸国都愿意做奴隶贸易,人有多是,每天都在往大明运。”

  “不止印度,东南夷诸国都在卖奴隶,别看他们和大明打得厉害,其实都在和大明做贸易。”

  “还有就是采油厂。”

  “明人不够,就多多派奴隶去挖,不管奴隶死活,朕要多多的沥青,要快速修沥青路。”

  “姚夔,还是你主持,多配奴隶过去,玩命用。”

  姚夔抽了口冷气,这速度还嫌慢呢?

  各采油厂,一年死了十几万奴隶,还觉得慢呢。

  “婆罗洲发现了石油,就派人去挖,先运去交趾,可交益两省先用。”

  “再派人出去买,大食就有石油,让他们往大明运。”

  “边疆要快速修通沥青路,尤其是交益,有了沥青路,雨季也挡不住大明出兵的道路了。”

  “路要做好维护,不掏钱的都不许上去,绝不许破坏,破坏的一概处死!”

  道路是中枢掌控地方的命脉,绝不能丢。

  以后还要多修,路越多,中枢掌控力越强。

  “广西和交趾,交趾和新益州,云南和交趾,这几条路必须要快速彻底打通,要有很多条路,互通的,河路也要修,修出几条河来,互相连接。”

  说完了交益之地。

  “说到甘肃,就要说说陈友了。”

  朱祁钰目光扫视一圈:“陈友拿下了吐鲁番,这是功,人没了,朕也赏了侯爵了,此案就盖棺定论。”

  “若没有东南夷反明,早就拿下吐鲁番了,甚至已经打垮了东察合台汗国了。”

  “如今寇深在甘肃做得不错,一手打一手抚,互通贸易,勉强维持和平,不错了。”

  “宁夏也是,原杰做得不错。”

  “西北战争不断,这是没办法的事,是大明挑起的战争,如今又没兵可派。”

首节上一节1335/17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