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景泰十二年开始,中枢就极力把沈阳打造成佛教圣地,从印度带回来的东西,多藏在沈阳,沈阳成为世界上寺庙最多的城市。
经过十年发展,沈阳成了名副其实的佛都,很多苦行僧到沈阳朝圣。
辽宁本就富饶,有了铁厂和佛都之后,再加上地处交通要道,五省通衢之地,富上加富。
景泰二十三年,辽宁人口突破了2700万,东北经济第一。
同样的,朝鲜靠着海峡优势,成为东北六省经济第二,人口也超过了千万。
从一个彻彻底底的穷省,变成了内地强省。
当初收复的时候,朝臣皆认为这么穷,要太有什么用?
现在没人说朝鲜穷,耐寒水稻和玉米的种植,让朝鲜已能自给自足。
外加服装厂成熟的产业链,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四面靠海,已经承接订制订单。
今年的朝鲜,一千万人,竟没有人饿死。
东北人口快要过亿了。
户部预估,景泰二十四年年底,大明人口可能要超过四亿。
耿九畴足足说了两个半小时,说得口干舌燥,终于说完了,户部一年的成绩喜人。
然后是兵部、礼部、刑部依次作报告。
最后轮到财部李秉。
“今年在银行总流水,超过了一百亿!”
“而截止到微臣写奏疏的时候,银行存款,高达7亿!”
“各地银行,运行状况良好。”
“没有拖欠、亏本、中饱私囊的情况发生。”
“财部发布的彩票,今年总营收是170万,这笔钱,全部用在修路之上,监察司已经清查过了,微臣也亲自过目,全都用在了实处。”
一听彩票营收这么多,朝臣都震惊了。
财部有三项收入,是不计入户部财政的,银行收入,彩票收入和举办赛事收入。
这三样都是财部自负盈亏。
彩票收入,是必须投入到基建的,不许拿来乱花,也不许投入其他地方,等以后基建完毕,就用做社会福利机构,比如图书馆、公共厕所等。
“今年,一共举办了12场大赛,72场小赛,基本收支平衡,没有亏本。”
赛事有体育,有文会,其中文会居多。
办了十几年了,第一次没亏损。
以前这笔亏损都是内帑撑着的,盈利则归财部。
财部催缴的税费,则是要交到户部国库里的,财部只是负责催缴,他们真正的收入来源,是银行收入。
“办大赛以后是要赚钱的。”
朱祁钰给冯孝使个眼色,很快有太监端出来一个托盘,托盘上是一个球体。
“陛下,这像是足球?”李秉看出来了。
这足球是用猪肚和橡胶做的。
皇家商行割了橡胶树,就研发出来手搓胶皮,用手一点点做出来的,就为了做这个足球。
虽然技术还不行,起码世界上第一个足球出现了,篮球和排球也快了。
皇帝喜欢,发展肯定快。
“没错,就是足球,以前的足球又硬又不耐玩,这种新足球就不一样了,李卿你试试。”
李秉还真拍了几下,发现弹力不错,也很软。
“以后用这个当足球,是不是能吸引更多人来玩啊?再办几年,不止不会亏损,还会赚大钱。”朱祁钰笑问。
李秉称是。
朝臣都试试足球,毕竟男人都有一颗足球心。
“陛下,这是什么材料做的?老臣从来没见过?”李贤竟踢了两脚。
朱祁钰无语:“您都多大岁数了,别闪着老腰。”
“这是橡胶树做的。”
李贤大吃一惊,中枢一直反对种植橡胶树,因为这橡胶树没什么用啊,谁知这东西能做足球?
可中枢种了很多,都用来做足球?
他把足球捡起来,摸着材质,若有所思。
“看着,这橡胶用途大着呢,比石油还大。”
朱祁钰不再剧透了:“李秉,接着说。”
(本章完)
第355章 太子,你娘和杨氏同时掉进水里,你先救谁?
李秉详细介绍催税情况,派人下去查税的具体情况。
君臣听得认真。
财部催缴税款,高达三千万,这就是财部设置的意义,收税和财政分离,谨防一部独大。
而收税官,必由财部官员、御史、监察史、番子,联合执法。
工部尚书马昂开始汇报工部一年的业绩。
沥青路从成都入,从甘肃也在往朵思修路,两条沥青路,会成为控制乌斯都司和朵思都司的重要通道。
同时,从热河延伸出去的沥青路,也修到蒙古都司省治库伦。
乌斯的沥青路,预计用二十年完工,朵思公路预计十年内完工,蒙古都司预计三年内完工。
水路工程,也一直没停下。
勾连水道之后,就要炸毁礁石,疏通航道,并多多架桥修路,在民间增设大面积灌溉工程。
在西北缺水的地方,大肆挖掘坎儿井,解决百姓用水问题。
南方总有大涝的城市,则兴建地下水利,做好渗水工作。
并对于经常地震、泥石流地区的百姓,进行迁移,移民去边疆省,并做好防范工作。
工部于景泰二十一年,因工部库房被雷劈而着火,损失了很多名贵物料,所以发明了避雷针,现在已经用在了木制大殿上,并进入千家万户。
工部一年成绩喜人。
朱祁钰听着不停点头:“继续兴建,大明没有一块地是废地,户部和内帑,每年拿出固定额度出来,并阶梯型上涨,完成基础建设,改善民生。”
“种树不能停止,尤其占据了西域之后,更要大规模种树。”
“其次是旱涝问题,要多多鼓励民间发明技术、改良古技术,用于当代,利在千秋。”
“虫害问题,是亘古至今的大难题。”
说到这里,朱祁钰微微停顿,站起来:“朕告诉诸卿一个好消息,徐发明了农药。”
“这农药,不是从古至今一直用的那种,而是和化肥一样,效果更厉害,也能批量生产的。”
景泰十七年,化肥问世。
效果是好,但成本太高了,别说农户用不起,就是官宦人家也用不起,这几年一直在降低成本,效果显著。
“趁着过年,徐拿着农药,向朕报喜。”
朱祁钰让冯孝将奏疏给李贤看看。
农药可是亘古难题,农药学也是一直在发展,在景泰十七年,大明成立农药局,开始投入资金,招募能人系统研究农药。
经过六年时间,大明第一款农药诞生。
“朕打算赐名叫有贞牌农药,纪念徐有贞。”
朱祁钰语气振奋:“徐有推广玉米之功,发明化肥之功,研制耐寒稻种之功,有发明农药之功!”
“景泰朝,第二个直接入文庙的,就是徐!”
“他虽是太监,虽有过错,但功大于过!”
“待他死后,当配享太庙,陪祀先贤,陪祀先圣殿!”
从无到有是最难的。
踏出第一步,用不了几年,农药就会批量制造出来,再过些年,就能推广进入民间了。
因为大明是允许私有制的,有利可图,商贾就会入场投资。
就像化肥,全国研制六年,推广速度越来越快,价格已经直线暴跌了,但还不是百姓能用得起的。
朱祁钰本人就投了二十几家研制厂子,都在搞化肥研发。
农药也是这样,最晚二十年,就能飞入百姓家了。
所以,朱祁钰要对大明进行严格保护,所有成果都不许外流。
后世瓷器烧制秘法,本来只有华夏会,但在开放后,倭国考察团来内地考察,想方设法弄来瓷器灰,没过两年,瓷器就从倭国大面积烧制,然后世界上都会烧制陶瓷了。
很多秘密,都是在不经意间泄露的。
华夏从古至今有多少配方流出去了?
洗发水、肥皂、黄油、奶酪、高压锅、身份证、皮鞋、皮包、西瓜霜、护肤品等等很多配方,流出去后,人家改头换面,回来高价骗华夏的钱,赚钱无可厚非,最后这些东西凭什么都变成他们的了?
最后华夏就剩下四大发明?可笑不?华夏近六千年历史,传承从未断绝过,怎么可能只有四项发明呢?
李贤心里不太是滋味,他和徐关系最好,徐命运坎坷,策划了夺门之变,最后侥幸没死,变成了太监。
这些年,他是同情徐的,谁知道徐竟做出这番功业,然后进入文庙?
他李贤能入吗?
李贤估摸着文庙里的人物,觉得够呛。
景泰朝,现在只有两个活着进入文武庙的,于谦和徐。
其他人死后想入都难。
“说回来。”
“修路不能停止,办学更要深入推广,文武人才,朝中都稀缺。”
“大明疆域这么大,需要的人才太多了。”
“陈文。”
朱祁钰看向陈文:“这几年基层情况特殊,招募了一些秀才、举人入朝为官。”
“但大明西扩的脚步,已经停滞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