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1467节

  一旦朱祁钰打破这种垄断,后代皇帝,估计又会莫名其妙的死亡,然后幼主登基,又回到原有轨迹上。

  可不打破吧,整个阶层彻底堕落,用不了几年,民间就会民不聊生。

  鞑清不在乎民间聊不聊生,他们本质就是奴隶制,无非是披着一层封建皮罢了。

  大明不行,大明是以民为本,民不聊生就会丢掉民心,进而丢掉军心,因为大明没有八旗这个基本盘。

  朱祁钰也在犹豫。

  要想皇帝长命百岁,就学鞑清,把民当刍狗,把勋贵变成八旗,建立基本盘。

  要么就回到原有轨道上去。

  前者会越来越落后,但皇权能保住,除非被大炮轰开国门,不然能一直当皇帝。

  后者走着走着,会走向选举的道路,皇帝运气好变成吉祥物,运气不好就是断头台。

  毕竟工业革命的发展,和皇权完全相悖,早晚会走上议会选举的道路。

  原因不是皇帝制落后。

  而是想当头的人变多了,都想当这个头,那么就组建议会,大家都当头,平等投票。

  而走鞑清的道路,起码能保五百年国祚,然后被送上断头台。

  朱祁钰在犹豫。

  当初他一手炮制的垄断,现在是打破呢,还是给垄断盖个章,名正言顺的搞垄断呢?

  这得看,是想一家一户好,还是千家万户好。

  选举未必是百姓都好,起码听着比皇帝制更好听,其实一样的抽盲盒,本质上没区别。

  只是从一家一姓,变成了新一家一姓,还是那个家,还是那个人,换个姓罢了。

  但大明这片土地上,就不会诞生完整的民主。

  那么,朱家走到最后,能不能变成政治家族呢,或者变成英国皇室那样的吉祥物呢。

  那就得看后世子孙够不够聪明,及时放权,才能变成吉祥物。

  若是不聪明,那就是断头台了。

  朱祁钰陷入选择困难症。

  (本章完)

第373章 故宫博物馆,收集别人的文物,让别人无路可走,十二年义务教育

  肃贪之风骤起,朝堂一片混乱。

  聪明的,立刻归还赃款,然后到养心殿外跪下请罪,傻的装傻充楞,这样的官员必然被杀鸡儆猴。

  而民间,并没有被朝堂上激烈的政治活动而影响。

  中枢一直在让政治和百姓剥离。

  目的是形成政治高度垄断。

  百姓永远是被动的,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力,只能被动的被选择,然后认命就完了。

  在报纸上乱喷的愤青,会被爱心人士关怀,说“你不行你努力呀”“你为什么不努力?”“有这怨天尤人的功夫,都能打一宿螺丝了”,然后节奏就歪了。

  中枢在脱离群众。

  政治权利和群众,本就不可能融为一体的,这是先天性决定的。

  所以,民间受中枢影响不大。

  百姓照常上班、下班,原城市没有工厂,工厂都在城外,就是现在的新城,所以百姓基本都住在那边。

  自行车非常普遍了,几乎人手一台。

  但上高速路,是要付钱的,百姓舍不得付钱,就走老路。

  民间老路分几种,有用熟土夯实的土道,下雨天就泥泞难行;一种是修的青砖道,这种基本用作城市交通;还有一种石板路,石板路,商业街才修石板路的,最后一种是煤灰路,在土道上堆的煤灰,走时间长了走出来一条路。

  而随着铁路、沥青路的普及,这几种路都不太修缮,基本都是百姓自己管理,保护得也不错。

  因为修缮道路,不在政绩考核之中,所以地方官员都不管修缮。

  除非特殊天气,才会走沥青路。

  幸好,每个城市的下水做的还算不错,下水和废水、污水的排理,是城市建设的硬指标。

  骑自行车,不能走煤灰渣路,容易扎坏车胎,修理费用太高。

  到了下班点,工人们成群结队的推着自行车走出工厂大门,男男女女,彼此说说笑笑的。

  男女平等喊了三十年了,已经没人说三道四的了。

  归根结底是女工赚的不比男职工少,人有钱就硬气。

  谁说女人非要回家做饭带孩子,什么君子远庖厨,这话都滚远点吧,一个家庭,分得这么清,日子就没个过了。

  景泰年间,男女关系就很融洽。

  只是儿媳和婆婆这种天生冤家,那是怎么也调和不到一起去的,归根结底是三观不合。

  闹着分家的声音,此起彼伏。

  贯穿整个景泰朝。

  朝廷倒是不反对分家,但也不支持,民间因为家庭不和离婚的案例越来越多,所以在景泰四十九年,中枢支持分家。

  家庭,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都是生产力决定的。

  随着蒸汽机普及,生产力越来越高,家庭劳动力就不需要那么多了,也就促成了分家的必然前提。

  人又都藏心眼有私心,谁愿意一大家子一起过,一切都共享,狗屁倒灶的事情不老少。

  以前女子不当家,有事也就忍着。

  现在女子当家,鸡毛蒜皮的小事,矛盾不断,自然而然的大家族就过不下去了。

  分家,应运而生。

  政策虽然发布了,但没写强制,各家是看情况而定,中枢是不管的。

  蒸汽机,不止在家庭关系上搅得天翻地覆。

  也促进社会进行翻天覆地的大变革。

  最直观感受,商品价格暴跌。

  蒸汽机普及后,机械逐渐取代人力,但这种取代,不是不用人力,而是改用技术型工人,操作机器型工人更吃香。

  蒸汽机刚出来的时候,各地工会都在闹,认为蒸汽机会让工人淘汰掉。

  结果六年过去了,工厂不止没有淘汰职工,还扩招了职工,不止没有裁撤工人,还增加了工人的工资。

  产能翻番,商品价格下降,自然扩大了市场份额,不但没亏本,还赚钱,连带着,工人工资跟着涨钱。

  现在是工资够花,物价还下降了。

  民间才看到了蒸汽机的好处,才加快了普及蒸汽机的速度。

  普及一件东西,不是中枢下令就有用的,得让民间得到实惠,好东西得有用才行,不然光吆喝没几人上当。

  就说那服装厂,蒸汽机推广之前,一套成衣,价格在2块钱左右,包括长袍和一条裤子。

  而今年,一套同材质成衣,价格下降到了1元钱,赶促销的时候8毛就能买到。

  以前一家服装厂,日产量1000件,现在一家服装厂,日产量1万件。

  刚开始,厂长还担心呢,卖不出去咋办,结果,订单是以前的十倍。

  其实,百姓不懂经济账。

  看似2块钱一套成衣,很便宜的,但一个普通人家,刨除房贷之外,可支配收入真的不多。

  一年四季都要买衣服,逢年过节也得换一件,所以呀,一年一个人服装支出在20元以上,因为冬装贵。

  所以,看似很多人家穿得不错,其实是就一件拿得出手的衣服。

  随着衣服价格暴跌,自然愿意多买几套。

  大明有30亿人口啊。

  一人多买一件,能养活多少家工厂?

  别忘了,这些年成衣市场,并没有覆盖30亿人口,市场规模也就1个亿上下。

  可衣服是所有人都要穿的。

  为什么覆盖规模达不到全部,因为贵,现在价格降下来了,市场规模自然就扩大了,是成倍的扩大,不比原来赚得多?

  而百姓家结余的钱,又可用于其他方面支配,比如美食、旅游方面支出。

  百姓肉眼可见的,生活成本在下降。

  蒸汽机推广,不但没有摧毁现有格局,反而让百姓腰包更鼓了。

  民间推广蒸汽机的声音越来越高涨。

  不止服装业,蒸汽机覆盖全行业,最直观感受的是采矿业,石油是化纤、塑料的源头,又是煤油灯、沥青路的原料,以前采矿用人挖,用简单机械采。

  有了蒸汽机,用机器采,采量肉眼可见的提升。

  采矿工人减少了,矿主明显赚得更多了。

  而被闲置的劳动力,可以多开几个矿啊,石油用量巨大,采多少都不愁卖。

  没有矿,就去藩国开采呀。

  石油工人,永远都不失业。

  说到工会制度,是在景泰二十四年的时候推行的,到现在,各地都有工会,为工人发声。

  但这个工会,虚有其表,因为工会人员是不赚钱的,工会也不是盈利部门,愿意管闲事的人不愿意受条条框框约束,不愿意管闲事的,压根不会搀和。

  这就导致了工会,虽然有,但起不到什么作用。

  有的甚至是资本家扶持起来的,掌控底层工人的手段。

  从工厂建立之后,城市里就诞生了工人阶级。

  其实,景泰五十二年的社会,基本和六七十年代很像了,除了没电,其他都一样。

  为了发展旅游,百姓出行极为方便。

  长途有马车,城市里穿行有黄包车、人力推车,现在有的地区还通铁路。

  以前黄包车车夫穿着西服做工。

  现在不穿了,因为西服板身子,穿着干活不舒服,现在穿的更加休闲,短裤短袖。

  西服,都是服务行业才穿的,像餐厅的服务员、酒店的迎宾员等前台人员,才穿西服。

  有的官员下朝,也是乘坐黄包车回家,官轿可没黄包车舒服。

  走在街上,看见白皮肤蓝眼睛的女人,千万别觉得怪异,明人都习以为常了,她们都是国外移民,说的是汉话,行的是汉礼,已经是大明人了。

首节上一节1467/17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