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佑榷对朱佑栾的第一印象是帅。
朱佑栾说话让人很舒服,看似油滑,却又很真诚,和他呆久了,会生出士为知己者死的心思。
连朱佑榷都愿意和朱佑栾亲近。
他暗暗思考,等徐太子继位,印度局势怕是会再次变化。
晋国行霸道,徐国行仁道,许国用忍道,宁国走王道,谷国则在致富路上狂奔。
没有一个是白给的。
而五国太子,都是不好相与的,其中最厉害的就是徐国太子。
之前他还以为,晋太子最厉害,因为晋太子一身杀伐之气,说话粗莽,像个将军,作战身先士卒,勇猛非常,是一代霸王。
可见识到徐太子之后才知道,晋太子不过莽夫罢了,徐太子算把人心琢磨透了。
两个人一个像项羽,一个像刘邦。
未来印度就是一波楚汉之争。
再看看让许国、宁国苦恼的问题。
在徐国没有。
徐国人口八千万,汉人口达到7800万,外族人口200万。
信印教的人也不多。
因为徐国给晋国当狗,晋国帮忙清理的,又将一些愿意顺服的土人,汉化成了汉人。
徐王做事润物细无声,看似什么都没做,悄无声息的却都做完了。
龙生九子各有所好。
但,只要是龙的儿子,就都是真神。
国,是印度中最容易忽视的一个王。
这是朱佑榷兄弟在印度的最后一站。
国,在陆地上也有一块领土。
保克海峡,上的弧形领土,全归属国。
但国在印度存在感极低。
连老皇帝都会忽略他的存在。
整个斯里兰卡岛,都属于国,之所以封王在此,因为王身体不好,是最早封出来的诸王。
王拖拖拉拉的活到了现在。
他是皇六子,母妃是毛妃,毛胜是他曾外公,娶的是项忠孙女。
今年五十四岁了。
已经缠绵病榻三年了。
来到国才是朱佑榷兄弟俩的真实目的,就是代老皇帝看一看,朱见潮的身体情况。
老皇帝在京师,担心六儿子的健康问题,所以派两个孙子来看看。
可兄弟俩看到的情况十分不乐观。
据太子朱佑说,王已经三天不进米粮了,也就这几天了。
闻讯,朱佑榷兄弟心情黯然。
堂堂龙子圣孙,也逃不过这一天的。
就在朱佑榷盘旋第三天,王薨逝了。
老皇帝给王的亲笔信,没人敢拆,只能随王而去了。
国要向上国报丧的。
可朱佑榷却拦住了太子,因为老皇帝岁数太大了,怕是经不起丧子之痛,先承奏疏到内阁,让内阁看着情况报丧吧。
朱佑哭成个泪人:“父亲在世时,就常念叨要去京师见一见皇祖父,却俗事缠身,无法去尽孝。”
“皇祖母薨逝的消息传来时,父亲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足足七天,再打开房间时,已经白了头发。”
“他总说,自己没在皇祖母膝下尽孝,所以皇祖母早夭。”
“父亲弥留之际,还在呼唤着祖父和祖母……”
朱佑已经四十四岁了,却哭个不停。
其实毛妃也活到了六十岁,算是寿终正寝。
她是得了急病,需要开刀手术的,但她不肯被医生看身体,坚持不肯手术,最后耽搁了病死的。
这事成为王心中最大的痛。
王总说,如果他学医的话该多好,他就可以为母亲手术了。
朱佑自幼是在宫中长大的。
和宫里是有感情的,看看国紫禁城的一草一木,完全复原紫禁城,复原的不是蒯祥建的,而是朱祁钰改过的紫禁城。
像晋国的紫禁城,就融合了独特的军事建筑风格。
谷王的紫禁城,就融合了印度当地的建筑风格。
唯独国的紫禁城,一比一完美复刻。
王是年长皇子,本该做印度六王中的霸主,毕竟他是最大的兄长,可他性子偏软,承担不起这个责任来。
所以,在得知徐国送土给晋国,他认为自己是兄长,有督促弟弟的责任,但他又说不了晋王。
干脆将自己在陆地上的疆土,送给徐国,弥补徐国的损失。
就像马尔代夫,本来也是国的领土。
但因为晋国霸道。
他将马尔代夫当做礼物,送给晋国,消弭晋国和其他诸国的仇恨。
他做好兄长该做的责任。
但他还时时自责,觉得他这个兄长没做好,每年他都会给中枢上疏,庇护印度五王,为晋国开脱,为诸国开解矛盾。
即便晋王很霸道,对王,也得发自肺腑的叫一声六哥。
朱见潮确实没本事。
但他有长者风范,他能有效处置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每次他都吃亏,补贴自己的弟弟们。
像谷国吃了大亏,朱见潮送五百斤黄金,补偿谷国。
谷王沉溺于玩乐,他则不停派使臣去督促谷王,教化谷王向善。
像许王爱搞基建,他就会搜罗各种建筑图纸,给许王送去。
宁王和许王有矛盾,每次他都会调节矛盾,让诸王恢复旧好。
别看国存在感最低。
但王却是印度五王心里最敬爱的兄长,他的话,有时候比太子还管用。
国很弱,只有斯里兰卡一块地盘,国民3000万。
军政经实力都不强。
不是国没有,而是王送给了诸王,王内帑空空如也,所有资产,都送给了弟弟们。
像斯里兰卡的清理,和晋国一样彻底。
因为第一遍是大明清理的,第二遍是晋国清理的,三千万国民,全是汉人。
那次清理,是晋王主动派兵来清理的,可见兄弟感情。
王病逝的消息,传到整个印度。
五王不约而同起身,放下所有事情,来国送葬。
就这份声势,足见王在印度的号召力。
而送去大明中枢的奏疏,都只是提及王病逝的消息,没有人直接告诉老皇帝。
五王心里都有他亲爹的。
亲爹年纪太大了,怕是经不起这份打击。
朱佑榷兄弟俩,在治丧后,也要乘坐宝船,前往土耳其继藩。
五王会面的情景,他们很想看。
但时间都是计算好的。
如果不按照时间走,奏报送到中枢去,会引起老皇帝警觉,所以他们的行程是不能更改的。
朱佑榷兄弟对着灵柩磕头后,便离开了国。
在国港口。
他们看见国百姓,脸上幸福而自由,这是一个与世无争的国家,就如他们的王一样,承担着沉重的兄长责任,做好一个兄长,维系好一个家庭,才能维系好一个国家。
朱佑榷兄弟乘坐宝船,要穿过浩瀚的大唐洋,进入他们的藩国。
在登船前一刻,他们朝着大明紫禁城方向跪伏在地。
别了,故乡,再也见不到了!
他们就如王一样,离开宫中后,就再也不可能返回故乡了,土耳其,就是他们的新家园。
而在宫中。
朱见淇心情真的不太好,两个时常相伴的儿子,出去继藩了。
虽然家人还在宫中,但用不了几年,也要去土耳其了,再也见不到了。
就像他那些弟弟们。
小时候,他还会担心弟弟们威胁他的皇位。
可当弟弟们走了,再也没回来的时候,他只剩下想念。
人老了,才会怀念曾经。
朱见淇刚过完五十六大寿,不知道还能不能活过六十岁。
大明人均寿命正在增加,朝中老臣活到九十岁的很多,就连皇帝今年都八十六岁了。
但寿命是天注定的,谁也不敢说,自己也能活到九十岁。
朱见淇觉得能活到六十岁就知足了。
他两个儿子每到一地,都会有奏报送到中枢来,儿行千里母担忧,他这个当爹的是关心儿子的。
此时将心比心,他爹四十个儿子,全都出去继藩了。
他爹的心思是什么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