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1610节

  随着引流叶尼塞河和勒拿河,曾经荒凉的北方,也会再次繁荣起来,毕竟北方缺水,解决水源问题,北方恢复汉朝荣光,指日可待。

  加高兴安岭后,又会增加两个富裕省份。

  最关键的是,大明拥有无数个天壤良港。

  老苏可没有。

  大明人多呀,大明总人口达到了39.1亿,景泰六十六年就能超过四十亿。

  大明是单一民族,和老苏那种几百个民族组成的国家可不一样。

  所以,同时期对比,现在的大明要比老苏还要强大的。

  “爹,如果大明以后再开疆拓土,是不是还要改国旗呀?”朱见漭以为多大事呢,倭国本就是盘子里的肉,早收晚收而已。

  “你能把这个庞大的大明治理好就知足吧。”朱祁钰没好气道。

  “爹,并入倭国,也只是五十九个省啊?哪来的六十个?”朱见漭问。

  能做如此庞大帝国的皇帝,朱见漭也与有荣焉。

  “大明现在有四京,朕打算在倭国设立东京,为大明第五京,设东直隶。”

  西京,是建立在费尔干纳盆地里的。

  像费尔干纳这个名字,朝臣是反对叫的,不如叫大宛省,或者叫西康省。

  可老皇帝却觉得费尔干纳名字不错。

  这名字的意义是,被山岭环绕的谷地。

  其实现在人只是看人家一串名字,觉得洋气,如果翻译过来就会发现,还不如大河南名字洋气呢。

  中亚到现在都没诞生民族观念,因为一直被征服啊,他们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

  所以,这块地盘上叫一些古名字没有问题。

  像缅甸、泰国就不行了,虽然新益、新荆不好听,但这块地盘可被泰国、缅甸经营上千年了,记忆没那么容易抹去的。

  老苏当年就试图抹去中亚各族的记忆,最终还是失败了。

  大明用了五十年,还没抹掉东南亚人的记忆呢,何况老苏。

  “爹,儿臣建议改北京为中都,设六京,在北面蒙古省里挑出一块要地,建立北京。”

  “现在的北京改为中都,或者是中京、大京、大都都行。”

  “费尔干纳盆地里有西京。”

  “倭国有东京。”

  “百越之地有汴京。”

  “江南还有南京。”

  “如此一来就有六京,辽金都是五京制,儿臣觉得用在大明也很合适。”

  “太宗迁都后,大明才有两京,您为了更好控制百越之地,设置汴京。”

  朱祁钰微微沉吟:“六京都设了,干脆设十京算了。”

  “在婆罗洲挑一处建京,在孟加拉也拿出一个地方建立京师,等叶尼塞河引水完毕,将兰州改为兰京,改新加坡为新京。”

  “直接设十京,撤汴直隶、西直隶和东直隶,只有南北两个直隶。”

  设十京,从政治角度,方便管理地方;从经济角度,则是会投入更多的资源建设京师,让人口集中在天下十京之地;从军事角度,也方便设置多值军队。

  “爹,那样的话,省份可就减少了。”

  朱祁钰瞟了他一眼:“以前是两京十三省,是朕非要把直隶变成省的,唉,算是朕的虚荣心罢了。”

  “若是爹的虚荣心,干脆将各府升为省,全国不就有几百个省了嘛。”朱见漭打趣他。

  朱祁钰大笑:“你觉得十京制如何?”

  “儿臣觉得更好。”

  那么就变成了十京五十七省。

  “新京师不用改地名,比如兰州,就叫兰京,新加坡升为新京,这样就可以了。”

  十京就是:中京、北京、南京、东京、西京、汴京、兰京、新京、孟京、巫京(婆罗洲)。

  大明新疆域也就划定了。

  十京五十七省,其中包含南北两个直隶,其他八京不设直隶。

  其实唐努乌梁海北面的叶尼塞和勒拿两个省,面积巨大,因为没什么实际意义,也就没有进行拆分,非要拆分的话,倒是还可以拆分出几个省来。

  但连人都不能住,拆分出来有啥用啊。

  “爹,建造京师的钱,内帑出?还是召集富商集资?”

  朱祁钰估摸一下:“自己出也花不了几个钱,基础建设朕出吧,其他的可以招商引资。”

  “儿臣这就给内阁传旨。”

  朱见漭也不在乎这点钱,老皇帝家底儿这么丰厚,该花就得花。

  老皇帝可没给他看家底儿。

  但他可知道,东欧很多东西,都有老皇帝的投资,每年都用火车往京师里面运黄金。

  他可不是朱见淇,钱该花就花,攒着没用。

  “那改国旗的事?”

  “爹,儿臣觉得别改了,用了五十多年了,天下人都习惯了,您要是想将五十七颗星加上去,就重新制作一面,当做纪念用。”

  换做朱见淇,估计会跟老爷子算账,换旗花多少,朱见漭则是没有理由,就是不改了。

  养心殿传出消息,老皇帝要建十京,阁部重臣吵吵嚷嚷的,都觉得没必要花这笔钱啊。

  随着火车提速,中枢掌控如此庞大的疆域,多少有些如鱼得水,并不觉得哪个省份会独立出去。

  大明可不是联邦制。

  其实在景泰五十五年时,有朝臣提出联邦制,因为德国,就是有很多爵位封地、自由领等组建的联邦制国家。

  欧洲基本都这样的,可以说,欧洲没进入封建皇帝制度,还是分封制呢。

  所以要组建联邦。

  因为没有一个共同的君主。

  如果看罗马史书,欧洲也被统一过,可这个史书的真实性难以考证,而且这是公元几百年的事,当时华夏已经从秦朝进入宋朝了。

  就说商朝,也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可这个大一统,和秦始皇的大一统是两个概念。

  秦始皇大一统,奠定了华夏版图。

  商朝的大一统,只是一个地区的统一而已。

  罗马估计也是这样的,被后人无限美化,不断吹嘘什么罗马文明,其实就是和华夏的商朝差不多。

  现在的华夏人,会拿商朝历史说事吗?

  不会呀!

  但欧洲人会呀!

  他们觉得罗马多么牛鼻多么厉害,其实就是个渣渣呀,都别对比同时期的汉晋唐宋,对比一下商朝就可以了。

  但罗马肯定是存在的,也肯定辉煌过,只是这个辉煌程度,吹嘘成分偏大。

  所谓联邦制,可不是什么先进制度,而是历史遗毒罢了。

  虞夏商周就是分封制。

  联邦就是分封制,就是换一套说辞而已嘛,本质没变啊,无非是最后不打仗了,和平统一了。

  这个统一,和华夏的统一是两个概念。

  春秋战国合起来,叫东周。

  东周是一个统一国家吗?也可以理解为是的,因为有一个共同的君主,周天子,这就是统一的嘛。

  这不就是联邦嘛。

  如果战国时期就进入大航海了,那么华夏一统这个概念就消失了,东亚也是一堆小国,最后因为为了快速殖民掠夺,这些国家搞出一个联邦制,表面上是周天子说了算,其实是各省各国自己说了算。

  这只是软统一嘛,最多把各省的外交权收归中枢,连军权都收不彻底,其实还是自己的小王国。

  华夏的统一,是真实统一,华夏传统领土,一分都不能少,并且在全盛时期,进行缓慢扩张,一点点汉化,彻底消化。

  这才是真正的统一,硬统一。

  这样一种先进的制度,怎么要开历史的倒车呢?

  从大一统,走回分封制?

  这不有病嘛。

  自治,才需要联邦,才需要软统一。

  大明每一个省,都是一刀一枪打下来的,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华夏,这种华夏观念是根深蒂固的,植入每个华夏人的基因里。

  看看被汉化的蒙古,他们是不是一天天也叫嚣着要统一?

  所以,大明不可能走联邦制的。

  除非有一天,世界来了外星人,需要联合成一个整体,会出现明联邦,这个联邦就是由各个藩国共同组建而成的。

  内阁也觉得,建立多京制没必要的。

  财部已经将初步预算已经做出来了,在原有的四京外,增设六京,预计投资在40亿元以上。

  纵然钱是内帑出,但也太浪费了。

  不如投资在工业上面。

  刘健和李东阳琢磨出一个办法,不如先建大城市,等城市基础奠定了,再改成京师。

  不要直接投资,太浪费资源了。

  其实,老皇帝划出来的地方,要么是战略要地,要么是经济发展非常不错的城市。

  后者只要改个名字,就能升为京师的。

  这个时代的京师,已经趋向于直辖市这个概念。

  直辖市,是税收归上面。

  主要是经济条件非常好的城市,会升格为直辖市,中枢直接管辖的城市。

  京师,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不设直隶,肯定也要由中枢直管啊,财政收入直接收归中枢,地方省份肯定不愿意的。

  这会产生虹吸效应,直接把人力物力全都吸走,导致一个省,都在给这个城市打工。

  朱见漭的意思是,升为京师,不造行宫,是战略布局。

  一旦大明西征,兰京、西京就能囤积海量物资,因为是中枢直辖,没有乱七八糟的事。

首节上一节1610/17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