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473节

  “归档里记载,夷国对中原丝绸、瓷器奉若珍宝。”

  “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不加大贸易力度?赚那些夷人的钱?”

  这话把张凤说乐了。

  您可真外行啊,又菜又爱装,说得就是某人呀。

  “陛下,丝绸在大明也极为珍贵。”

  “织工一年才能织出几匹丝绸呀?”

  “供应大明之余,才能拿出去售卖,自然不能加大供应力度。”

  “而且,供应足了夷人,夷人地峡穷困,能买得起多少?买了一次两次,也就买不起了。”

  张凤的话,惹得朝臣的认同。

  他们都认为,外国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买丝绸、茶叶、瓷器的钱,都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所以不可能消耗那么多的丝绸瓷器。

  朱祁钰也乐了,朕看你们是人菜见识浅。

  从龙椅上站起来,走下丹陛,指着张凤说:“要不朕怎么说,你们这些官员,不会做生意呢!”

  “陛下有何高见?”张凤讶然。

  “丝绸、瓷器,乃大明瑰宝,夷人可望而不可求。”

  “但你们太实诚了,非要拿出上等丝绸去售卖。”

  “价格昂贵,赚头还少,供应不足。”

  “为什么不能拿次货,卖给夷人呢?”

  “张凤你以为夷人就多穷困?记得元朝时,大食人个个富得流油,都穿丝绸喝茶叶,那大食国往西的人,岂不更富裕?”

  朱祁钰在一点点灌输西方富裕的思想。

  激发明人的凶性,该学蒙人去西方抢一波。

  “陛下,咱们对外出售的,已经是次品了。”

  张凤像看傻子一样看皇帝:“郑太监下西洋时,拿着的极品丝绸,那些番邦国王都对着丝绸跪拜,以为是天神编织而成的神物。”

  朕又出洋相了。

  “那最次的丝绸呢?”朱祁钰问。

  “大明织工精湛,怎么会织出更烂的丝绸呢?”张凤满脸骄傲。

  却不懂商业。

  “那就用机器织,把成本压缩到最低。”

  朱祁钰道:“加大供应量,卖给夷人,换取白银。”

  “改革织机,压缩成本。”

  “皇家商行来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然后朕派人去和夷人谈。”

  “若是卖得好,咱们就按照这个路子做,茶叶、瓷器也是同理,赚夷人的钱。”

  “唯有一点不变,不许百姓下海!抓到者迁居内地,不许下海!”

  “尤其不许商人与番邦贸易,抓到者诛九族!写进大明律里,传抄天下!”

  朱祁钰不想丢丑了,匆匆结束话题。

  他以为自己先知,殊不知古人比他聪明百倍。

  “市舶司上设市舶局,直接隶属于军机处,市舶局郎中由内阁推举。”

  朱祁钰道:“水马驿站单独提出来,上设驿站局,直接隶属于军机处。”

  “按照朕的想法,这驿站局每年能得七八十万两银子。”

  “当然了,初期要进行一批投资,两三年后就趋于稳定了。”

  “如果生意好,以后承包费还能涨。”

  “这笔钱……”

  朱祁钰看向耿九畴。

  耿九畴也竖起耳朵,想收入户部。

  现在他这个户部尚书,就是一只护食的狗,什么都想咬一口,叼进自己的窝里。

  “耿九畴,先说说你的看法。”朱祁钰也没考虑好。

  “回陛下,微臣以为应该五五分账。”耿九畴一口想吃个胖子。

  “朕可以全给户部!”

  朱祁钰笑道:“内帑一分都不要。”

  还有这好事?

  耿九畴立刻警觉起来:“陛下,要不您还是收一点吧。”

  “哈哈,你这个管家婆,不是要做夏原吉吗?”

  朱祁钰笑道:“怎么?朕主动给你银子,你还不要?”

  “微臣担心这是个坑。”耿九畴快哭了。

  朱祁钰大笑。

  “没错,这银子不白给户部。”

  “朕打算继续修驿道。”

  “在原有的驿道上,再增加一部分,连结各个城池。”

  “尤其是边境地区。”

  “所以呀,这钱只是过户部一手,然后都要花出去的。”

  耿九畴竟莫名其妙松了口气。

  那也算是他的功绩。

  “朕之前说过,各司各部都要盈利。”

  “别想着让户部供养尔等。”

  “朕还是这句话,都给朕想方设法的搞钱,然后把钱放入国库。”

  “国库充盈,才能维系天下。”

  朱祁钰话音一缓:“之前朕对尔等太过于刻薄了。”

  “民间都骂朕刻薄寡恩。”

  “朕也承认。”

  “朕只知道挥刀子杀人,却从来没问过你们,生活过得怎么样?”

  “堂堂天下重臣,过得却不如区区商贾,换谁心里能平衡?”

  “朕昨日诏见了晋商,哼,那些商贾个个贪得无厌,心里没有一点家国百姓,只有自己的利益!”

  “所以呀,朕晚上也反思自己。”

  “对你们过于苛刻了。”

  “除了朕,你们应该是这天下间最尊贵的一撮人。”

  “理应享受更好的待遇。”

  “都别跪,站起来,朕跟你们说的是真心话。”

  “古人讲高薪养廉,大明俸禄太低,狗都养不活,这不是逼着百官去伸手,做贪官吗?”

  “之前朝堂穷困,诸卿也要理解朝堂。”

  “但现在不一样了,朝堂富裕起来了,朕的内帑也富裕起来了。”

  “不能再像以前一样。”

  “朕打算加俸……”

  可话没说完。

  胡却跪在地上:“请陛下莫要说下去!”

  朱祁钰皱眉。

  胡又要搞什么幺蛾子?

  “陛下,所谓高薪养廉,不过是个骗局罢了。”

  “人有权力,怎么会满足于区区的高薪呢?”

  “所谓高薪,多少算高薪呢?”

  “人心趋利,不是一点财货,就能满足的。”

  “陛下,老臣知道如今户部、内帑都逐渐富裕起来。”

  “但是!”

  “朝堂攒下点家底不容易。”

  “不能说挥霍便挥霍了!”

  “老臣这番话要得罪天下百官,但老臣不在乎!”

  “因为,您今天提高了俸禄,明天呢?后天呢?”

  “这人心向来难以满足。”

  “您今天提高了一石粮食,后天又该提高多少呢?”

  “如今朝堂富裕,但谁能保证明天没有个天灾人害,过几年朝堂还会这般富裕吗?”

  “倘若涨了俸禄,一旦朝堂没钱,如何降下来?”

  “老臣请陛下三思!”

  胡豁出去了。

  他绝对不允许涨俸禄。

  要说富,最富裕的时候是宣德朝,朝堂积银超过千万两,粮食存在仓库里生虫子。

  可是,宣宗皇帝却绝口不提涨俸禄。

  甚至正统朝,三杨主政时,也对涨俸禄避之不及。

  原因就是人心难制,不会满足的。

首节上一节473/17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