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那边还没有讯息传回来吗?”彼得罗夫少校瞥了眼后车座上背着一个小型军用电台的小伙子皱眉询问道。
这种电台算是这年头比较好用的便携式军用电台了。
因为是小型便携式电台,所以最远传输距离一般都在十公里左右,最远不会超过三十公里。
但这对于附近均有驻地的情况而言,这已经足够了。
像那种固定式大型电台,目前最远也就四五百公里,附近也就师部有一台。
如果是在他们国内,可能这种固定式大型电台在各大城市均有部署,一旦哪里出现异常。
肯定会有大型电台给附近机场进行传讯,随后侦察机就已经起飞了。
但这里不同,地处外蒙,最近的机场还在大库伦。
目前那儿部署的战机侦察机数目也不多,想要联系到那边,得这边层层上报。
但现在情况不明,如果贸然上报,航空编队那边可不会搭理。
本来这边的飞机就有限,按照固定航线巡逻都只能勉强做到,如果是一点破事都需要他们航空编队出力,那他们得忙死。
除非上边继续调派更多空中力量部署这边。
“没有长官,求援信号才刚刚发送,他们的信号就中断了。但他们的电报显示,他们说是遇到了敌袭。
但敌人是谁,多少人,什么目的,我们一概不知!”
这名通讯兵一脸无奈的摇摇头。
第235章 打狠狠地给我打!
“混账!如果让我发现骗了我,亚历山大少校我要他好看!”
彼得罗夫少校很是恼火。
这鬼地方能有什么敌袭,听到敌袭,他绞尽脑汁了一路也想不明白到底是哪里来的敌人?
远东这一块,唯一能对他们造成威胁的也就东洋人。
可东洋人不是在东边吗?
要遇袭,怎么说也是他彼得罗夫少校先遇到敌袭,而不是他亚历山大少校。
因为最近这些年倒是经常听闻东南方向的驻军与东洋人偶有些摩擦发生。
但那也距离他这里太远了,那都是在他们俄国与中方边境区域的地盘摩擦上,很少波及到外蒙这边。
至于会不会是华国那边的人,抱歉,彼得罗夫脑子里直接就否决了。
开什么玩笑,最近听说麾下的胁从军都打到人家国土上了。
华国现在肯定被那些入侵者给烦透了,哪有这个精力跑来这儿闹腾。
虽然不信,他这一路上还对着地图仔细琢磨过一番。
否决华国人是有原因的。
根据情报显示,外蒙大军已经将战线推到了察中一带,如果是察中方向过来。
那到这里起码得横穿六七百公里。
至于其他地方那就更不可能了。绥远省那边紧邻的札萨克图汗部,境内群山耸立不说,通往这里的要道还有几支驻军把守。
总不可能那边都被打穿了吧?那开什么玩笑。
所以彼得罗夫心里觉得大概率是本地叛军。
“唉,这个亚历山大少校话也不说清楚,如果过去发现没什么事,我要他好看。”
话虽如此,但彼得罗夫少校的警惕心还是有的,但不多。
毕竟就如亚历山大少校一样,这里太过安逸,他们早就懈怠了。
上半年的叛乱,他们还没发力呢,敌人就已经被镇压了。
对付原始人也不外乎如此了。
他们这附近的驻军其实还算戒备心强的,毕竟附近就有十万反独立人士,其他地方就不用说了。
其实这也正常,据统计在18年到25年,东洋人有21个师团在俄国作战,其中11个甚至深入到了西伯利亚区域。
在西伯利亚兵力最多时达到了7.3万人。
那时候俄国的面对东洋人确实是处于劣势,18年时,有四个东洋师团轻易就占领了俄国在远东的几个地区。
期间甚至几乎没遇到什么威胁,唯一的困难反倒是女人和严寒。
众所周知,东洋人是一支没有女人就走不动路的军队,而这也让军队内部染上了怪病。
其次就是严寒了,而直至俄国完成改革后这才陆续将其形成军事反压。
同样现在哪怕改制后的俄国依旧还没达到二战后期,那个超级军事大国的级别。
队伍在急速疾驰,彼得罗夫少校则是拿出自己的怀表看了看,已经过去了一个小时了。
又对照了地图看了看,应该很快就能抵达亚历山大驻地附近。
侦察游骑兵们想来已经抵达驻地了。
因为没想太多,更没将敌人放在眼里,彼得罗夫根本没有向四周散开侦察兵,而是直插目的。
仅仅只是前后侦察而已。
而这却给早早埋伏在丘陵背后的赵铭一行人看傻了。
“这打不打?”猴子低声询问着。
然而旁边安静的可怕,转头一看,他就发现赵铭和张锴都是一脸的诧异。
似乎看到这种情况是一种很不合理的感觉。
可有什么不合理的?敌人不是按照既定路线走到指定区域了吗?
猴子不解,继续催促,“打不打?再不打,敌人就走过了!”
“打....打!给我狠狠地打!”
迟疑片刻,赵铭立刻下令。
虽然不明白这群洋人大兵怎么这么耿直,但海东青并没有传回其他消息,说明附近除了这一群人再无其他异常。
并且人数上也没达到数千人的地步,就只是一个营的兵力,甚至似乎还仅有四百人的常规营。
装备还算豪华,但人数并不多。
既然这样管他如何,先打了再说。
不打,还以为他们瞧不起对方呢!
几乎是话音刚落,也是彼得罗夫收起怀表的同时,猛烈的呼啸声便宛如连成一片的海啸般猛击而来。
刹那间,长长的队伍之中开始陆续出现火花,密集的爆炸声一波接着一波。
面对突如其来的炮火,行军的士兵们一下子慌了,大家前一秒还在有说有笑呢,结果同伴直接被炸上天了。
反应过来后,士兵们赶忙开始寻找掩体躲藏,而一些乘坐运兵车赶路的士兵则是纷纷准备跳下汽车。
但炮弹之余紧接着的密集机枪扫射便接踵而至,子弹好似不要钱一般疯狂宣泄而出,一道道耀眼的火舌疯狂收割着生命。
仅仅一瞬间,战场就变得格外混乱。
关键还是炮火太过密集,这自然不是那二十多门榴弹炮就能造成的,还有许多弟兄们在疯狂丢出自己的手榴弹。
这些手榴弹都是从霍中屯一路带过来的。
之前攻坚的时候,还有很多都没用上,这会也不顾浪费,丢了再说。
这导致的结果就是,整个行军路线上密密麻麻的全都是火光,硝烟。
仅仅一个交火,整个营就快被打残了。
几挺轻机枪和重机枪同时宣泄火力,还有一些冲锋枪同样瞄准着目标疯狂扫射。
如若是城区,这种埋伏就是个笑话,哪怕是在国内的一些地形相对崎岖的乡村遇袭,也不至于如此惨。
但这里是外蒙草原地带,除了一些不算陡峭的丘陵之外,全都是空旷原野。
而这条行军路上,更是平坦的不像话,不仅连一块大一点的石头都没有,就连一棵树也没有。
唯一能充当掩体的就是军用卡车,汽车。
但榴弹炮,手榴弹要么就是朝着人堆里丢,要么就是载体附近丢。
可以说这一刻没有哪一处是足够安全的地方。
这要是放在后世,哪怕偷袭一方占据绝对地势,也很难这么做。
因为后世有十分便携的即时通讯,遇袭的瞬间,他们也发现了敌人的埋伏位置,迅速将坐标发送给后方炮兵。
仅仅一分钟后方炮兵营就能来一波炮火覆盖。
第236章 这真的是叛军?
但很可惜,此时此刻并不具备后世那般高机动性,高机械化信息化。
面对如此密集的炮火轰炸,这一刻彼得罗夫少校以及麾下所有士兵的心理防线都崩溃了。
脑瓜子嗡嗡的!这到底是什么敌人?怎么有这么猛烈的火力?
难道是遇到一个团的兵力在埋伏他们?
关键这一刻,连架起机枪大炮反击都做不到,炮火太猛,唯一能做的就是趴在地上,祈祷炮火不要落在自己头顶,子弹不要扫到自己身上。
伏击战一旦敌人配合,那绝对是杀伤敌人有生力量的大杀器。
其中就有抗战时期的经典案例,长沙会战,这是一次由许多次中小型战役组成的大型战争,其中多次运用伏击战包围战,诱敌深入等等策略。
赵铭也知道这种手段,因为己方在暗,敌人在明,对方完全不清楚他们的底细才能如此成功。
如果以后面对东洋人,人家在华夏大地,他娘的就跟回自己家似的,了解透彻仅次于一些本地老乡。
可见其对国内的渗透有多严重,面对东洋人,这种简单的伏击战就完全不可取。
而像长沙会战那种大型战役,如果让赵铭去指挥,脑子想破了也指挥不了。
那绝不是仅仅一人的指挥就能如臂使指的,长沙会战打了数次,投入兵力每次都是数十万人。
最后一次更是将近五十万多人的兵力。
双方就在这片潇湘大地相互角逐,各种计谋不断,伏击战双方就来了无数次,各种包围反包围。
不仅参谋部要做大方向的把握,临阵指挥的军官也需要做出适应于当时情况的临时变通。
所以此时看着眼前这般顺利的战场,赵铭不由深深感慨。
回去之后,再想复刻这么顺利的伏击战怕是难了。
也难怪许多时候与东洋人交锋,真的没办法,只能硬碰硬。
[厌世小说中 转站一⒈ ㈦ 玖 玖 四 З ㈠ б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