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当江湖大佬,你成了军阀? 第416节

  他摇摇头,旋即自觉的翻身下马,丢下自己的配枪和马刀。

  见此一众心腹也是如法炮制。

  而这支敌军真正的主力依旧没看他们一眼,只是在经过他们时,骑兵完成了分流,没有对他们造成伤害。

  且这支骑兵分流后,又迅速完成了列队。

  看着如此整齐划一,给人一种莫名秩序感的骑兵,张东更加迷茫了。

  直至敌军主力彻底走远,最后远远坠着的几名敌军侦察兵这才对他们完成了羁押。

  “这位兄弟,能告诉我,你们的长官是谁吗?是那位赵长官吗?”张东没忍住心中好奇。

  听到张东的询问,负责给他们绑缚绳子的侦察连弟兄有些怪异的瞥了他一眼。

  然后轻哼道,“不是咱们赵长官,是咱们侯爷,侯长官。

  我们是赵长官麾下野战骑兵一团的人!”

  说着这名侦察连弟兄一脸骄傲的扬起脖颈。

  闻言张东仔细琢磨了一下,有些不解。

  “你们骑兵第一团团长不是姓王吗?什么时候姓侯了?”

  国府对赵铭所部的委任,因为进行了公布,作为对手自然也是了解过赵铭所部的大致情况。

  其中赵铭目前是师长,在他下辖几个骑兵团,其中骑兵一团,没记错的话,应该是一个叫王二的人。

  这点张东觉得自己不会记错,而且也没有什么野战骑兵团的绰号,就是骑兵团。

  “你一个俘虏你懂什么?”闻言这侦察连弟兄顿时怒了,一脚就踹了过去。

  嘴里骂骂咧咧道,“咱们侯爷说了咱们是野战骑兵第一团,就是第一团。

  野战这块咱们是最强的!”

  张东感觉这人有些奇奇怪怪的,也懒得在意对方纠结这些。

  “有一点我很困惑,你们到底是怎么这么快急行军的?

  就不怕没有补给吗?”

  现在张东有许多困惑的地方。

  然而这名侦察连弟兄已经懒得搭理他了,直接掏出一块破布就塞到他嘴里。

  

  五日后,赵铭等人依旧坐镇武城大本营。

  不得不说便宜老丈人的办事效率就是高。

  仅仅几天的功夫,大量专业人士就从津门抵达了武城。

  在打听清楚这些人的底细后,赵铭不由佩服自家老丈人,以及老丈人他拉拢的那些合伙人。

  嗯,没错,在赵铭发电报后的这些天的时间,老丈人就已经拉拢了一大群投资人加入了他的阵营。

  而且其中大多竟然都是那些下野大佬。

  还有就是冯老太爷当年的旧部。

  做的也算是巧妙,没有直接和这些人洽谈,而是和这些人的远房表亲合作。

  看似和这些人没啥关系,实际上这些远房表亲就是这些大佬的话事人。

  而这些派过来的年轻俊杰,也全都是这些大佬的远房亲戚,甚至你查都查不到的那种偏远亲属。

  可能出发前,这些大佬才刚刚接见过这些远房亲戚,并且叮嘱了一些要点。

  当然这些人也不是随便挑选出来的,都是那些都快出五服亲属之中的有才学之人。

  毕竟这些大佬的亲戚,就算十分偏远的亲戚,多多少少也是有点身份的。

  不说上流人士,但对子女的教育还是不错的。

  所以这些人都是能用的人才,且值得信赖。

  毕竟这些人从这一刻开始,他们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他们背后的大佬。

  要在赵铭这边搞事情,他们背后的大佬第一个就饶不了他们。

  不过对这些人该有的提防还是要有的。

  而真正值得赵铭信任的,就属冯家派来的人了。

  这些人,只有少数是冯家亲戚,许多都是冯老太爷当年的旧部,职务并不高的那种。

  这些年,他们因为当年站边的问题,也是闲赋在家。

  这些人数目不少,足足有两百多人,足够赵铭撑起察哈尔乃至绥远两地的大致骨架。

  有这些信得过的心腹作为主体骨架,再让他们约束那些投资人的年轻俊杰,内务这块赵铭就可以大致放手了。

  往后他只要决定大方向,细节自然有底下人操办。

  除此之外,自家婆娘也派了一些冯家庄的老人过来。

  冯芸芸不愧为贤内助。

  早在她离开冯家庄前往津门之前,就刻意加快培养冯家庄人才的进度。

  不仅给庄子里的小孩开设冯家庄私塾,教他们读写。

  还让一些适合年纪的年轻人跟随那些冯家庄的老朝奉学习。

  这样培养的人才,或许暂时看来只适合做生意。

  但这绝对是预备役人才,只要将他们调派到这些干员身边学习一两年,机灵的可以独当一面。

  稍微愚钝的,那也能做好干员的任务。

  而这次随同而来的冯家庄人员就有五十人。

  不多,但绝对是赵铭的嫡系心腹。

第604章 第一次遭重

  哪怕现在和老丈人关系不错,且有了紧密的利益联系。

  但赵铭始终认为,冯家庄才是自己真正的嫡系。

  哪怕它还很落后,人数还不多,但依旧是赵铭最能信得过的一批人。

  其实现在冯家庄人数也不少。

  这几年关中灾荒一直在持续,足足五年的灾荒可没有这么快结束。

  所以这几年下来,冯家庄陆陆续续接收的流民已经不下两千来号人。

  一部分是年轻劳动力,一部分是有一技之长的人才,以及少数妇孺。

  至于为什么妇孺最少,不是冯芸芸铁石心肠,只要人才。

  而是灾荒之年,妇孺要么是行走的财帛,要么就是行走的食物。

  不可否认,现在的冯家庄,总人数已经来到三千多号人。

  地盘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最初的冯家庄地盘,为了安置这么多人口,已经占据了旁边一个空荡荡的庄子。

  在原有基础上修缮了庄子,有人有枪,又有上头照拂的情况下,冯家庄简直就是大灾之年的避风港。

  而最让赵铭感觉到诧异的是,便宜老丈人竟然还送来了几个.....

  唔....外蒙人?

  名单资料上是这么写的,赵铭也不知道老丈人这是几个意思。

  就在赵铭继续思索着,制定察哈尔后续几年休养生息的方针时。

  一名传讯兵传来的消息让赵铭精神一振。

  “召集城内所有参谋,高级将领即刻至指挥部议事!”

  话音刚落,赵铭就大步朝指挥部而去。

  约莫过了一刻钟,赵铭在指挥部已经抽了三根烟了,一众将领参谋这才纷纷走了进来。

  大家都显得有些气喘,能看得出大家对赵铭的命令执行的还算是一丝不苟的。

  “赵爷,发生什么事了?”

  张锴出了一身汗,白色衬衫上还沾染上一些茶渍,显然来的十分匆忙。

  最近他忙着给新来的这一大批人员根据之前他们的能力划分职务呢。

  为此他感觉自己的头顶愈发稀疏,颇有种被一点点盘包浆的感觉。

  “先都坐吧!”

  见此赵铭也没急着说事,先让大家喘了几口气。

  待大伙平静下来,赵铭这才拿出刚刚到手的电报。

  “大家看看吧,这是来自多伦沽源两地张鹤所部传来的电报!

  而这是来自怀来延庆,宝山所部的电报!

  这是来自大同驻军传来的电报!”

  听着赵铭一句句说出,众人哪怕还没看电报,也感觉一阵头皮发麻。

  张锴咽了口唾沫,率先拿起一份电报细细查看。

  他拿着的是大同驻军的电报,看着看着眉头就拧成一团。

  随后又拿起宝山所部的电报,额头冷汗开始滑落。

  而当拿起张鹤所部的电报时,他已经是面色发白。

  奉系,西北军,晋军,三路大军,齐齐发难!

  其中大同还算稳固,借助大同的坚城,虽然已经开战,但那边表示可以撑半个月。

  这是因为大同内的粮食只够吃半个月。

  情况严重点的是宝山所部,之前退却的那支骑兵师有卷土重来之势。

  不仅骑兵师,还调来了一个步兵团,和炮兵营。

  目前已经朝着延庆发起了集火猛攻,攻势十分猛烈。

  不过宝山电报里足够硬气,表示不考虑增援的前提,坚守一周绝不是问题。

  当然,这只是宝山的许诺,至于能不能坚守这么长。

  完全是看对方拼不拼命。

  而情况最严峻的,当属多伦沽源一带。

  电报所述,目前暂时只观测到两个师的兵力朝着多伦发起了猛攻。

首节上一节416/51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