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他就起码返回了沽源。
许是奉系清楚潘家营子阵地的重要性,故而重点轰炸的就是潘家营子阵地和多伦两地,沽源反倒没遭遇太多空袭。
选择一处临时官邸下榻,赵铭一睡就睡了一整天。
直至次日,各项战损,军械损耗方才汇总到他案台上。
从与奉系交手,至如今停火。
总计伤亡堪堪超过万人,直接阵亡就近八千人,能够再度投入战场的轻伤员有两千人左右。
如此大的伤亡,自然更多都是多伦防线产生的。
哪怕多伦地势还算易守难攻,可毕竟是守城,面对的是包夹的敌军。
打到后面几乎就是进入了十分残酷的巷战。
在潘家营子这边,因为仅有这一条道路,又早早挖了密集的战壕,奉系主力没法施展开。
但在多伦,哪怕巷战对进攻方不利,可依旧打出了奉系主力该有的实力。
打到后面王二,张鹤,张志强三人的部下伤亡开始迅速攀升。
如果说这边死亡重伤人员在两千八百人,那剩下的将近六千人的直接战死人员,全都是多伦那边贡献的。
最初张鹤的那个团被打残了,后面他又补充了一个营多的兵力过去,同样被打残了。
而后王二所部的几千人的加强团现在也被打残了,张志强的满编团几乎都快死光了,仅剩下百人残兵败将在苟延残喘。
其中一半是轰炸造成的战损,另外一半就是巷战造成的。
奉系主力战损赵铭不得而知。
但据说在巷战中,己方部队,往往是一换二,一换三。
巷战只能打出一换二的战绩,说实话这算不得多么优秀。
诚然有奉军空军火力压制的结果,但是奉军的主力部队实力还是不容小觑的。
不过嘛,赵铭也已经很满意了,这个战损比,他觉得不够优秀那是对标的西洋那边的。
但对标国内,马的牛逼坏了好吧!
但仔细分析奉军的实力,其实他们现阶段更多就是精良装备才能位列如今的本土第一梯队战斗力宝座。
在他们与俄国人作战时,装备根本没有任何优势的情况下,碰一头血貌似也就情有可原了。
虽然大帅时期曾经为奉军进行过一次改革,然而毕竟是老派军阀路数养出来的部队。
那种老牌部队的毛病一大堆,贪腐,人情,拉帮结派,相互推诿,草莽江湖习气浓厚。
这些都导致奉军的战斗力,远不如他们强大的军工相匹配。
人员素质差或许是主要关键因素,毕竟奉军的前身可是前朝末年东北巡防营和练军,两者很多都是东北的土匪招安而来。
由此可见素质强又能有多强?
第638章 还是太弱了啊!
哪怕是奉军与其他各路大佬厮杀时,取胜更多地就是依靠人海战术和炮火连天的战术。
几乎看不到任何技巧性可言,在专业人士看了直摇头。
甚至利用先进装备也利用不好,比如早期在奉军围攻涿州城战役时,相继使用了重炮、法制坦克、飞机和毒气弹。
然而无一例外,全都没奏效,奉军无法进行有效的步炮、步坦协同。
而是轮番攻击,然后跟回合制似的,往往被逐次击退,毒气弹的使用更是差点反噬了自己。
即便后面成立了讲武堂,旧军校的教学水平依旧很难称得上优秀,和士官学校,以及后面黄埔出身的没法比。
而且加之被渗透的严重,以至于后面他们和东洋人对抗,那些战术战法,被东洋人完全掌握,可以说是小孩子和大人的区别。
其次就是信念不够!
36年,在陕北时期,奉系旧部曾与我军进行过多次军事体育比赛,结果均是被当时吃不饱饭的我军大获全胜。
只是到了抗战中后期,从奉系出来的几支军队才打出了亮眼表现,或许那时候已经不再是地域划分了,均只有一个目标,抗日。
但这无法掩盖这年代的奉军战斗力低下。
简单来说,抛开装备不说,顺风仗他们打不会,逆风局他们几乎不可能翻盘。
而且装备优势,奉军目前还有,但同样有弊端,那就是装备混乱,各式各样的型号一大堆,堪称万国造。
有时候子弹型号无法与枪械匹配就会出现很大问题,其次对后勤的压力极大。
装备混乱,无异于给后勤增加了极大的负担。
不过嘛,这事儿,现在属于国内普遍情况,各个部队其实也大差不差。
也就国府那边,在这几年开始逐渐改革,对精锐王牌部队集体换装德式装备,算是理念上逐渐走上正轨。
说回正题,巷战的确是对防守方极具优势的战阵。
可是在抗战时期,东洋人作为攻方,依旧能打出一比三的战损比。
虽然后期国府一边打出了几次二比一,甚至一比一的战损比。
可见当时的东洋人的各种战术先进程度的确是我军没法比。
直至战斗后期,咱们也是摸清楚对方的先进战斗理论,也摸清楚东洋人的战法思路,以及一些主要东洋将领的性格,加上上下一心,这才能逐渐扳平战损比甚至完成逆转。
换算一下,赵铭感觉自己面对全盛时期的东洋人也够呛。
毕竟拿奉军和东洋军做对比的话,就好比北大营一战,也就是事变时期打响的第一战。
那七百东洋人进攻近八千人的奉军,奉军大败,东洋人死了两条狗和几个人。
打死了奉军阵亡超四百人。
唔....这么算的话,他赵铭打奉军主力部队一个1:3,貌似.....确实不咋地。
额,顺带一提,北大营的独立步兵第七旅,属于六哥麾下的王牌精锐。
属于驻扎在奉天的嫡系中的嫡系,承担拱卫奉天的重要职责,哦,北大营还有装甲部队,还有大量先进轻重火力。
附近就是兵工厂。
唔....这么想来,六哥勒令全军撤退,貌似还是明智之选?
毕竟战损比如此恐怖,精锐都如此,其他部队那怎么说?
当然说笑归说笑,但有一说一,一些当时的局部战争,同样战损比恐怖的吓人。
奉军暂且不提,毕竟事变时期,正面和东洋人厮杀的战斗屈指可数,数据有限很难作为参考。
但其他部队,同样也好不到哪里去。
如早期的一些战役中,台儿庄大捷,这是胜利的一战,同样只是打出了3:1的战损率。
而败战,的战损率更加惊人,如淞沪一战,战损率在6:1.
这个数字,但是大家以为也就是极限了,后续也出现8:1,乃至10:1。
但怎么想也差不多是换算的极限了。
然而中天山会战,战损率达到恐怖的15:1,也就是说,15个人才能换掉一个东洋人。
据说东洋人那边的统计数据,战损比更是达到惊人的26:1,按照己方自己收集的情报,那也达到15:1.
此战,多位高级将领自杀谢罪,另外牺牲多人。
“所以,还是不能骄傲啊,飘不得!”
赵铭默默叹息着,这一战打赢了奉系不算什么。
他现在的眼光已经瞄准了接下来的抗战了。
那才是真正的超级大战,是家国存亡的大战。
不过这次与奉系大战,心疼是真他娘的心疼。
这近万人的阵亡名单里,其中老兵就占了一半,这些可都是宝贝疙瘩啊。
不少甚至都是从外蒙之战就开始跟随他的老弟兄了,如今死了这么多,如何不痛心?
此战消耗的枪支弹药也是堪称天文数字。
子弹损耗多达四百万发,炮弹损耗多达四万发。
另外还因为空袭轰炸,额外损耗了百万发子弹和近两万发炮弹。
损毁的枪支,轻重武器也有一些,加起来光是这些军械物资损耗就多达三百多万大洋。
如若再加上弟兄们的抚恤,和奉系碰一场,打了大半个月,足足打完了快五,六百万大洋。
如若赵铭没有津门之行,这一仗下去,资产直接回到解放前。
好在这一战也不是全然没收获,确立了他赵铭在本土的地位。
也算是彻底扬名了一把。
拿下察哈尔绥远不算什么,和奉系激战大半月让奉系寸功未立,这才是真正的扬眉吐气,确定了他的地位。
其次就是晚上了弟兄们参加大战的经验。
这一战虽然依旧算不得多大规模的大战,但也是一场蜕变与洗礼。
赵铭虽然对弟兄们有信心,但是此前打的一直都是顺风仗,没经历这种惨烈的战争。
更没有面对铺天盖地炮火覆盖的经验。
而赵铭清楚,再过几年面对东洋人,或许这就是战场上的主调。
此战前前后后共投入的新兵老兵加在一起将近一万五千人。
剔除战死者,重伤人员。
幸存的士兵,还有那一千多轻伤员,只剩下六千多人。
而这些人将会是赵铭之后扩军恢复建制后的骨架!
第639章 修养补强会议(上)
“都进来了?坐吧!”
约莫过了一刻钟,会议室内开始陆陆续续有人进来。
很快除了猴子,宝山,马大炮各有任务之人,目前在多伦沽源的高级将领全都齐聚一堂。
“赵爷!”
“长官!”
众人落座后纷纷朝赵铭行了个军礼。
再看众人的模样,大差不差都是惨惨兮兮惨惨,都比开战之初要瘦了一圈,尤其是张志强这家伙,活脱脱变成了猴子的翻版。
“看来最近诸位确实是累了,在此我向大家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