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当江湖大佬,你成了军阀? 第445节

  一时间赵铭都有些担忧自己的小金库能不能承受住了。

  当年国府,在34-36年仅仅两年时间内,光是拨付给国府空军的经费就多达一亿大洋的经费。

  而这还只是采购飞机以及运营花销上的,这还不算最初时组建的花销,饶是如此依旧只是维持着一个三四百架战机的空军力量。

  当然不可否认,底下肯定有人贪了,而且没少往里伸手。

  就算是减半,这花销也属实惊人。

  而从察北到如今,赵铭开战现在花出去的军费就多达一千多万。

  虽说手里握着价值十几亿大洋,可是那也禁不住这么花的。

  他脑子里在盘算着接下来可能需要的花销。

  根据现在的一些报价,一架战机的报价约合在五万大洋左右,当然批量采购价格会便宜两三万,可是再便宜也不至于便宜到哪里去。

  而且如若要采购各国一些刚刚研发成功批量生产的新式战机,价格只会更高。

  而且买了战机,就得买配套零件,燃料,请专业的维修员进行指导。

  同时赵铭还得买生产线,那才是大头。

  单单战机,赵铭还真可以随便采购,但是只是单纯的战机根本没用。

  而且想要飞行员,这军饷肯定少不了,飞行员的各项福利补贴肯定要拉满。

  国内飞行员不算什么,关键是海外洋人教官,还有请来的维修员,生产线的技术指导,这些都得花重金才能请来国内。

  不然人家凭什么跟你来这里?

  现在想想,貌似装甲部队,也不算什么了。

  但很快,赵铭眼睛一亮,特么自己着急啥呢?

  他想到了一个冤大头,唔,没错,东洋人!

  东洋人的军工现在的确还算不得多强,但是人家在航空,在航海两方面的军工可是亚洲最强。

  尤其是船坞下水的速度在世界目前都算是排的上号的。

  航空工业目前虽然依旧没比奉系航空工业强多少,但也强了不少。

  比如从去年到今年,东洋人的飞机产能,在四百一十架。

  这个数量放在同时期的全世界或许不算什么,甚至可以说很低。

  但在亚洲方面算是翘楚了,目前奉系那边,唔.....怎么说呢有些一言难尽。

  虽然奉系的兵工厂能生产飞机发动机零部件、试验架、机身、机翼、尾舵、螺旋桨、冷气机、始动机、冷气始动机等等....飞机配件。

  可以说具备能完整生产一架飞机的技术,但是许是太过追求尽善尽美,研发的辽FHl式,虽然吸取了德式和法式战机的优点,但是缺点就是技术难度大,生产成本极其高昂。

  所以仅生产出十架,就被迫停产。

  因为他们发现,与其自制,要如此高昂的成本,还不如直接对外采购。

  国外的飞机,生产线技术更加成熟,而且产能大,价格低廉数倍。

第四卷:国难当头,当奋勇杀敌

第644章 再赴津门(上)

  这点,东洋那边就好很多,人家的航空工业目前虽然依旧算不得世界前列。

  但生产能力不错,关键是具备完善的技术和生产线。

  现在就是怎么忽悠人家东洋人给他航空工业的基础支持了。

  东洋人并没有自成一派的空军,他们的空军属于海陆两军的附属品,相当于这两边各有各的空军。

  而且东洋人的飞机数量真心不少,虽然产能比不上西洋大国,但是一直有些穷兵黩武的情况下,他们的战机数量在也有上千架。

  而到了抗战中期战机数量一度来到两万多架,堪称铺天盖地的蝗虫,轰鸣声让人咂舌。

  只是想要忽悠东洋人有些困难啊!

  东洋人也不是傻子,接连被赵铭忽悠了这么多好东西过来。

  前前后后砸进去的钱估计少说价值四五百大洋了。

  如若还算上那些精锐,对现在的东洋人而言不可谓不惨重。

  “不管了,得先忽悠了再说!”

  赵铭默默思忖着。

  不过这时他才发现,会议室内张锴还没走。

  “老张,还有事?”赵铭询问道。

  “赵爷,是经费,我担心您这经费怕是吃不住啊!”张锴叹息道。

  刚刚他就一直在算一笔账,越算他越是感觉这里面怕是有一个很大的窟窿。

  “哦?老张看来你是算过了?你说说目前如何撑不住?”赵铭笑呵呵询问道。

  “赵爷,您这初期当然是没问题,装甲坦克和飞机这些,您采购完备足够武装一支装甲旅和航空大队的钱都是绰绰有余的。

  只是您想过没有,后续的开销?而且您说还要组建完善的航空工业,这可是一个无底洞啊!

  况且一旦开战,这些东西一旦全都动起来,更是花钱如流水!”

  张锴眉头拧成一团。

  看到这一幕,赵铭的心情反倒没多少压力,依旧轻松惬意。

  “嗯,知道,可是知道又如何?知道了我们难道就不做了?”赵铭反问。

  “这.....”

  见老张哑口,赵铭摇头叹息,“老张啊,你还记得前些天咱们是怎么被奉军压着打吗?

  面对那时刻被人盯着监视的目光,你当真觉得,咱们不组建航空编队就行?

  有时候不得不组建呐!

  不是咱们要组建,而是敌人有,咱们也必须要有!不然就只能等候挨打吧!”

  相比于组建空军的花销,赵铭更在乎伤亡。

  花点钱不算什么,他只不过是为自己的陆军上保险,能让地上的弟兄们更能心无旁骛的歼敌。

  而不是每次调兵遣将的时候,早早就被敌机所侦查,然后就被敌人率先侦查兵力部署,从而只能被动挨打。

  抗战时期,国府一边一直挨打是为何?

  真当只是作战不力?作战不力其中很大因素,就是各方面的被碾压。

  火力上的碾压,士兵军事素养上的碾压,还有空中侦察力量,和轰炸力量的碾压。

  在抗战初期,国府的军队在东洋人眼中是没有秘密的。

  陆地上有东洋人的情报渗透,空中又赤果果的落入他人视野之内。

  几乎是无孔不入,早就被渗透成了筛子。

  而到了后期,能够逆转局势。

  一方面是腾出的空间已经极其广袤,东洋人占据的盘子太大,需要用飞机的地方太多太多了。

  而且太平洋战场的失利,让他们损失了大量战机,而华国本土这边,各地都在敌后抗战。

  他们的飞行员忙得不行,天天飞,不是在各个占据的边境线飞,就是对着猛攻的区域进行侦查。

  同时还要提防俄国人,丑国人,牵扯了太多精力。

  加上整体士气低落,局势这才逆转。

  只是赵铭可不想让自己的弟兄就因为空中力量薄弱,而不断折损,导致一批接着一批轮换更替。

  只有一次次厮杀,依旧能保留大量老兵的精锐才算得上精锐。

  如若一次战场下来后,就得不断补充大量新兵,那这支部队,几乎每次就跟重组的新兵没什么区别,只会越打越弱。

  "好了老张,明日跟我去一趟津门,估计你我要在津门待半月,半月之后直接去奉天。"

  赵铭拍了拍张锴的肩膀,同时宽慰对方,钱不是问题。

  只要能用钱解决的,都不是问题。

  赵铭发展到现在,资产已经早就不局限于原有赚到的那十几亿大洋的资金。

  而是在他背后已经站了不少利益共同体。

  一旦他这边资金告罄,那便宜岳丈那边依旧能掏出大把资金。

  不仅是岳丈那边,还有和岳丈已经绑在一起的一大群上流人士。

  此番,赵铭上去,一来是和岳父大人那圈子里的人联络一下感情,同时再要一批人才,看看这些上流人士手底下有没有留洋,甚至是学过航空学的专业人士。

  毕竟岳父这一班子人还是值得信赖的,肯定比从奉天挖的人更值得信任。

  还有就是问问岳父大人,有没有专门做军火买卖的洋商。

  于小姐那条线他要搭上,同样他不是一个喜欢把东西放在一个篮子里的。

  同时也得联系一下丑国那边的杰瑞先生,这位现在应该已经是丑国有名的大亨了。

  相信他能有渠道搞到很多好东西,而对方也肯定乐意效劳。

  再之后就是和东洋人交流一下感情了。

  这么久没忽悠,只怕感情都有些生分了、

  次日一早,赵铭和张锴,带着一行便衣警卫,在武城火车站乘坐火车朝着津门而去。

  因为武城这边的战事早在一两月前就结束了,当时摧毁的一些铁路也全都修缮完好。

  随着老阎已经对国府妥协,交出大量兵源,龟缩到晋地之后。

  察哈尔到津门的线路也就畅通无阻了。

  一路上并无遇到任何不长眼的,赵铭所乘坐的车厢为一等车厢。

  唔,这年头火车也是分档次的。

  一等车厢最好,不仅座椅都是类似于沙发的款式,车厢内的装潢也显得格外典雅。

  甚至这里的餐点还能选择中西餐,另外可点洋酒洋烟,附近还有专供用餐的用餐区。

  而二等车厢,配置也差不多,不过座椅更拥挤一些,且没有用餐区,但也算是中产常坐的车厢了。

  至于三等车厢,那就是宛如后世阿三那种情况,人挤人,车厢内各种气味混杂,人员也是鱼龙混杂。

  有小姐,有佛爷,甚至还有人贩子。

  然而这些上头不想管,列车员同样不想管,这年头自扫门前雪已经是力所能及。

首节上一节445/51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