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当江湖大佬,你成了军阀? 第447节

  “呵呵,这不是你们没见过我这贤婿嘛,让你们好好瞧瞧小伙子有多精神,这不比你们那些个不成器的晚辈精神多了?有出息多了?”老冯一脸的得意。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此前对赵铭有多照顾,那亲密程度看的几名老友都是一脸的泛着酸味。

  他们其中不少都是曾经手握大权的,而如今下野后,可谓是日薄西山,身后子侄辈又没有一个成器的,没点嫉妒是不可能的。

  “对了,贤婿来给你介绍一下,这是你王叔。你看着可能不认识,我这一说你肯定知道这糟老头子,王德贤,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

  呵呵之前那也是王帅,对不对啊?王帅?”

  老冯笑呵呵朝着王老调侃道。

  闻言,这王老冷哼一声,八字胡都抖了抖。

  赵铭也是暗暗点头,果然是这位。

  王帅,属于津门小站发家,投入老袁的新建陆军之中,最初是委任为一个营的队官,同年升任为营里的管带。

  次年被提拔为步队第一标统带。

  哦顺带一提,那时候还是前朝末年时期,但仿照了西洋的军衔,同时还融合了前朝的军衔。

  好处是划分的足够细,坏处就是太细了,指挥起来十分混乱。

  光是军士,就包括警、步、马、炮、工、辎等一般军士。

  除此之外,还包括,蹄铁、鞍技、枪支、木技、锻冶、会计、缝技、靴技、调护、测绘、军乐等兵种和专业勒务,上士、中士有十九种,下士有二十九种。

  顺带一提,下士在前朝末年就已经算是等同于格同巡检,从九品官。

  中士,是桔同县主薄,正九品官。

  如若是升任到协都统级别,就已经是从二品,布政使级别。

  而想要达到这级别,还需要跨越诸多级别,相对还是比较难的。

  然而这位王老,当年的升迁速度堪称坐了火箭。

  不得不说,当年筹建新军,绝对是给予了底层人士一个翻身成为权贵的机会。

  仅仅十六年时间,这位王老,就从一个区区小卒官,升任为协都统军衔。

  也就是说十六年,成了从二品大员,更是格同巡抚、布政使!

  在前朝时期,没有特别大战,屡立奇功,谁能升的这么快?

  可在这火速升迁的期间,并无特别大的战事,相当于吃上了时代的红利,当然他有参加了甲午之战,另外也可见此人的政治嗅觉。

  这一年还只是11年四月。

  而这位王老,属于1861年生人,当然从武备学堂毕业时,已经是1890年。

  那时候已经是29岁,投入老袁新军的时候,就已经是34岁了。

  也算是大器晚成,而成为协统领后,参与了几次大战,仅仅一年的时间内,就再度提升,成了统制。

  而仅仅过了两年,直接升任为上将军衔,次年,又一次加将军衔,督军湖北。

  怎么说呢,这位巅峰时期,属于长江流域直系军队的一把手,成立了七省联盟,一度声势鼎盛。

第647章 大佬云集(上)

  至于对方和老冯的关系,自然是冯老太爷带来的,这位曾经可是冯老太爷重要的盟友。

  只是没想到,老冯为了给自己站台,竟然连这位老爷子都请了出来。

  这位虽然如今大势不在,但手中依旧有着一些隐形的权利,最重要的是那庞大的关系网。

  “原来是王老,见过王老,晚辈这点成绩不算什么,在王老面前可是不敢沾沾自喜!”赵铭笑着朝这位王老恭维道。

  闻言对方略有些诧异的看了眼赵铭,严肃的面容收敛了几分,这才笑着点点头。

  老爷子也是一大把年纪了,在他看来,赵铭这样的年轻人才二十多岁出头就有如此成绩,定然是会有些狂妄自满的。

  但就算这样,他也不会介意,顶多提点几句,毕竟谁还不是年少走过来的?

  但赵铭的表现出乎他意料,如若十分制,他能给赵铭打个八分以上。

  “呵呵,贤婿,你可别对王老太客气了,这老头子精明的很,你好话说尽也没用。想要和他合作,还是得拿出实在利益。”

  老冯笑呵呵提醒着,同时又介绍起另外一位。

  “段老,现在也叫正道居士,唔这位相信不需要我多介绍吧?”

  闻言赵铭心中震惊,今天这到底是什么大佬聚会?

  那位号称北洋......之虎的那位?三英之一!

  赵铭不自觉咽了口唾沫,妈的,岳父大人,我想让您给我引荐后台,可没让您这么出大力气啊。

  一位王老,一位段老,是不是要把当年的大佬给凑一桌打个麻将?

  的确,这些大佬人脉都不小,手里依旧掌握着一些隐性权利。

  可正因为如此,国府那边对这些人的重视程度就更不用多说,几乎是一直防着的。

  这不是把他赵铭架在火上烤吗?

  这要是暴露出去,他怕是得在国府老爷子那边狠狠记上一笔,唔,老爷子的日记本上肯定也要多他一笔。

  毕竟老爷子还是日记狂魔。

  正经人不但写日记,还写的贼多。

  本来他赵铭,如今的势头就闹得太大,已经快上了老爷子的名单,这事儿要是传到老爷子耳中,怕是立马上升一个级别。

  等六哥撑不住妥协后,只怕就轮到收拾他了。

  “额...见过段老,您的功绩在下早有耳闻,尤其是在下尤为敬仰您执意要收复外蒙的举措。

  徐将军当年如若没有您的命令,也没有那番壮举!”

  虽然有些担忧,但拍马屁赵铭一点也不含糊,总之先和这位打好关系再说。

  而此话似乎是直接拍到了心坎上去了。

  就见段老浮现出一抹追忆之色,旋即长叹口气,“只可惜,之后国内动荡,无暇他顾,只能再度让外蒙沦丧他手,可惜可惜啊!”

  赵铭这时还留意到,这位段老一边说话,还一边拨弄着手里的一串佛珠。

  没记错的话,这位段老,下野之后的确是潜心佛学,看来传闻不假。

  还给自己起了一个正道居士的雅号。

  不过对于赵铭而言,他认可对方的一些举措,比如收复外蒙。

  但也十分排斥对方的一些举措,比如和东洋人合作,为了钱,甚至将只要能抵押的东西都可以抵押给东洋人,就是为了能让他有钱继续弹压各方势力。

  反正当年这位的卖国行为可不少啊!

  其次还有一点,那就是前几年这位执政期间,搞出来的三一八事件,当真是让人所痛斥。

  对这点赵铭更是心中恼火,可惜眼下还得忍着。

  赵铭心里不禁皱眉,目光瞥了眼自家岳丈,对方依旧是满脸堆笑。

  但他内心已经对在场这些人开始默默做着划分,比如将这群人分成三六九等。

  什么人,自己打算和他们正式合作,而什么人,赵铭则打算狠狠坑一笔。

  对!就是要把他们的家底都给诓骗出来,不把他们身上的油水榨干净,还真对不住他们出卖了这么多国内利益。

  其中段老就是首当其冲的诓骗目标,赵铭要是不把他的钱给榨出来,他就不姓赵。

  当然之所以还和他们合作,那也是有一点的。

  起码段老这人,虽然在许多地方做的很过分,但有一点还算识趣。

  没记错的话,明年东洋人会拉拢他,结果被他给拒绝了。之后为了逃避被东洋人利用,干脆搬家了。

  光是这点,赵铭决定,还是给这位老爷子留点养老钱和棺材本。

  反正这位这岁数,也活不了多久了。

  很快老冯就介绍起另一位。

  “贤婿,这位也算是我的商业伙伴了,老陈和我岁数差不多,在英租界搞房地产,也开设了一些银号当铺,还投资了不少企业。

  也是津门赫赫有名的巨富!老陈!你也可以称之为秀峰先生。”

  赵铭目光随之落向了另一位老绅士,这位的穿着打扮,的确很有点英伦绅士的范儿,就是长相一般。

  唔....还是个秃子。

  只是对于这位赵铭没啥印象。

  好在老冯又提醒了一句,“呵呵,你可别看他做买卖是一把好手,实际上,之前可是上将,还是督军!也算是老太爷的心腹了。”

  赵铭这才有些恍然,隐约想起了这位人物。

  貌似早年追随过老袁,随后拜入老太爷门下,担任过热河赤峰镇守使,随后担任过陆军师长,还在绥远担任过都统职务。

  不过在22年,因为老太爷去世,后又被老曹给被免职,然后在津门当起了包租公。

  但这位也算是转型很是成功的角色了,但相比于段老和王老,这位就没太多光辉事迹,显得有些平庸。

  不过这只是有对比的情况下。

  哪怕赵铭现在明面上的职务,依旧无法与这位陈老媲美。

  毕竟人家最高担任过督军,还兼任过都统。

  赵铭现在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师长以及察哈尔都统一职。

  但论实际掌握地盘和权力,他算是两地总督。

  “见过陈老,陈老做生意乃是我的前辈,领兵打仗同样是我的前辈,晚辈以后还有很多需要向前辈学习的。”

  因为赵铭实在是想不起这位的具体功绩,只能按照套话进行恭维。

  不过这位陈老对他最是和善,仔细想想也正常,对方属于老太爷一手提拔上来的,之后又和老冯一直在生意上有往来,这绝对算得上自己人中的自己人。

第648章 大佬云集(中)

  至于老段,只能算是当年老太爷的同学。

  另外论关系,两家关系并不算多好,甚至老太爷当年还和他多有相互攻讦。

  说到这点,赵铭还挺纳闷的。

  这位据说不是已经看开了吗?潜心修佛,早就没了野心,怎么.....唔....

  至于那位王老,相对而来就比老段更亲近一些,但不如陈老亲近。

  王老同样属于老太爷的心腹,且也是同学,但两人关系一直不错。

  并且老太爷还多有提拔过王老,算起来,也是和陈老一样,都是受到老太爷提拔的旧部。

  不过老太爷和陈老属于上下级,更是兼顾同乡的关系,所以陈老相较于王老,对他赵铭更亲近一些倒也说得过去。

  “这位,小曹!”

首节上一节447/51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