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刘武会不会交,这个肯定会交的,毕竟这笔数太大。
而给宋哲一部分钱,赵铭也是想好了,没办法这年头不打通上下关系。
这些钱拿在手里可不安心,不过还剩下一车小黄鱼,价值大概在六十万大洋左右。
第67章 城破了
“那两辆驴车看到了,他们说是黄鱼?赵爷真是黄鱼?”
说着常威忍不住直咽唾沫,乖乖这里面真要全是小黄鱼,那得多少钱?
“你没看?”赵铭笑了笑。
“没看!他们说没您的口令不能打开。”常威摇摇头。
“你现在就可以去看看,是不是看看不就知道了?”
“呃....赵爷我信了,这些钱您是打算买粮?”
“嗯。买粮,不过不是全部用来买粮,我会带一箱子北上,剩下的一部分买粮,剩下的我会交给芸芸打理,暂时不用。”
赵铭对这笔钱已经有了规划,数目太大,买粮也用不着这么多。
剩下的钱往后肯定有用得着的地方,说不得是自己在察哈尔任职结束回来就需要用来打通关系谋一个更好的差事。
或者在察哈尔任职经营的很好,这些钱就能运到察哈尔用于经营自己势力的资金。
之前得知赴任察哈尔,赵铭是十分排斥的,毕竟不是中原之地,想要争权夺势往上爬,最好的还是在中原亦或者南方人多之地。
但随着和大山闲聊,了解到察哈尔的部分情况后,赵铭就对察哈尔格外期待了。
这绝对是一处宝地。
或许那里没有一座兵工厂,或许没有大量人员补充入军中为自己效命。
但那里却是天然的跑马场,大量优质马匹,只要经营得当,一支数量在数千上万的骑兵不是不能搞出来。
骑兵在阵地战是不行,但有了骑兵也是一个资本,足以让许多大佬不得不忽视的资本。
“对了,采购粮食,老常这一块就得你亲自出马了。
到时候多带点人,带点家伙事,南下去湖广去蜀地,本省想要采购粮食有些困难,只能出省了。”
“这个没问题,不过赵爷,如果要稳妥点,其实在西安府也能采购到粮食的,就是贵了点。
难道赵爷您想采购很多粮食?”老常狐疑。
在他看来这灾荒顶多一两年,到时候以冯家庄这么多良田,只要下雨很快就能有个好收成。
“你就尽管去采购,按是十年份的去采购!而且尽快今明两年完成。”
赵铭这番话听得常威云里雾里。
但赵铭还真不是无的放矢,这么做自然是有原因的。
这几年华夏大地可谓是多灾多难。
今年开始关中陕省全境大旱,并且持续后面五年。而好巧不巧的,再过两三年到了31年,南方各地又出现大规模洪涝灾害。
一场灾害祸害数个省份,影响数千万人口,无数人流离失所,粮食变得更为紧缺。
而随后同年就是一次历史性惊变,九月份的一次大事件。
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随后就是长达数年的战争,就好似到了临界点,华夏大地开始经历一次渡劫,迈过去雨过天晴,迈不过去更是命途多舛。
赵铭只能尽可能为自己人考虑,其他的暂且不论。
天灾人祸他管不了,只能竭尽所能做自己所能做的事情。
接下来一段时间,赵铭每日都在整理冯家庄上下事务。
其实大多都是冯芸芸在操持,赵铭这才发现,冯芸芸这女人真的很聪明。
处理事情可谓是井井有条,许多事都很懂,并且处理得当。
这也正常,之前冯老爷许多事宜,都是请示这位冯家小姐代劳的,冯家庄要是没有冯芸芸,估计得散。
而随着赵铭离开军营的七天,凤翔那边传来消息,城破了。
同时还有另一个消息,宋长官将投降的五千俘虏全部当街斩首。这下子可谓是震动整个陕省。
其次还有就是冯老爷今天去世了。
全庄子上下,满是缟素。
第68章 察哈尔局势
站在冯老爷坟前,赵铭低头看了看手心中的玉佩。
这是冯老爷临死前留给他的。
从赵铭第一次见到冯老爷,再到最后一次见到冯老爷,这枚玉佩兜兜转转又一次落到赵铭手中。
好似代表着一个环,而赵铭心中不由笑骂。
“好你个老狐狸,最后都没把冯家庄地契给我,你可不讲诚信呐。”
赵铭暗自摇摇头,其实对冯老爷也没太多埋怨。
冯老爷是个聪明人。
如若赵铭只是安于现状之人,他肯定不放心。
而正因为看出赵铭不是安于现状之人,故而格外放心。
也知道这个地契给不给都是无所谓的,因为只要赵铭想要,他冯老爷死不死,这地契都留不住。
冯老爷猜对了,赵铭对冯家庄这些个地契还真没什么想法。
处理完冯老爷的丧事,赵铭在冯家庄逗留的时间已经是第十天了。
“大山你真要走了?”
今日赵铭照例在庄外带着一众即将奔赴察哈尔的弟兄训练骑术,兀然听到大山准备辞行的消息。
虽然早有所料,但没想到这一天会这么快。
大山沉默的点点头。
看着大山赵铭张了张嘴,最终只是化作一声长叹,“珍重!”
不过在大山抱拳准备孤身骑马离去之际,赵铭还是叫住了对方。
“等等!”
说着赵铭朝远处候着的阿福招了招手,阿福连忙小跑着上前。
“姑爷!”
“去账房,支取十枚小黄鱼给大山兄弟,另外再给大山兄弟准备十天左右的干粮。”
听着赵铭的嘱咐,阿福没有丝毫犹豫,屁颠屁颠的就翻身上马朝着庄子飞奔而去。
大山犹豫片刻还是没有拒绝,不过站在一旁有些沉默,过了片刻像是想到了什么。
“赵爷!有些话我还是要提醒您一下。”
“哦?关于察哈尔的?”
赵铭知道大山这人肯定是有秘密的,不过对方愿不愿意说是对方的意思,他也不可能强求。
“嗯!察哈尔情况有些复杂,这也是我听我朋友提及过一些,可能不太准确,赵爷您适当参考。”
大山点点头,便是开始讲述察哈尔之前的一些情况。
这目前察哈尔的都统是一位姓张的师长。
而在察哈尔境内,最严重的无外乎匪祸了。
真正的牧民似乎在大山的描述中很难生存,用一句话来形容,便是无县不无匪踪,无县不无匪警。
意思就是,匪帮与匪众众多,具体数值根本不可能统计出来。
而且这些土匪根本不是关中之地的刀匪一概而论。
关中之地的土匪你总归是有迹可循,就算有些人是别人的白手套,只要细细去查就能查得到。
但在察哈尔,可能前一秒这些人还是温顺的牧民,下一秒就是以部族为单位的大规模集群匪祸。
有些人前一秒还是附近的巡警,下一秒也能翻身做起劫道的买卖。
再加上那边囊括一部分内蒙古地区,这马匹是真心不缺,匪徒们来去如风,劫掠一番,蒙着面,追又追不上。
等过段时间人家换上一身打扮,鬼知道人家是匪还是牧民?
其有史料记载,匪股大者,恒数千人,人数少者,亦必百数或数十人,结队横行,扰害村室,劫夺富户,穷凶极恶,习以为常。尤其甚者,杀害官员,掠及外人,抵抗军队.....
可见这察哈尔的匪患之严重。
其次那边的还沿用了前朝的制度,赵铭不记得察哈尔改制是什么年代,但听大山的意思,起码现在还没改制。
故而察哈尔几乎是全民皆兵,男娃三岁就得注册登记,十六岁必然参军。
目前一共有四大牧场,本来是叫四大牧群,现在更名为牧场,其他制度不变。
之前的总管变成了场长,副总管变更为副场长。
下面设立副手两名,庄主五人,牧长五十人。
也就是说赵铭过去,手底下光是牧长就有五十人。
每群放牧区,设牧长,副场长,放牧员,饲养员,共四人组成。
也就是说赵铭手底下,下辖四大牧场,五十个放牧区,加上一些零星的帮工伙夫,约莫上千人!
而这都是赵铭工作之内负责之人,他还能带三百武装力量北上,也就是一千三百多号人。
权力乍一看很大,但实际上,每一个牧长下辖的区域,就像是一个古代的小驿站。
这些小官员只是负责一些职务内的事情,其他的他们一概不管。
而且草原之地,地广人稀,上级的指令想要完美下达到每一个人很难,想要起到监督作用让每一个人执行更是困难重重。
其次,便是这些编制内的小官,他们到底是真的尽忠职守,还是与一些部族之人相互勾结,谁也不知道。
其次就是察哈尔其他地方还好,但赵铭负责的是草原一带,即将赴任的更是牧场职务。
这势必就会与察哈尔八旗交流沟通。
但这八旗部落,相互之间目前存在一些敌对关系,关系复杂。
有的是元蒙时期的后裔,有的是后面陆续进来的外姓。
其实就是大姓和小姓之间的斗争,类似于南方地区的宗族斗殴,这种事也时常发生。
听了这么多,赵铭感觉这趟差事还真没这么简单。
这不就是个烂摊子吗?让他这个冤大头过去梳理脉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