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家就有许多的家生子,有些甚至从贾太公那一代就已经是贾家的仆役了,侍奉贾家超过百年,一同经历了不知多少风雨,可能贾家对自家的了解都没有这些世仆对贾家的了解多。他们知道或参与了贾家太多的秘密了,肯定是不会放他们离去的。
再说了,他们也不一定会放弃自己奴仆的身份。
自由是要付出代价的。
别的不说,成了自由身之后,繁重的赋税、辛苦的田间劳作、子孙后代的出路且先不谈。在主家他们能接着主家的势吆五喝六,狐假虎威成为体面的人上人,但重拾自由离开主家之后呢?
所以贾珲丝毫不担心自家的家生子们会选择失去现在的一切去换那未来渺茫的自由。
甚至说就算如晴雯那样的,在面对这两个选择时也会纠结许久,不知所错。
他们甘心失去这份用尊严换来的荣华富贵吗?
但实际归实际,形式归形式,不管怎样,贱籍这种东西也是时候该废掉了.
从名义上。
。。。。。。
腊月廿四,钦差江浙总督-上柱国-大司马大将军-左军大都督-敦煌郡公贾珲上《请拆江南省疏》与讨逆诸文武联名之《请废贱籍疏》两道于庙堂,一时间朝野震惊,引起热议。
本以为朝堂诸公定要为此两道奏疏明争暗斗一番,但出人意料的是,圣上直接下中旨准许废除贱籍,民间瞬间沸腾起来,尤其是那些身为贱籍的贱民们更是纷纷奔走相告,高呼圣天子在朝,更有忠良辅佐朝纲,大齐万年!
至于《请拆江南省疏》,朝廷也没有反对,只是在怎么拆上出现了分歧。
最终在腊月二十七,也就是放年假前夕,内阁还是以大司马大将军贾珲的提案来拆分江南省。
以徐州、淮安、扬州、金陵、镇江、常州、苏州与松江八府之地为一省,省名暂定江淮省。
以凤阳、庐州、安庆、池州、宁国、滁州、和州、太平、徽州九府之地另加广德州为一省,暂定名为皖省。
其实皖地是没有叛乱的,但奈何东边八府全反了,且东边八府的朝堂势力也被一扫而空,皖地的官员们就是反对也没什么用,只要将江淮省分出来就可以了。
至于各地的首府在哪里那就让年后到任的各地官员打一架自己决定吧。
至于到底派谁去赴任,那是年后的事情了。
。。。。。。
陈净远也在年前离开了江南。
跟着他一块走的还有四亿两千万两白银、四百万两黄金与无数的珠宝古董.
留给贾珲的缴获是两千万两白银、五十万两黄金与五千箱各种奇珍异宝、字画古籍。
又留下了一千万两,分别调拨五百万两运往新成立的两省作为启动资金。
剩下的钱就分给了平叛大军与文武们。
着实是过了个肥年!
对于平叛大军的去向。
江南大营自然是留在江南,他们本身就是常驻江南负责镇压南国的野战部队。
对于漕工子弟军们,贾珲给了他们三个选择。
一是补充进江南大营和漕兵中去,能一直待在军中且离家不远。
二是想继续拼搏往上爬的,贾珲可以把他们调去九边、西域、西南、辽东等边疆发展。
三就是拿着遣散银子回老家了。
最终,近一半的人选择了退伍回家,就想混口饭吃的被安排进了江南大营与漕兵中,剩下的就是想要坚定走这条路的了,贾珲也根据各自的特长将他们安排去了边疆。
宁哲也是想走这条路的,不过他作为破镇江的先登首功,要先和贾珲等人一同回洛阳受赏后再做安排。
天圣七年的春节,贾珲是在金陵与金陵族人们一起度过的。本次平叛,金陵族人也有不少人选择参军入伍博一个前程。
既然族人有上进心,贾珲当然不会阻止,于是就把他们派到了漕工子弟军与江南大营里。别的就没了,想出头全凭本事,贾珲唯一对他们的照顾就是保证他们的军功会丝毫不差的到他们手里。
直至平叛结束,一共有十七个族人活了下来并出了头,职位最低都是总旗。
这十七个族人以与贾珲同辈的贾琬为最,因功升为江南大营步军游击将军。
贾珲一直在江南呆到过了上元节,朝廷委派的负责总理拆分两省事务的钦差到任,这才带着三个小妾与朱雀铁骑踏上了归途.
。。。。。。
扬州巡盐御史衙门。
贾珲再次见到了贾敏母女.还有林如海。
林如海出去办差去了,他上书的新盐政颇得皇帝赏识,并立扬州为试点,实验新盐法。
听说是盐商现场购买盐引,并当场交税。再结合当年的盐务情况规定一个最高价格,盐商能卖多少就全看他们的本事了。
具体情况还要更复杂一些,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林如海这个主导者忙的脚不沾地,已经连续忙活二十多天了一直在各处盐场来回跑,就除夕夜回来吃了顿年夜饭。可怜他才二十多岁就开始掉头发了.
好在一直都是小问题,没出现什么大问题。若是林如海能把盐务改革搞好,那他的前途就再无阻碍,户部尚书在向他招手,入阁为相也指日可待。
皇帝已经发话了,无论改革成还是不成,他林如海今年一定会回京。毕竟已经因为各种原因拖了他好几年了,今年他搞掉了与白莲教勾结的盐商立了大功,在不升官就不像话了。
大概是喜事连连,再加上贾家家将的到来,抓获了往饭食里投毒的内鬼,林家老太太的精神头很是不错,估摸着还能再活几年没问题。
贾珲这次过来就是顺带着接上林家的家眷们去洛阳的。
第一更,
这章交代一下各路人马的去向,还有一些琐事,比较杂乱…
(本章完)
132.第132章 回程,劫匪
132.
2023-09-08
“呃啊.呵.嘤嘤”
小小姐脸憋的通红,使出吃奶的力气拉动着手上握着的弓弦。
弓?脚踩着呢!
“嘿嘿嘿,不行你就说嘛,不就是带上驴耳朵嘛,不至于.”
“哼,我才不要带什么驴耳朵呢,今日我偏要拉开这张弓给你看!”
小小姐涨红了脸,瞧着贾珲一脸不服。
“好好好,你继续,继续.”
反正这驴耳朵你今天是戴定了!
林家老太太一脸慈祥的看着正在玩闹的表兄妹二人。
旁边,贾珲的三个美妾正围着贾敏,一边逗弄着躺在床上不停滚来滚去的小澄玉,一边和贾敏说着大概是一些怎么保养怎么打扮吧,自己这三个妾会的不多,但对这些东西可算得上是宗师了。
“珲哥儿啊,这次征讨逆贼,可有受什么伤?”
老太太慢悠悠的问了贾珲一句。
“啊,老太太,晚辈如今也是大都督,大将军了,那还用得着自己去拼杀呢?”贾珲不再搭理还在于硬弓较劲的林黛玉,转过头来靠近林家老太太与她说话。
“乱讲!祖母祖母,珲大哥说谎,他在嘉定城的时候明明就亲自带人冲锋,一举击溃叛军的!”黛玉在调整姿势的功夫突然探过头来把贾珲给卖了。
“嘿,我改主意了,我要你戴两天的驴耳朵!”
听见贾珲所言,刚刚还一脸得意的黛玉脸一下子垮了下来。
“你!珲大哥哥你欺负人!”
没搭理她,贾珲继续与老太太说话。
“那也是披着甲的,以晚辈的武艺,就是杀个七进七出那也肯定是毫发无伤啊!”
“呵呵呵,可不能大意了,战场上刀剑无眼,不能因为自持武艺高强就不把敌人放在眼里啊”老太太牵着贾珲的手,细心的叮嘱着。
贾珲耐心的听着老太太的叮嘱,时不时出声附和一下。
说着说着,老太太就有些困乏了,一直在关注着这边的贾敏连忙叫人,让几个婆子抬着小榻带着老夫人回房去了。
老夫人回房,气氛顿时就轻松了不少。
看到自己就是没办法把弓拉开的黛玉一脸失落的把弓扔在了地上,噘着嘴走到了贾珲身前。
“怎么,认输了?”
“愿赌服输。”
“确定要戴上驴耳朵?”
“戴。”
再也不见平日里的伶牙俐齿。
贾珲笑着从怀里掏出一对长耳朵耳饰出来。
这玩意是用一个小箍子从耳根处箍住耳朵,顶上则是一支毛茸茸的长耳朵。
这是贾珲在金陵城里找人定制的小玩意儿。
“自己戴还是我给你戴?”
一言不发的抢走了长耳朵耳饰,黛玉一脸悲壮的把耳饰戴在了自己的耳朵上。
“噗!”
老母亲率先忍不住笑出了声。
“妈!”
“哈哈哈哈.”看到自家闺女一副“我受到了背叛”的样子,贾敏再也忍不住笑了起来,见到母亲在笑,躺在床上吃手的小澄玉也跟着母亲一起笑。
可怜小小姐年纪轻轻就体会到了来自母亲的背刺。
“呵呵,往好处想啊,长耳朵的不一定是驴,它也可能是兔子耳朵啊。”眼见小表妹眼睛泛红就要掉金豆子,贾珲连忙劝慰道。
“兔子?不是驴耳朵?”
“也可以是驴耳朵。”
“哼!”
打定主意不再搭理这个讨人厌的表哥,黛玉揉着眼睛扑在贾敏的怀里。
贾敏也不再笑话黛玉,只是用手指时不时戳戳黛玉带着的长耳朵,惹得黛玉不停扭来扭去。
“哎,这日子过得可真快啊,那么大点个小人儿一下子就长大了,去了西域,去了草原,今日甚至还在南边打了仗珲哥儿,听说这回造反的其实是前朝余孽?祖父当年可是废了老劲儿才打败他们进的关中的,怎么样,凉军真的很难打?”贾敏很好奇。
贾敏口中的祖父值得自然是老荣国公贾源了。
理论上,林家也算是前朝余孽,但屋里没有外人,自家人说说也就算了。
“难?弱爆了!”
“啊?不会吧!算起来他们已经准备造反几十年了吧?弱的话怎么就那么大点地方你打了三个月?”
贾敏觉得是自己侄儿在扯谎。
“姑母,八万新兵啊!总要给他们时间适应战场吧!若是换成九边精锐,我一个来月就能把他们办妥,你信不信!讲道理,我都觉得自己战前那么紧张简直是有毛病。我甚至觉得带着江南大营的八万军队就能把事情给办妥了!”贾珲吐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