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第162节

  长毛伪翼王率军攻下南阳!

  而江苏方面的消息则更为糟糕。

  长毛贼从江宁发兵,由其伪北王率军北伐,一路连破高邮,淮安,清江浦,然后直奔徐州。

  与率军南下的胜保在徐州城外遭遇,双方大战一场,胜保惨败,一路退往济宁。

  徐州陷于贼手……

  接连两则坏消息,直接给咸丰干破防了。

  原本在洛阳之战后,咸丰以为战局能有所好转,大清很快就能克复江宁,重整天下。

  没想到,他高兴的还是太早了!

  南阳和徐州的两场大败,啪啪给了咸丰两个大嘴巴子,让他彻底清醒了过来。

  长毛贼势大,平贼绝非易事。

  接下来,可有的好打了!

  深思一阵,咸丰命人唤来了一众军机大臣议事。

  “诸位卿家都看看吧,朝廷大军接连在河南和江苏吃了败仗。”

  “都议一议吧,接下来朝廷该如何平贼?”

  还是肃顺最先开口说道。

  “启奏皇上,奴才以为长毛贼的北伐大军可能是奔着京城来的。”

  “朝廷应该尽快将僧王从前线调回来,拱卫京城。”

  北伐的太平军对外打出的旗帜就是要直捣妖穴,这并非什么秘密。

  肃顺自然知道他们是奔着京城来的!

  为了保险起见,他想要将僧格林沁这个双花红棍给调回来,保卫堂口和老大。

  咸丰闻言,却是蹙眉说道。

  “若将僧格林沁调回,那江南那边怎么办?”

  “若没有僧格林沁的大军,光凭琦善和向荣,只怕难以夺回江宁吧?”

  肃顺闻言,再次开口说道。

  “皇上,奴才以为还是要以京城的安危为要。”

  “江宁那边的战局可以拖一拖,但京城却决不能有任何的闪失。”

  “江宁丢了,大清依旧是大清,可若京城丢了,那大清就唯有退出关外了。”

  咸丰闻言,脸上的表情不断变换,显然是被说服了。

  “那江宁那边怎么办?”

  祁藻开口说道。

  “皇上,老臣倒是有个主意。”

  咸丰闻言,连忙说道。

  “祁卿快讲!”

  祁藻闻言,也没卖关子,而是继续说道。

  “现在朝廷不是允了地方上筹办团练,保境安民吗?”

  “老臣的想法是,可以让江南江北大营共同牵制江宁城内的长毛,然后趁此时机,调各地团练前往江南作战,协助官军围剿长毛贼。”

  “如此的话,朝廷就能在力保京城的同时,兼顾江南的战局了。”

  咸丰闻言,忍不住蹙眉。

  他心中明白,祁藻这老狐狸是在借着长毛贼的势,来迫使朝廷再次放松对团练的限制。

  说句心里话,这事情咸丰是不愿意做的。

  如果团练都能离开家乡,出省作战的话,那团练和军队又还有什么区别?

  如果南方各省都有这样的团练,那大清究竟是他们满蒙八旗的大清?还是汉人的大清?

  一旁的瑞鳞开口询问道。

  “祁大人,你说的倒是简单,可万一团练失控,威胁朝廷怎么办?”

  身为满人的瑞鳞,肯定也是不愿意看到团练武装做大,以至于汉人在团练的支持下,来朝中争夺他们满蒙大臣的话语权的。

  祁藻闻言还没说话,一旁的何汝霖便开口说道。

  “朝廷可派遣忠正贤良之辈去担任团练大臣的职务,控制团练,以免团练失控。”

  何汝霖和祁藻当然是站在一起的。

  还有就是,他们其实从来没想过要利用团练造反。

  只是想要通过团练,搞出来一只掌握在汉人手上的武装力量,进而和满蒙大臣争权。

  而争权并不妨碍他们效忠大清。

  所以,祁藻和何汝霖在提这样的建议时,显得很是坦荡。

  因为他们真的是大清忠臣,忠不可言的那种!

  咸丰闻言,脸色不断的变换。

  可最终还是点头说道。

  “就依祁卿和何卿所言。”

  但是,咸丰还是忍不住询问道。

  “两位卿家认为谁可担此大任?来做这个团练大臣?”

  祁藻和何汝霖对视一眼,然后一起说道。

  “曾国藩!”

  两人之所以推荐曾国藩,是有原因的。

  除去因为曾国藩是何汝霖的学生之外,更多的还是因为咸丰对曾国藩很看好。

  咸丰元年初,太平军刚发动起义时,咸丰召见群臣议政。

  曾国藩当众进言“今日急务,首在用人”,又推荐李棠阶、吴廷栋、王庆云、严正基、江忠源五人,再上书《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直指咸丰的过失。

  把咸丰气的“怒掷其折于地”,数日后复阅,才心服而纳谏,并对其加以褒答。

  5月,咸丰让曾国藩署刑部右侍郎。

  10月,有让他充顺天府乡试正考官。

  而就在前几日,年关刚过,咸丰便又加任曾国藩为吏部左侍郎。

  虽然只是侍郎,而非尚书,但要知道,这特么可是吏部啊!

  天官啊!

  真正的位高权重。

  一个吏部的侍郎,哪怕是拿其他几部的尚书来换,那都是不换的。

  一年之内连跳几级,可见咸丰对曾国藩的看重。

  推荐人才嘛,投上司所好肯定是没错的。

  咸丰闻言,陷入了沉思之中。

  曾国藩这个人他很看好,品行端正,为人正直,勇于进谏,对朝廷忠贞不二,确实是个可用的人才。

  片刻之后,咸丰点头说道。

  “可以,就让曾国藩去吧!”

  “他不是湖南人吗?让他加兵部左侍郎衔,让他回乡,担任湖南团练大臣,组建湘勇,为朝廷平贼。”

  若非前几天才给曾国藩刚加了吏部左侍郎,短时间内不好再升,咸丰是准备给他直接加兵部尚书衔的。

  虽然曾国藩后世被骂汉奸,风评稀烂。

  但那是站在汉人的角度来看,给出的评价。

  要是站在满清朝廷的角度来看,曾剃头确实是个各方面都很完美的“圣人”。

  不怪咸丰青睐于他!

第143章 洪秀全:坏了,小丑竟是我自己?!

  南阳府,太平军大营内。

  石达开所率的太平军正在进行整训。

  偌大的校场上,随处可见正在操练的士兵,不断的变换着阵型队列。

  喊杀声,枪炮声不断响起。

  随之一起的,还有一阵阵的马蹄声。

  一队骑兵策马缓行,但却依旧偶尔有人坠马,以至于队形混乱,显得他们很是狼狈。

  石达开见此一幕,嘴角一抽,简直尼玛没眼看。

  从校场上收回视线,石达开然后对一旁的兄长石祥祯开口说道。

  “我军的骑兵还是不行,得继续加练。”

  “想在中原立足,没有一支骑兵是不行的。”

  自从洛阳城下一败之后,石达开便意识到了在北方作战没有一支有力的骑兵,究竟会有多被动。

  所以,在南阳城安顿下来之后,他便开始借着博望坡之战中缴获的清军马匹,着手编练起了骑兵。

  只是效果就有些不尽如人意了。

  正如北方人人不善水战,划个龙舟都能翻船一般,广西老表们对骑马也是真没什么天赋。

  当然了,不排除一群土豆里蹦出个天赋异禀的倭瓜的可能性。

  但终究只是少数!

  一段时间的马术练下来,已经摔死摔伤数十人了,可却依旧不见成效。

  走马可以,奔马必摔。

  就更别提马上作战,或是策马射箭了。

  他们是真的做不到。

  石祥祯闻言,苦涩一笑道。

  “翼王,咱们弟兄是真尽力了。”

首节上一节162/75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