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第320节

  “回皇上,奴才以为我大清或许可以答应洋人的要求。”

  奕似是赞许的微微点头,然后询问道。

  “理由呢?”

  胜保闻言回道。

  “回皇上的话,在奴才看来,江宁之败后,我大清朝中精锐几乎丧尽,且在江南已无回天之力。”

  “若不能出兵牵制唐贼,则江南只怕立时要丢。”

  “既然洋人愿意出兵助我大清牵制唐贼,我大清即便负担了其作战所需的粮饷,也是值得的。”

  奕闻言,点点头说道。

  “嗯,胜保此言不错。”

  “若有洋人助我大清牵制唐贼,则朕便可以有时间重整精兵,再度南征收复江南。”

  “既然如此,便允了洋人的补给要求也无妨。”

  “不过,说归这么说,但洋人想要我大清为他们提供粮草物资,空口白牙可不行。”

  “需得让洋人出出血才行!”

  论起和洋人打交道,乃至于政治手腕来,奕是要在咸丰之上的。

  如果是咸丰,那么为了洋人能够出兵助战,别说提要求了,甚至是恨不得多答应几个不平等条约。

  但奕的脑子却是活的很,知道现在是洋人对自己有所求,正是自己拿捏他们的好机会。

  若能从那些洋人那里搞些好处回来,对整个大清都是有利可图的。

  众人闻言,纷纷下拜道。

  “皇上圣明!”

  桂良开口询问道。

  “敢问皇上,不知我大清该向洋人要些什么好处?”

  奕闻言,摸着下巴说道。

  “枪炮军火自不必提,再多我大清也不会嫌多。”

  “除此之外,还能想办法抵消些我大清之前以关税向洋人抵押借贷的贷款。”

  “除此之外,我大清还能借此机会,向洋人雇佣一批军事教官和工匠,并派遣遣洋使,前往洋人的本土进行学习……”

  众人闻言,一一记下。

  奕像是想起来了什么,继续说道。

  “还有,朕听闻唐贼那边从洋人那里搞来了一种叫做电报的东西。”

  “用电报传信,可瞬息通达千里之外,可谓神迹。”

  “联系一下洋人,就说我大清也要!”

  “让他们想办法弄几台电报机,以及会操作电报机的技术人员过来。”

  大唐在境内搭设电报网闹出的动静不小。

  光是为了震慑宵小之徒别去打电缆的主意,就前后或抓或杀了几百人,被牵连抄家,全家劳改的,更是有万数之多。

  且开出高价,悬赏偷盗电缆的人犯,在报纸的首页刊登了好几个月,严打偷窃电缆的行为。

  这么大的动静,满清这边自然会接到消息。

第262章 战争为政治服务

  然后,满清这边便也对电报有了些了解。

  其实奕在登基之前就想要搞的,只是他当时还是个王爷,在朝中说话不能一锤定音。

  再加上电报线的主要材料是铜,架设电报网的成本颇高。

  所以就没有搞成!

  可既然现在奕已经登基称帝了,自然会再度推进这件事情。

  众人闻言,皆是纷纷下拜,再次开口称赞奕英明。

  然后奕继续说道。

  “对了,再派遣一队曾经和唐贼交过手的军官前去洋人军中,准备观察学习一下洋人是怎么和唐贼打仗的。”

  “为将来我大清平灭唐贼做准备!”

  “……”

  嗯,这招叫做军事观察团!

  多多少少会有些作用。

  ……

  岭南,广州!

  几日功夫,年关眨眼便过。

  年后的第三天,李奕自王府动身,准备前往广州城外的造船厂去视察。

  虽然造船厂的负责人谢思远年前已经来李奕汇报过一次工作了,但李奕还是想要亲自去看一看。

  总要亲眼见到,才能心中有数!

  早晨起床吃罢午饭,李奕坐上车驾出门,往广州城外的造船厂赶去。

  自从上次接到咸丰遇刺身亡的消息之后,李奕便开始变得愈发谨慎。

  平日里出门时,几乎没有再骑过马,而是清一色的坐车。

  且这些马车还是专门定制的,车厢夹层中内插一厘米厚的钢板,就连窗户用的都是防弹玻璃。

  嗯,防弹玻璃是李奕从商城面板中购置的,专门用于保证自己的安全。

  这样的一辆马车别说是用枪了,即便是一些小口径火炮也不一定能打的动。

  且每次都有好几辆相同款式的车驾随行。

  突出一个慎重!

  车队离开王府,赶往广州城外,很快便抵达了广州城外的造船厂。

  李奕带队进入造船厂中视察。

  谢思远主动上前来相迎道。

  “微臣谢思远参见王上。”

  “王上金安!”

  李奕闻言,上前几步将谢思远搀扶起来,然后说道。

  “谢卿家免礼。”

  “带孤在造船厂内转一转吧。”

  谢思远点头,然后在前面为李奕带路。

  一行人在造船厂内四处参观视察,谢思远一边在前面带路,一边开口介绍道。

  “在朝廷的资金支持下,如今广州造船厂的规模较之以往已经有了一个巨大的提升。”

  “现如今的广州造船厂已有船坞十二座,船匠二千一百人,其中,熟练船匠六百余,剩下的都是普通的木匠和工匠。”

  “就目前来看,广州造船厂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了每年可生产一千五百吨以上的远洋战船六条,红单船十条,火箭舢板,快蟹船等各类船只若干。”

  李奕闻言,满意的点头。

  总的来说,他对广州造船厂的发展速度还是较为满意的。

  要知道,在去年的时候,广州造船厂尚还不具备生产风帆战列舰的能力,只能生产一些红单船,快蟹船之类的船只。

  对于风帆战列舰尚还处于摸索的阶段。

  嗯,主要手段是拿那些唐军在广州之战时缴获的风帆战列舰做试验。

  一边拆船,一边重装,多拆装几遍之后,工匠们对于风帆战列舰的船体结构自然也就摸清楚了。

  可等到今年,广州造船厂却已经具备了独立生产风帆战列舰的能力。

  这个进步速度绝对足够喜人。

  点完头之后,李奕继续询问道。

  “不算船坞中正在建的,去年一年造船厂一共造了多少条船只?”

  谢思远闻言,开口汇报道。

  “回王上的话,去年一年时间,我广州造船厂成果斐然。”

  “前后一共建造了风帆战列舰三艘,红单十四艘,快蟹船,舢板船若干。”

  “这其中,那三条风帆战列舰,一条为纯风帆动力的风帆战列舰,一条则是加装了以蒸汽机为驱动的螺旋桨,用于辅助航行。”

  “第三条,则是在船身的关键要害部位,如水线上下,龙骨附近,加装了铁甲用于增强防护的战船。”

  “……”

  很明显,广州造船厂造这三条战船压根不是为了造船,而是为了技术验证。

  第一条风帆战列舰是为了练手。

  练完手之后,紧接着造出来的第二条便加装了螺旋桨和蒸汽机。

  第三条更是在第二条的基础上又加装了铁甲用于增强防护。

  谢思远继续介绍道。

  “而尚在建的第四条战船,则是采用新型船体结构,将会以钢铁为主材进行造船……”

  也就是现实意义上的铁甲船!

  随着火炮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木制的风帆战列舰开始变得越发脆皮。

  出于现实要求,现如今,英法等欧洲列强现在其实都已经开始摸索铁甲舰的建造技术。

  用不了几年,法国生产的世界上第一艘铁甲船光荣号就将服役。

  大唐这边自然不可能什么都不做,眼睁睁的看着自家落后于欧洲列强。

  所以,李奕给造船厂的任务就是在建造船只的同时,也要着手摸索技术。

  就目前来看,成效还算不错。

  最起码,在李奕提供图纸的指导下,造船厂这边已经开始着手试着建造铁甲船。

  且估计很快就可以成型。

  在谢思远的带领下,李奕在造船厂内视察。

首节上一节320/75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