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第433节

  即便他们有炮台的火力作为支援,在炮战之中,也是被沙俄舰队狠狠的压制着。

  只是,就在这时候,令奥斯曼人更为绝望的事情发生了。

  外海方向再次出现了一支舰队。

  且这支舰队同样挂着安德烈旗。

  纳西莫夫所率的分舰队在看到诺沃什斯基发出的信号之后,便马不停蹄的向着战场赶来。

  如今,他们终于抵达了战场。

  并在第一时间投入战场,开始配合诺沃什斯基舰队,对奥斯曼舰队进行火力打击。

  隆隆的炮击声响彻!

  ……

  炮击声响了大半天,这才终于停下。

  海面上,已经只剩下了沙俄的舰队。

  至于说奥斯曼舰队,早已被彻底击沉。

  海面上知余下漂浮着的破碎船板,正在逐渐沉没的船只,以及密密麻麻的尸体。

  就连锡诺普港内的炮台,也是被沙俄舰队的爆炸弹给彻底摧毁。

  港口上空,属于奥斯曼帝国的旗帜被缓缓降下。

  一面沙俄的双头鹰旗迎风猎猎。

  偌大的港口内,到处都燃烧着火焰,惨叫声,求饶声,以及凶狂的笑声隐隐可闻。

  沙俄帝国的士兵在登陆后,开始在港口内肆意的烧杀劫掠,奸淫妇女。

  用这种行为,宣泄着他们取得胜利后的兴奋和激动。

  嗯,老毛子嘛,这样的事情很正常。

  别说是对外侵略扩张的时候了。

  他们对自己人清洗的时候其实也一个样,甚至更狠。

  纳西莫夫和诺沃什斯基一同登陆到了港口之中,两人对视一眼,同时大笑出声。

  “哈哈哈哈!”

  “拿下锡诺普港,便可以截断奥斯曼人对克里米亚的物资补给。”

  “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们就能将克里米亚献给伟大的沙皇。”

  纳西莫夫说道。

  诺沃什斯基开口附和。

  “胜利,终将属于沙皇,终将属于沙俄帝国!”

  “感谢上帝!”

  战后。

  锡诺普海战的结果如同插上了翅膀,飞速传到了君士坦丁堡。

  然后,又向着整个近东,甚至是整个欧洲传去。

  这一则消息,在欧洲大陆上,掀起了渲染大波。

  “猖狂!”

  “实在是太猖狂了!”

  “这些该死的俄国佬竟敢冒充我大英的舰队,当真是该死。”

  伦敦,唐宁街十号,首相官邸。

  当代首相帕麦斯顿爵士在自己的办公室内拍着桌子,发出一阵愤怒的大吼。

  在他面前的桌子上,摆着一份军报。

  军报上,详细登载着这场锡诺普海战的全过程。

  “来人,为本首相准备车马,我要去面见女王陛下。”

  “是时候说服女王陛下对沙俄宣战,给这些俄国佬一个厉害瞧瞧了。”

  帕麦斯顿是一位狂热的主战派。

  当年的鸦片战争,就是帕麦斯顿一手推动的。

  去年的八国联军进犯大唐,帕麦斯顿也是最重要的支持者之一。

  这次克里米亚开战,贵为首相的他自然不会错过。

  一旁的秘书约翰闻言,当即应下。

  然后出去为帕麦斯顿准备车马。

  很快,帕麦斯顿便登上了车马,向着伦敦城外的白金汉宫而去。

  随即,他便在白金汉宫内,见到了抱着一个孩子玩耍的女王维多利亚。

  这个孩子正是维多利女王的幼子,利奥波德王子,1853年出生的他,今年才刚两岁,刚断奶没多长时间。

  小脸肉嘟嘟的十分可爱!

  “尊敬的女王陛下,内阁方面接到了一份来自近东的战报。”

  “沙俄对奥斯曼帝国宣战,并攻取了锡诺普港。”

  “现在,克里米亚方面已经正式开始交火。”

  “只是,奥斯曼帝国并不是沙俄的对手,开战之初便吃了大亏。”

  “而沙俄在克里米亚方面取得优势,便代表着我大不列颠的利益受到破坏。”

  “是故,我想,我大不列颠是时候出兵干涉克里米亚局势了。”

  说话的同时,帕麦斯顿将一份战报呈递给了维多利亚女王。

  女王一手抱着孩子,一手翻看着战败,忍不住发出惊呼。

  “上帝啊,这些斯拉夫人实在是太野蛮了,他们竟然在锡诺普进行了一场大屠杀。”

  “这真是一件骇人听闻的事情。”

  沙俄在取得锡诺普海战的胜利之后,非但杀光了抵抗的奥斯曼军队,还在锡诺普城中进行了一番烧杀劫掠。

  奥斯曼帝国方面公开的伤亡数字达到了数万之众。

  不怪维多利亚有些震惊。

  当然了,也就只是有些震惊。

  因为,要说杀人杀的多,谁也比不上这个时代的英国。

  据史料统计,仅仅只是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人便在全球范围内创造了数千上万起战争,屠杀,饥荒,瘟疫等天灾人祸。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爱尔兰大饥荒了。

  英国人在爱尔兰发生饥荒的前提下,依旧大量的从爱尔兰进口粮食,以至于爱尔兰在一场饥荒中饿死几百万人。

  要知道,爱尔兰可就在英伦三岛上,就在女王的眼皮子底下。

  可即便如此,仁慈的维多利亚女王还是饿死了数百万爱尔兰人。

  甚至,奥斯曼帝国苏丹准备向爱尔兰捐助一万英镑,都被仁慈的维多利亚女王给拒绝了。

  因为作为仁慈和文明的代表的维多利亚女王都只捐了2000英镑,你一个野蛮落后不开化的绿教土著,怎么能比女王捐的还多呢?

  最终,在英国的强硬要求下,奥斯曼苏丹也就只捐了1000英镑,外加几船粮食。

  其余地方就更别说了。

  比如说印度大饥荒,在英国的操作下饿死的人比爱尔兰大饥荒多了几倍都不止。

  维多利亚时期,被仁慈的维多利亚女王直接或间接杀死的人,保守估计都得有几个亿。

  什么小胡子,什么夏桀商纣,什么非洲暴君阿明,这些有名的暴君独裁者杀的人加起来都不一定赶得上仁慈的维多利亚女王的杀的一个零头。

  所以,维多利亚女王现在的惊呼,更多的其实是一种政治表态。

  更是在提点帕麦斯顿,可以用锡诺普大屠杀为由头,来掀动英国的民意。

  借此来获得出兵干涉克里米亚战争的借口!

第351章 奕:天佑大清!

  帕麦斯顿闻言,当即恍然,然后说道。

  “女王放心,此事内阁方面会处理妥当的。”

  维多利亚见此动作优雅的微微点头,然后询问道。

  “法国方面对此是个什么态度?”

  帕麦斯顿闻言,稍稍思索一阵,然后回道。

  “法国方面的表态很积极。”

  “拿破仑三世发表公开讲话,法国已经做好了派出陆海军,武力干涉克里米亚的准备。”

  维多利亚点点头说道。

  “也是,法国对此事怎么能不积极呢。”

  “拿破仑三世巴不得大英在克里米亚和沙俄开战呢。”

  “嗯,很好,既然如此,那这次的克里米亚战争,便让法国人多出些力吧。”

  “拿破仑三世想要摆脱神圣同盟的束缚没问题,但他总得为此付出些什么。”

  帕麦斯顿闻言,当即回道。

  “女王陛下英明!”

  ……

  随后,有关锡诺普大屠杀的消息便开始在英法等国的国内蔓延。

  很多官方喉舌报纸都开始公开批评斯拉夫人的残暴,为英法武力干涉克里米亚做舆论宣传。

  在英法等国官方的有意宣扬下,英法等国民间都开始对沙俄喊打喊杀起来,战争的氛围逐渐浓烈。

  在民意的推动下,内阁,议会,迅速通过了对沙俄宣战的决议。

  英法都开始准备派出部队,远征克里米亚。

  与此同时,英法也是向沙俄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沙俄从克里米亚撤出军队。

  毫无疑问,自负有神圣同盟国家支持的沙皇尼古拉一世强硬的拒绝了英法的最后通牒。

  随后,英法向后对沙皇俄国宣战。

首节上一节433/75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