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人进来吧!”
很快,张之洞和李梁便一同迈步走到李奕面前来,开口汇报道。
“陛下,最新消息,漠北方向传来捷报。”
说话间,李梁将一份捷报呈递给了李奕,李奕接过捷报,开始翻阅了起来。
而李梁则是在一旁继续介绍道。
“陛下,根据前线传回来的消息,库伦一战,我军大获全胜。”
“阵斩蒙古骑兵一万二千余,俘获战俘八千余,缴获牛羊马匹不计其数。”
“随后,车臣汗,土谢图汗,札萨克图汗,三英诺颜汗等举库伦归降。”
“如今,漠南漠北,均已尽归我大唐所有!”
李梁介绍完,李奕也是翻看完了手中的军报,他脸上不由自主的绽放出了笑容。
“哈哈!”
“好事啊!”
“漠南蒙古诸部已接受流官管理,漠北个部也是归降,自今日起,草原则再不复为患,我大唐北境安宁矣!”
李奕哈哈大笑,然后接着说道。
“自即日起,中华秋海棠叶,再归一统也!”
早在李奕于京城登基之时,高原方面便派人请降。
而西域那边,唐军也只是派人去武装游行了一圈,他们便降了。
也就是说,大唐如今已经彻底拿下了满清之前所占据的全部疆域。
甚至犹有胜之!
因为,满清可没有广南和南洋!
如此一来,李奕心中如何可能不惊喜,最起码,从今往后他不怕被人说改朝换代还丢领土了。
李奕心中如何能不振奋?
想着这些,李奕笑呵呵的吩咐张之洞道。
“命人传令给冯子材和张乐行,命他们不必撤军,暂且驻军库伦,并做好随时再次北上的准备。”
“除此之外,再传令给张家口方面,让张家口方面立即向库伦转运粮草和军械物资,为北伐北海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张之洞闻言,当即抱拳领命。
“陛下放心,微臣明白!”
旋即,稍稍思索一阵,李奕接着说道。
“还有,立即命人拟旨,传车臣汗,土谢图汗,札萨克图汗,三英诺颜汗等入京觐见。”
漠北之地较之漠南更加的地广人稀,整个漠北有没有一百万人都是一个未知数。
大唐想要进行统治,会很困难,成本也会很高。
并且,也绕不开这几个大汗。
是故,李奕召车臣汗他们入京,便是为了准备在漠北展开统治。
随后,李奕摆手屏退了张之洞和李梁,躺在床上,开始思考起了自己该如何治理漠北。
其实,治理漠北归根结底还是一个经济问题。
他得先想办法给漠北找到支柱产业,让漠北的蒙古人能有一个稳定的生机,才能让漠北安稳下来。
否则的话,即便他再有政治手段,可如果百姓连肚子都填不饱,那迟早还是要出乱子的。
思索许久,李奕心中有了主意。
矿产!
漠北资源土地荒芜贫瘠,水资源稀缺,气候严寒,不管是发展农业还是牧业,都不太适合。
可要说资源,也是有的。
那就是漠北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后世外蒙那地方,可真的是一铲子下去就是煤炭,还大多都是露天矿,开采难度和成本都很低,资源可谓相当丰富。
大唐如果能妥善开发漠北的矿产资源,把牧民都变成矿工,那漠北也就好管理了。
牧民可以赶着牛羊,满草原溜达游牧,可矿工赖以为生活的矿坑却是固定在那里的,想跑也跑不了。
不过,想要开发漠北的矿产资源,关键还是修路,修铁路!
否则的话,矿挖出来,但运不出来,也没有任何的意义……
还有就是,大唐如果想控制贝加尔湖,进而窥视西伯利亚。
那修一条连通关内和贝加尔湖的铁路,也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
所以,这条连通关外的铁路,是真的不修不行了!
李奕琢磨着,等车臣汗他们进京,便和他们商量一下大汗转业做包工头和煤老板的事情。
至于说修铁路所需的资金怎么办?
李奕准备去爆一爆晋商的金币。
晋商做生意,主要跑的就是关外,以及就是沙俄方面,大唐如果能修通一条连通关内关外的铁路,晋商必然可以从中获益。
在李奕看来,晋商们应该没有理由拒绝。
嗯,如果他们拒绝,那李奕就要和他们好好清算一下之前晋商资助满清与大唐作战的事情了。
要知道,当初大唐和满清争天下的时候,晋商可没少给满清爆金币。
怎么,给满清爆金币可以,给我大唐不行?
你晋商是看不起我大唐吗?
想着这些,李奕躺在床上沉沉睡去。
……
第二日,李奕早早起身。
简单洗漱,吃过早饭之后,他动身往天津港的方向行去。
李奕此次前来天津,除去视察天津的工业发展情况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参加大唐第一条钢铁战舰的入役仪式。
之前,唐军虽已经入役了好几条蒸汽铁甲船。
但是,这蒸汽铁甲船之所以叫铁甲船,那便是因为船体的主要结构其实还是木制的。
只是木船外罩了一层铁壳增强防护,仅此而已。
但是,这次大唐所入役的,却并非这种不伦不类的过渡产品。
而是实打实的钢铁战舰!
车马声中,李奕来到了天津港码头。
此时的码头上,已经汇聚了相当多的人群。
眼见御驾抵达,渤海舰队指挥官谭诚,广州造船厂副厂长段坤等上前迎接。
“末将/卑职参见陛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奕上前几步,伸手将几人搀扶起来,满脸和煦笑容的说道。
“哈哈,诸位卿家不必多礼。”
在将人搀扶起来之后,李奕迈步向船埠走去。
段坤走在前面,为李奕介绍着这艘即将入役的新款战舰的相应数据。
“启禀陛下,军务院方面已将该款战舰被任命为昭武级战列舰。”
“首舰舰名镇远舰!”
“镇远舰排水量13300吨,全长125米,舰宽22.9米;平均吃水8.2米,最大吃水8.84-9.1米。”
“整舰满编载员650人。”
“主炮共四门,采用270毫米双联装线膛炮,使用炮塔设计,分别在布置在前后甲板。”
“副炮共十门,采用150毫米线膛炮。”
“除此之外,还有十六门50毫米速射炮,四具鱼雷发射器,四挺甲板护卫机枪。”
“而动力源则采用配备2座复合平卧式蒸汽机和8座燃煤锅炉,双轴推进,最大航速13节,航程400海里。”
很明显,这就是一艘典型的前无畏级战列舰。
只不过,在如今这个时间线上,该款战列舰是由大唐最先定型量产的。
既然如此,自然不会再去叫什么前无畏舰。
李奕亲自批复了昭武级这个名字。
借此纪念他登基称帝前所用过的年号。
而首舰之所以要叫镇远舰,自然也是李奕的意思。
对中国人来说,甲午海战便是前所未有的国耻。
李奕要借这个名字提醒自己,勿忘国耻,千万别被日本当前的恭顺所蒙蔽。
说话间,李奕已经走到了镇远舰停泊的船埠。
远远便望到了海面上如同一座小山般庞大的钢铁战舰。
看着那条战舰,李奕眼神中闪烁着火焰。
他发誓,自己一定要让中华文明重新焕发生机,迈向深蓝……
而这一切,便从眼前这条被命名为镇远的战列舰开始吧!
李奕微微颔首,然后开口吩咐道。
“传令下去,立即准备入役仪式。”
段坤见此当即点头表示明白。
很快,入役仪式开始举行。
在一系列复杂繁琐的典礼之后,由李奕亲自手持一支酒瓶,摔在了镇远舰的舰身上。
啪的脆响声中,酒瓶摔的粉碎,船埠四周当即传出一阵此起彼伏的欢呼声。
李奕也是满脸的笑容。
在做完这些之后,李奕亲自登舰,进行视察。
段坤依旧走在李奕身后,向他介绍着当前广州造船厂的造舰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