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第645节

  “大汗不必道谢,此次大胜,非我大唐独喜,而是我等同喜也!”

  面对巴哈杜尔沙二世的恭喜,张国梁表现的很是谦虚。

  嗯,因为他这个人骨子里本就是很谦虚的一个人。

  随后,张国梁又继续说道。

  “至于说反攻加尔各答的事情……”

  “嗯……我大唐于印度方面兵力有限,此事毕竟事关重大,末将不好擅自决断。”

  “还是应当上报朝廷,请朝中决断才是!”

  其实张国梁和方海洋两人在印度方面是有着一定的自主权的。

  印度距离大唐京城可谓天高皇帝远,李奕不可能从京城遥控微操印度局面。

  所以,给前线一定的放权,也就是应有之意!

  也就是说,张国梁是有权力调兵发起反击,去反攻加尔各答的。

  只要他能取得战争最后的胜利,大唐那边就不会因此而追责于他。

  当然,战败的话另说!

  可即便如此,张国梁却依旧小心谨慎,没给准话。

  降将出身的他,已经习惯了谨小慎微,习惯了遵从皇帝和上面的吩咐行事,并不愿意在这种小事上贸然做出决定,然后授人以柄。

  巴哈杜尔沙二世闻言,明显有些失望。

  但还是开口说道。

  “好吧,既然如此的话,本汗便先告辞了……”

  说话间,巴哈杜尔沙二世琢磨着,既然张国梁不好搞,那他便试着去撺掇撺掇方海洋去。

  不同于张国梁的降将出身,方海洋那可是实打实的从龙老臣。

  那是跟着大唐皇帝从广西一路杀出来的资历。

  很多事情,张国梁需要谨小慎微,以免落人口舌。

  可方海洋是不需要的!

  他的资历,他的人脉,他从龙老臣的身份,使得他有资本去做一些较为任性的事情。

  并为之兜底!

  在巴哈杜尔沙二世看来,方海洋应该比张国梁更好撺掇。

  ……

  天色大亮!

  在孟加拉湾海战中取得胜利的唐军舰队终于回到了达卡。

  舰队靠港,码头上,达卡的居民百姓们被组织起来,来到码头上欢迎舰队凯旋。

  方海洋背负双手,从自己的座舰上走下来。

  在他来到码头上之后,隔着老远便见巴哈杜尔沙二世迎了上来。

  “司令官阁下,我要为您诵上最真挚的祝福。”

  “您真是一个伟大的统帅,您统帅了一支伟大的军队,取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

  “您配得上这个世界上一切溢美之词!”

  面对巴哈杜尔沙二世的马屁,方海洋一张脸上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哈哈,大汗过誉,大汗实在是太过誉了!”

  说话间,两人走到一起,重重的拥抱了一下。

  而后,巴哈杜尔沙二世凑到方海洋耳边说道。

  “司令官阁下,本汗有一件要事,想要同您商议……”

  方海洋闻言,歪头脸上露出一个困惑的表情,但还是说道。

  “大汗想说什么,尽管开口就是。”

  巴哈杜尔沙二世闻言,深吸一口气道。

  “在本汗看来,我军此次海战获胜,英军定然已经破胆。”

  “既然如此,我军何不乘胜追击,去取得更大的战果?”

  “若我军可以趁着此次大胜,收复加尔各答,甚至是德里,想必朝中定然会重重有赏。”

  方海洋闻言,脸上不由得露出一个若有所思的表情。

  “如此的话,倒也不是不行。”

  “但问题是,我大唐如今在达卡的兵力实在太少。”

  “哪怕是加上印军和缅军,总兵力也过七万人,和英军的兵力比起来,相差实在太大。”

  “防守或许有余,可反击却是不足的……”

  若是如果达卡的七万人全部都是唐军,那么方海洋是有信心发动反攻,以少胜多大败英军的。

  但问题是,达卡的这七万守军中,正儿八经的唐军只有两万两千余。

  这么点兵力,还需留下一部分据守达卡。

  也就是说,能够调动起来反攻英军的兵力,最多一万多。

  而英军在印度的兵力呢?

  光是前来进攻达卡的英军主力就有十来万。

  而英军在加尔各答,孟买,德里等地,必然还留有相当数量的守军。

  双方之间的兵力比,达到了惊人的一比十,甚至是一比二十。

  再加上得益于印度人的运输大队长行为,给英军送了好一批武器军械。

  使得唐军和英军如今在武器装备上虽然有差距,但并没有形成代差。

  武器装备没代差,兵力还差十几二十倍。

  这仗没办法打的!

  至于印军和缅军……

  额,这么说吧,自从印军两次德里大溃败,以及缅军仰光大溃败先后给英军怒刷战绩之后,大唐从上到下都已经不再对印军和缅军这俩运输大队长有什么指望。

  在有唐军督战的情况下,让他们守守城还行。

  但要说主动方出击……

  方海洋是真怕他们在战场上卖队友。

  万一仗打到一半,唐军正在和英军激战,可印军和缅军半路逃了,把唐军给卖在了战场上,那这尼玛问题可就大了。

  巴哈杜尔沙二世闻言,开口询问道。

  “那不知是否可以请大唐从本土再次向印度派来援兵增援呢?”

  方海洋闻言,差点忍不住给他回一句想屁吃。

  但最终却也没有骂出来,只是打个哈哈说道。

  “还是先向朝廷报捷吧……”

  ……

  天边,夕阳斜坠!

  李奕在九州清晏殿前的屋檐下,躺靠在一张躺椅上,神情悠然的眺望远方落日。

  看着天边被夕阳染的一片通红,李奕打了个哈欠,眼睛微微眯起,整个人都显得有些精神不振。

  最近他偶感风寒,整个人都有些困乏,脑子昏沉沉的,处理起政务来明显力不从心。

  自从穿越以来,他几乎没有生病过,如今一生病,便有些扛不住。

  是故,李奕干脆先将事情放放,准备休息几天再说。

  对李奕而言,朝中政务固然重要,可再怎么重要的政务,也比不过自己的身体更重要。

  他的身体,他的个人安危,才是如今大唐最要紧的事情,甚至没有之一。

  就在李奕欣赏夕阳之际,一旁的王忠开口说道。

  “陛下,时辰到了,该喝药了。”

  李奕随意的点点头,示意王忠将药端来。

  很快,便有两名小太监端着汤药走了上来。

  之所以是汤药,而非西药,则是因为目前西方的医学也还处于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

  大概总结一下也就是哪里疼痛割哪里,简单粗暴的一批。

  现阶段,中医其实比西医靠谱多了!

  李奕虽然能通过系统买药吃,但他不懂医术,不知道吃什么药见效快,对身体损耗小。

  再加上感冒也不是什么大病!

  所以,李奕也就没从系统中买药,而是找了御医来给自己看病开药。

  托盘上,是一个药壶,以及两只粉白钧瓷小碗。

  原本,李奕对于粉白色是不怎么喜欢的,他一大老爷们,怎么可能喜欢这种娘们唧唧的颜色?

  对于瓷器,他更喜欢青花瓷。

  但没奈何,他的女儿喜欢粉白色,每次来李奕这里,都坚持要用粉白色的餐具用膳。

  连带着李奕也只能将自己这里的各类餐具摆件都给换了,省的折腾。

  两名小太监上前,从药壶里将温热的汤药倒出,分别倒在了两个小碗里。

  一名留在李奕身边随时监管病情的御医上前来,端起一个小碗一饮而尽。

  在御医试药完成,并微微点头确保汤药没有问题之后,另一碗汤药才被端给李奕。

  李奕伸手接过汤药,一饮而尽。

  一股酸苦酸苦的味道在他的舌尖炸开。

  李奕忍不住蹙眉,随手从一旁的小几上拿起一枚奶糖塞入口中。

  随着奶糖融化,甜丝丝的奶香味在嘴巴里炸开,将汤药的苦涩压下,李奕的脸色这才稍有好转。

  这枚奶糖是从蒙古那边送过来的贡品。

  在打下草原之后,李奕不光是派兵进驻,更多的还是扶持发展。

  比如说修铁路,推动基建和采矿业发展。

首节上一节645/75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