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第684节

  刺客如果想要行刺的话,搞把高精度狙击枪并不是什么难题。

  所以,李奕为了确保自己的安全,是不会允许自己常住的地方附近出现可以架枪的制高点的。

  再加上火车站自带的人流量,在京城火车站修建完毕之后,附近便开始出现商业街,医院,居民区等配套设施。

  是故,为了节省空间,火车站附近便开始有高层建筑拔地而起。

  也不光是赵武一个人震惊,四周的其余移民,也是一个个都忍不住瞪大了眼睛。

  为眼前的壮观一幕而吃惊不已!

  一旁一名乘务员见此一幕,语气颇为感叹,又充满自豪感的说道。

  “看到了吗?这就是京城!大唐的京城!”

  “都好好努力吧,将来你们要是能在关外混出个名堂,说不得也能在京城买栋房子,定居京城。”

  “你们要是能定居京城,这辈子也就值得了……”

  在如今的大唐,火车乘务员那可是实打实的高薪行业。

  都是需要经过特殊培训,才能上岗的人才。

  甚至,很快他们就能晋升驾驶员也说不定,到时候,薪水只会更高。

  高薪在手,乘务员自然不会存着不花,于是,他便在京城买了栋房子。

  虽是背着房贷,让他原本颇为富裕的日子过的紧巴巴的,但他还是很乐意。

  因为,这可是京城啊!

  每每想到自己将来也是京城人了,他心里便是一阵自豪。

  ……

  火车在京城停了半天。

  检修和加煤之后,便继续动身,往山海关方向行去。

  又两日功夫,火车便过了山海关,通过辽西走廊,一路抵达了沈阳城外。

  在抵达沈阳之后,赵武等人便从火车上下了车。

  然后排队出站!

  在火车站外,移民局设了专门的食堂和澡堂子,以供移民们洗澡吃饭。

  当然了,这些都是免费的!

  大唐为了吸引移民往出走,那是真的不遗余力。

  赵武跟着人流一起排队洗澡,洗完澡之后,又去领了一身新衣服。

  而后才跑去吃饭!

  然后,赵武便被今日的伙食给震惊到了。

  排队打饭的地方放着几个大木桶,几个木桶里分别盛放着白菜猪肉炖粉条,红烧肉,白花花和女人胸脯一样柔软的大白馒头,飘着油花的排骨汤,冒着热气的白米饭。

  赵武下意识吞咽了一口口水。

  他从小到大,基本上没怎么吃过肉。

  上次吃肉,还是在小时候村里的地主王老爷家娶妻的时候办的酒席上。

  他硬着头皮混进去吃了两块大肥肉,然后就被王家的护院发现,给打出去了。

  嗯,为了吃两块肉,他挨了好几棍子呢!

  如今一下子看到这么多肉,赵武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眼前所看到的一幕。

  一名移民局的官员见此一幕,扯着嗓子对所有人大喊道。

  “都别他娘的看了,吃!敞开了吃!”

  “吃完好给你们安排去处!”

  移民局的官员话音落下,赵武等人纷纷围到了饭桶前,开始排队打饭。

  一群人你争我抢,生怕轮到自己之后就没肉吃了。

  别看赵武瘦的跟个麻杆似的,但由于农活干的多,却是实打实的年轻力壮。

  很快便挤到了最前面。

  打好饭,坐在桌子上,大口大口的扒饭。

  大肥肉片子进了嘴巴,随着牙齿咀嚼,油脂在舌尖上炸开,赵武忍不住微微眯起了眼睛,神情中满是享受。

  对,对!

  就是这个味,就是这个味!

  和他小时候吃过的那两块肉的味道,一模一样!

  这种味道,他这辈子都忘不了!

  很快,这些移民便吃完了午饭,然后被集中在一起清点人数。

  赵武被选中,跟着一支队伍从沈阳出发,再度启程,开始一路南下。

  这次,他们就没有火车可以坐了,只能靠两条腿来走路。

  时间飞速流逝,眨眼过去了小半个月,一行人终于抵达了目的地。

  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座村庄。

  村庄中,一栋栋茅草屋,砖瓦房连成一片,家家户户上空都有炊烟升起。

  在村庄外围,是一块块肥的流油的黑土地。

  良田之中,阡陌相连,规划的非常整齐。

  再往南望,出现的则是一条大江,江面宽阔,如今还上着冻。

  不少工人正在江面上拿着冰凿冰锥取冰……

  看着面前的黑土地,赵武心中满是感慨。

  这里的土地,好肥啊!

  如果自己家乡的土地也能有这么肥沃,那该有多好?

  一旁负责带队的移民局官员站在他们身边,眺望远处的大江感叹道。

  “这里就是丹东,前面的大江就是鸭绿江。”

  “过了江,就是朝鲜!”

  不等移民们回话,这名官员便接着说道。

  “走吧,随我进村。”

  说话间,一行人向着村口走去。

  当他们来到村口之后,一名驼着背的老者出来迎接道。

  “哎呦,这不是金大人吗?”

  “又给我们送人来了?”

  “欢迎,欢迎,快里边请,老汉这就叫村里人给大伙儿准备酒席,接风洗尘!”

  金大勇闻言,只是拱手道。

  “孙村长客气了。”

  “这些是最新一批从关内抵达的移民,归于你们东安村安置的,一共是三十人,这是他们三十人的花名册。”

  “村长先清点一下人数,如果没问题的话,便请在公文上签字。”

  “而后,我也好回去向上官交差!”

  孙村长闻言,满脸笑容的说道。

  “好啊,好啊,马上要春耕了,村子里正缺壮劳力呢。”

  “小伙子们来的正是时候!”

  说话间,孙村长上前去,同金大勇做了交接。

  而后,便带着一行人往村子里走去。

  进了村子之后,孙村长先是吩咐人招待好金大勇,而后又带着一群移民向村南的一排茅草屋走去。

  来到茅草屋外,孙村长笑呵呵的交代道。

  “这几栋茅草屋,都是给你们准备的。”

  “里面有朝廷发给移民的物资,包括衣服,被褥,锅碗瓢盆,以及口粮,种粮,锄头镰刀之类的农具。”

  “你们只待先安心住下,等春耕开始了,再跟着村里一起干活。”

  “等完成春耕后,村里会组织人手,帮着你们一起开垦新田。”

  “这开垦出来的新田啊,就是你们自己的了。”

  “对了,朝廷对移民还有三免五减的恩典,这开垦出来的新田,前三年是不用交税,后面五年,也只用交半税。”

  “大家啊,就都好好干吧,好日子还再后头呢!”

第492章 收复琉球(8K还10)

  “只要你们踏实肯干!”

  “将来,田地会有的,屋子会有的,婆娘娃娃也会有的!”

  孙村长继续说道。

  赵武见此,忍不住询问道。

  “村长,我刚刚看了一眼,咱们村里好像压根没几个女人,我们这想讨婆娘怕也没地方讨啊?”

  孙村长笑呵呵的指了指南边鸭绿江的方向。

  “咱们村子都是从关内移民来的,当然没几个女人。”

  大唐组织移民时,最先考虑的群体就是年轻力壮的年轻人。

  就比如说没成家的家中幼子之类的。

  像是老人妇女儿童,一般都不会被算在移民之中。

  因为,这些人即便移民成功,开垦地方的效率也很低,且还容易死路上,让他们一名不值得。

  并且,更加重要的是,社会上的不安定因素,一般都是年轻力壮未成家的男人,而不是什么老人妇女儿童。

  要移民,当然是那些不安定因素优先了。

  孙村长继续说道。

  “但江对面就是朝鲜,那边有的是女人。”

首节上一节684/75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