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看我干什么?接着奏乐,接着舞!”
维多利亚此言一出,宴会顿时重新恢复热闹。
见宴会恢复,维多利亚转头低声对布朗说道。
“你去帮我将首相阁下请来……”
布朗闻言,躬身告退离去。
维多利亚女王则是继续面带笑容的与几名贵妇交谈。
……
大唐在英国本土刺杀了日本天皇孝明。
很快,英国的反击便来了。
开泰十二年年初,莫卧儿汗国大汗巴哈杜尔沙二世于达卡街头遇刺。
虽未身亡,但也是身中三枪,可谓是身受重伤。
大唐的医生抢救了好几个小时,才将巴哈杜尔沙二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但即便如此,大唐和英国在外交上也是变得剑拔弩张。
双方在印度,在澳大利亚,在北美,频频针锋相对,几乎要再度开战。
而就在这大唐和英国针锋相对的时候,欧洲局势也是正在迅速变化。
首先就是,变化最大的就是德意志联邦。
普鲁士和奥地利这两个德意志联邦中的带头大哥,1864年才刚并肩子上,和丹麦开战,拿下普丹战争的胜利。
可等到两年后的1866年,普鲁士和奥地利便因为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的利益而翻脸。
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奥地利联合巴伐利亚、汉诺威、萨克森等德意志联邦国,以捍卫德意志为借口,向普鲁士开战。
面对敌人的联军,普鲁士不可避免的陷入被动之中。
但很快,随着俾斯麦在外交场上纵横捭阖,普鲁士利用同意大利及北德的一些中小邦国的结盟,将部分奥军吸引到南部战场。
北部的普鲁士军队在短时间内控制了整个北德意志,而后普军接连在萨多瓦和柯尼希格雷茨大败奥军。
战争仅仅只持续了七个星期,奥地利便宣告战败。
战败的奥地利被迫解散散德意志邦联。
普鲁士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搅乱了欧洲大陆上的均势。
次年,也就是大唐和英国在全球范围内针锋相对的同一时间。
普鲁士牵头成立了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邦联,并通过联邦宪法,为实现德意志统一准备了条件。
但是,也正是由于普鲁士的强势崛起,引起了法国方面的警惕。
在大唐和英国针锋相对的同时,普鲁士和法国也是开始在外交层面上进行争锋。
……
时间迅速流逝,开泰十二年年末,李奕在京城召开大朝会。
并于大朝会上宣布,自明年起,大唐将试推行义务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规定,自法律颁布的那一天起,适龄儿童都必须得进入学校,接受为期六年的义务教育。
如果学生在该接受教育的年纪辍学,那么监护人要接受处罚。
而大唐朝廷,将会拨款负责负责学生的学费,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只需要自行承担学杂费和书本费就可以。
此举,极大的降低了大唐境内的受教育门槛。
还有就是,李奕之所以推广义务教育,除去想要为大唐的工业发展培养人才,让大唐继续领跑世界之外。
还有要在年轻人的成长阶段,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为他们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而塑造学生们的忠君爱国之心。
而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大唐的统治稳固。
当然,目前义务教育法只是试推行。
顾名思义,义务教育法不可能直接全国推行。
李奕准备要先在南北二京,以及各省的省府城市等重要城市试行。
在试行中,先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在确保一切都没有问题之后,再推行全国也不迟。
当李奕的这项决策在报纸上公开,天下百姓无不称赞皇帝的善政。
甚至有的地方已经开始自发的给李奕修生祠,做长生牌。
对中国人来说,读书从来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能够让朝廷拨款,给天下百姓一个读书机会的皇帝,即便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
开泰十二年的腊月三十晚上,京城再次飘起了雪花。
等到第二天天亮,李载早早起身,收拾停当,准备前去向自己的父皇和母后拜年。
走出自己的寝殿,李载迈步向着九州清晏而去。
路上,随处可见宫女内侍们正在清扫积雪。
来到九州清晏外,他被拦了下来。
王忠笑呵呵的说道。
“太子殿下请随奴婢先到偏殿等候,陛下和皇后娘娘正在收拾洗漱。”
李载闻言,轻轻点头,并没有多说什么。
王忠跟在李奕身边多年,是李奕最信任的太监,即便李载贵为太子,也不会随意得罪他。
很快,李载才刚坐下喝了杯茶,便得到了皇帝的接见。
他被带到了九州清晏的正殿。
李载迈步来到李奕面前,然后下拜道。
“儿臣参见父皇,参见母后!”
李奕轻轻颔首,然后说道。
“免礼,起来吧!”
“今日要举行正旦大朝会,载儿便跟在为父身边吧!”
“你今年已经16,也是时候参与一下政事了!”
李载闻言,一颗心不由得噗通噗通跳了起来。
心中满是振奋和激动。
身为太子,他又怎么可能对政务不感兴趣呢?
只是可惜,父皇不放话,谁也不敢让他这个太子冒然去接触朝政和朝臣。
李奕依旧是笑呵呵的,对于儿子的反应,他并不觉得不妥。
李奕是西历1830年生人,今年已经是1868年,他已经快奔四了。
虽然依旧能称得上一句年富力强,正是一个男人智慧,经验,最巅峰的年纪。
但身体却是已经不可避免的走上了下坡路。
即便他保养得当,甚至有一整个御医团队专门为他服务,可李奕也是能够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精力正在逐步下降。
虽然,距离驾崩肯定还早的很。
但他却也是准备要提前培养自己的儿子接班。
以免李载将来突然接班之后,根本来不及熟悉政务和管理,被底下人玩儿的团团转。
至于说李奕怕不怕李载接手政务后,自己的权威被挑战?
这么说吧,李奕可是开国皇帝,他还真不怕这个。
很快,就到了召开大朝会的时间。
李奕带着李载,以及罗彩玉,一起坐上御驾,往紫禁城的方向行去。
虽然李奕平日里习惯住在圆明园,但召开大朝会什么的,还是要去紫禁城的。
很快,李奕便抵达了紫禁城,然后召开了朝会。
在朝会结束后,李奕又单独召见了李载,开口说道。
“还是那句话,载儿今年已经16,也是时候接触一下政务。”
“接下来,朕给你三个选择!”
“第一,跟在朕身边观政,朕处理政务时,你就在旁边看着,朕会手把手教授你该怎么做。”
“第二,隐藏身份,去基层做官,熟悉大唐基层的运转,然后逐步升迁,了解大唐朝政的运转体系。”
当然了,说是逐步升迁,可肯定和普通人做官不一样,李载的升迁估计会比坐火箭还快。
李奕只是想让他去基层涨涨见识,磨砺磨砺自己,积攒一下经验,而不是真让他去做基层官员。
“第三,隐姓埋名,进入军校学习,然后进入军队服役,去吃一吃当兵的苦,了解一下父辈们当初是怎么打的天下。”
这点,则是李奕想让李载提前去接触军队,也好将来能够掌握军权。
对一个皇帝来说,军权,财权,人事权,就是最核心的东西,永远不能忽视。
这三个权力在握,你就是皇帝,实权皇帝。
如果这三个权力丢失,那皇帝距离被推翻也就不远了。
说罢这些,见李载脸上的表情若有所思,李奕笑呵呵的说道。
“载儿好好考虑考虑吧!”
“三天之内,给朕一个答复即可。”
李载闻言,深吸一口气,很快就做出了决定。
“回父皇的话,儿臣选第三个!”
“儿臣想进军校学习,然后去军队中涨涨见识!”
李奕闻言,当即点头答应下来,但却是面色严肃的说道。
“嗯,可以!”
“不过提前说好,你现在后悔还来得及。”
“但进入军校之后,就不能后悔了,你进入军校之后,那就是一个兵,吃喝拉撒以及训练学习都和其他人享受一样待遇,不会有任何优待。”
“受苦,受累,自己咬牙顶着,你要是进了军校再后悔,那就是逃兵。”
“朕即便换太子,也不会让一个逃兵坐上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