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把茶碗盖住,想了想,道:“不知道怎么说。总之……你一说话,他就骂你!”
曾巩:“……”
欧阳修又看了看曾巩拿来的曾巩自己的策论,“这王安石的事先不谈,你这明年的科考,得好好努力!”
曾巩便又问道:“话说,这重策论,是谁提出来的?”
欧阳修便道:“我也不清楚,反正,豫王殿下就在大殿上这么一说,然后就这么做了。说是按照官家的意思。”
曾巩便道:“那要改革的,是官家?”
欧阳修觉得不好说。
反正……
这一次的改革,肯定是对曾巩有利的,就行了。
……
考虑到皇子不能跟臣子有什么太深的来往。
所以,这接下来,欧阳修还得向赵昕走正式的流程。
就用举荐的方式,让两人见面吧。
赵昕听说,有王安石这么一个人,文章写得还不错。
也是道:“王安石?这名字好像有点耳熟啊。”
欧阳修便道:“豫王殿下听说过对方的名字?”
赵昕便道:“唔……应该吧?所以说……这人有什么治世之才吗?”
欧阳修便道:“他对改革,似乎有自己的看法。这里是他写的文章!”
赵昕看了看,无非就是如今的吏治不行,要改革吏治,恩荫制度不好,要改革恩荫。
还说,以后要用丰厚的俸禄,来养官等等。
赵昕在看完了以后,也是奇了怪了,道:“这直接上疏给我爹爹,不就好了,给我做什么?”
欧阳修也是回道:“大概是他知道,谁才是真正能一锤定音的人吧?”
赵昕拿下了足以遮住自己的脸的文章,问道:“有这么明显吗?”
欧阳修其实也就是随便一说。
不过从赵昕把王拱辰直接贬到岭南就可以看得出来。
赵昕确实有那样的能力。
凡是阻挡赵昕做事的人,都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
说起来……
王拱辰差不多在岭南快两年了,要不要把对方叫回来,还是说……再待多两年,让对方再好好地反省反省?
赵昕便又问欧阳修道:“外面的人,对我都如何评价?”
欧阳修想了想,然后道:“不好说。”
赵昕便道:“怎么不好说?难道我的名声很差?”
欧阳修:“倒也不是,只是豫王殿下您又不怎么在士人当中露面,他们极少机会能够见到你,即便是要对豫王殿下您进行评价,那这评价肯定也不客观。”
赵昕见他绕来绕去的,便道:“你直说即可。别在那拐弯抹角的!”
欧阳修便道:“大概是官家太过于宠爱豫王殿下了吧。反正,不管是豫王殿下想要什么,官家都会给。不过好就好在,豫王殿下您也没做什么坏事,所以外面的人,也就是随便听一下。”
“对王拱辰一事,有人怀疑是您挟私报复。”
“不过倒还好,后面您也解释了,是想让王拱辰去管理泉州市舶司。”
“再说这一次的科举改革,士子差不多的意思就是,有一点的叫苦吧,不过倒也还好了。起码士子们都提前知道了试卷的题型,以及接下来会如何考。”
“所以……对豫王殿下你大体的感觉就是,大概差不多就跟汉唐的太子差不多吧?”
赵昕问道:“什么意思?”
欧阳修:“就是您能亲政,然后对八岁的您在能力上有一点点的怀疑。不过,倒也有不少人,好像是蛮支持您的。”
赵昕便道:“怎么说?”
欧阳修便道:“您这科举改革,不是增加了策论的占比嘛,因此,一些本来就支持策论应该多占一点的人,就很是赞成豫王殿下您这样改,觉得您这样做,才是真正的取士之道。”
赵昕问道:“你没有大嘴巴,到处跟别人,豫王殿下做得好吧?”
欧阳修眼神一凛然,回道:“我绝对没有跟别人这么说。”
赵昕:“那就好!”
不过一听欧阳修这么说,赵昕忽然又觉得,搞不好这考完试以后,接下来还得打起来。
第146章 向前向前向前
“欧阳永叔,你是知道我的为人的!”
“是是!”
欧阳修连连点头。
赵昕也是道:“凡是在我面前提改革的,都得挨骂!”
欧阳修也是在心里想,可改革之事,您也没少干。
像是裁减军队,改革科举,甚至是裁减官员,都不知道是不是您干的!
之后赵昕也是道:“像王安石之流的人,如今的大宋,实在是太多了,站在白矾楼上,随便往下面扔一把小石子,就能砸出起码十个八个,你回去告诉对方,我其实更喜欢不说话,然后踏踏实实地做事的人。你有意见,当然可以提,但你别给我说不切实际的看似好听的话!”
“你就这么去回复他吧。”
如若不是今日豫王殿下明说了,欧阳修都不知道,原来此前他们挨骂,是因为这个原因。
欧阳修低头思索着。这可重新刷新了他对豫王殿下的认识了。
“喏!”
从赵昕这得到了回复后,欧阳修紧接着,便转告给了曾巩跟王安石。
曾巩也惊了,这真的是豫王殿下的话?
怎么跟个小大人似的。
王安石听了这样的话,倒是一点都没有生气,反倒是感觉找到了明主。
当即便跟欧阳修道:“请欧阳学士回复豫王殿下,我就是那种喜欢踏踏实实做事的人。”
欧阳修看了看这小子,心想,你这回答得也太快了吧。
我怎么觉得你小子不像?
不过对对方的诗文,以及文章,欧阳修倒觉得,确实是不错。
毕竟是考进士考出来的人。
……
然后……
欧阳修便又去回复了豫王殿下。
赵昕便对欧阳修道:“那你先让他去负责养马吧。”
欧阳修:“啊?”
王安石也纳了闷,不过,倒也没说什么。
既然豫王殿下让自己去养马,那自己就去养马就是了。
过了几天,赵昕又让欧阳修上一篇有关马政的文章。
王安石便回复,他从前也没有养过马,这文章,得等到他去养个两三年,可能才能写得出来。
赵昕这才对这王安石,有了一点点的改观。
确实!
这应该是一个踏踏实实的人了。
赵昕总感觉王安石这名字,有点耳熟。
王安石变法?
是不是历史书上学过的?
由于早就毕业的原因,这些知识早就还给老师了。
再加上,他对大宋的历史,确实不是太清楚。
大宋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谁没事去读它的历史。
只要知道,它很弱就行了。
不过其实不管这王安石是不是历史上的什么名人,赵昕都觉得,无所谓了。
毕竟……
即便是范仲淹在他看来,也不过是如此而已。
紧接着……
赵昕便向他爹爹申请了三千匹马,让王安石去养。
今年是三千匹,明年就会慢慢地增多。
现如今大宋的马确实是普遍不太行,只能每年从吐蕃进口两万匹。
可战马这种东西,人家吐蕃也不傻,不可能给你最好的。
只能是给你中等偏上的。
甚至,到时候若是关系变得恶劣了,人家不卖给你,那你自己就没有了。
为此……
这马政,赵昕必须得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同时,赵昕还打算把湖广地区,也给开发了。
毕竟不是有句话么,湖广熟,天下足。
当然!
这估计得等到许昌、南阳一带开发得差不多了,他才会进行这下一步。
……
庆历六年。
赵昕向他爹爹举荐,让王安石去养马。
他爹爹记得王安石,一个写‘孺子其朋’的人,这让他十分地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