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第149节

  万一官家让他们也做得跟黎元军一样,那可就有点不妙了。

  不过好在……

  官家这后面,倒没有跟他们说什么。

  视察完军队,接下来便是饮宴。

  而饮宴的过程,就是相互吹捧。

  他老师晏殊写惯了风花雪月的诗词,这一次,倒是难得地挑战了一回,写军队。

  或许是写得还算是符合实际,因此,其他人倒也没说他拍马屁。

  不过有一说一。

  赵昕最不喜欢的,就是这样的饮宴了。

  感觉……

  跟他们都没什么好聊的。

  自己无求于他们,他们也无求于自己。

  至于说跟他们交朋友?

  自己爹爹都还没有驾崩呢。

  自己又怎么能跟这些宰执们,走得那么近。

  欧阳修这些倒还好,毕竟算是他东宫的辅臣。

  不过即便是欧阳修,赵昕感觉也没什么好跟他们一起喝酒的。

  于是……

  众人便都看到一个沉默寡言的豫王殿下。

  这与他平常小嘴叭叭的样子,感觉有点不是很符。

  当然了!

  虽说赵昕不怎么喜欢说话。

  不过……

  他倒是比较喜欢听别人说话。

  感觉跟看历史剧似的。

  整个饮宴比较地简陋,饮宴的主题,先是说了说目前大宋的状况,夸奖了一下庞籍、文彦博裁军得力,没有闹出什么太大的事情来。

  然后,再给众人说说,自己为何那么宠爱最兴来。

  除了最兴来是他唯一的儿子以外。

  通过这练兵就可以看得出来,最兴来绝非是什么三岁小孩。

  紧接着……

  是希望日后庞籍、文彦博,都能跟豫王好好地相处。

  庞籍、文彦博自然是点头称是。

  不过都是客套的回应。

  要是真有什么事,他们估计还是会反对的。

  其实赵祯真的很想说,朝堂上的许多大事,都是出自最兴来的手。

  只不过一想到最兴来曾经说过的话。

  便又不得不放弃了。

  这锅,还是由他这个爹爹来背吧。

  这饮宴是为了什么。

  明眼人一看就能看出来。

  赵昕倒是觉得,他爹爹没必要那样。

  反正……

  他们谁反对,咱就把谁流放岭南,让他们去改造改造。

第161章 平叛

  这边群臣在庆祝此番裁军很有成效,为国家节省了不下四五百万缗的铜钱。

  才没过几日,大名府便来了消息,说是贝州发生了叛乱,而且,叛军还想把澶州的浮桥给切断,以切断河南跟河北的联系,到时候以极短的时间攻占整个河北。

  并且,似乎发起叛乱的,还不仅仅只是一州一城的事,颇有种当年张角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感觉。

  是的!

  只不过,张角信的是太平道,而此次贝州所发生的叛乱,信的却是佛教。

  叛军首领王则,以弥勒教的传说来迷惑百姓,齐州,有近一千禁军响应。德州,也有不少人焚烧民居,以作策应。冀州,似乎也有叛军的同党。

  原本此次叛乱是打算放到来年的正月初一,等大宋君臣都庆贺新年,疏于防范的时候,才几个州一起起义,之后迅速占领整个河北。

  结果,没想到叛军当中却是出了叛徒,一个叫做潘方静的,把王则的计划全都告诉了大名府知府。

  为此……

  朝堂上也是立刻便紧张了起来。

  这可跟以往的那些叛乱有点不一样。

  以往的那些叛乱,大多是没什么行动纲领的,可此次贝州起义呢,明确地喊出了,要创造出一个没有痛苦的新世界。

  ‘无水火、刀兵、怨贼、劫窃、饥馑、毒害之难;不闭户,不杀生,不贪众宝,人无远近,皆两得相见。’

  本来大宋的百姓日子就过得苦了,一听,还有这样的世界?

  自然而然,也就跟着王则一起混了。

  倒并非是说,他们完全相信王则的话。

  而是……

  他们如今的日子过得便已经是如此地艰苦,卖儿卖女尚且都活不下去,那还不如拼一下。

  说不定也就成了呢?

  本身就已经是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了,已经没得再往下了。

  ……

  赵祯把所有人都召集到垂拱殿。

  叛军头子王则已经命人在叛军的脸上都刺字‘义军破赵得胜’了。

  这妥妥就是朝着他们赵家来的!

  要是真让对方把这声势给壮大了,甚至把整个河北都给占领了,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坐下后,赵祯便直接神色严肃地问道:

  “你们谁愿去平叛?”

  虽说平叛这种事,其实大名府早就有了动作。

  已经出兵去把贝州给围了。

  但是,虽说大名府已经有了动作,也还是需要有一个主要的掌权人。

  让他全权负责此事,调动周边的军队什么的。

  否则……到时候,要是都不归对方管,可能也就变成各干各的了。

  庞籍此时便道:“回禀官家,此时最重要的,是让各州各城封锁城池,严防死守,不要让叛军流窜到其他的地方去。”

  贝州一城,就算是对方把城中的军民都裹挟了,撑死了,也就几千几万人罢了。

  只要把叛乱的影响都限制在贝州城的范围之内,其他也就问题不大。

  赵祯:“准了!”

  立马让人起草诏书,严令河北各州各城自己防守好。

  而赵昕一听这叛乱,倒是冷静得不行。

  赵祯把目光投向赵昕这。

  一开始,赵祯还以为,赵昕会大声地嚷嚷着,他要带着黎元军去平叛。

  可此时,赵昕却是一句话都没说。

  不错!

  很是稳重!

  赵祯瞥了赵昕一眼,就继续解决问题。

  叛军不可怕,没有人愿意去带头打叛军,才可怕。

  庞籍在说完了,应当先把其他州,其他城给稳住后,也是立马向赵祯提议道:“官家,臣虽老,不过愿前往贝州平叛。”

  富弼也道:“齐州也不能小看。臣愿前往青州,领青州兵平叛!”

  赵昕一看,我大宋不是出了名的废物的吗?

  怎么你们一个个都抢着去?

  赵昕再一看自己老师,还站在那里气定神闲的样子。

  懂了!原来废物的只有我老师一人而已。

  不过你还别说!

  若不是庞籍回来了,好像真正能做事的,也就只有富弼了。

  文彦博见人人都申请去平叛,也想去。

  但很快就被赵祯给制止,“富卿去了,枢密院就没人做事了,文卿你还是留下来吧。”

  说罢,也是问赵昕道:“最兴来你怎么看?”

  赵昕便道:“就这样吧!其实我也很想去的,不过,我忍住了。”

  所有人便都看向他。

  赵昕又道:“此次平叛,可能并不会有前几次那么容易,你们最好是小心谨慎些,心里要有所准备。”

  毕竟这种信教的叛乱,不是说你给点钱,给他们个官当,他们就有可能投降的。

  人家可是有信仰的。

  而为了自己爹爹的安全,搞不好这东京城里也有信弥勒教的,赵昕决定,自己还是留下。

  而且……

首节上一节149/45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