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第28节

  只能说……

  不排除这样的可能。

  毕竟……

  谁知道晏殊有没有藏着一手呢。

  像是古往今来,有很多的臣子,都据说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除了的确有一些人生下来便是如此,肯定也有一些人,是经过后天,使用了一些速记的方法给训练出来的。

  只是这些训练的方法,如果不是自己家中的子弟,肯定也不会说出去。

  也就只有这样的解释了啊。

  不然……

  最兴来何德何能,居然能想出这样绝妙的计算方法。

  只见赵昕便道:“这可是我自己想的!”

  说完,脸也不红一下。

  赵祯微微皱眉,不是很信,道:“你自己想的?”

  赵昕回道:“那不然,老师他也不会这个。”

  赵祯便道:“那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赵昕道:“这还不简单,就假装我都知道了所有东西都值多少钱,然后就把它们都理出来。”

  “然后……看看再怎么去解就行了。”

  “一看,若能用上面的,减去下面的,那就好算了。”

  “那要如何才能用上面的,减去下面的呢?只要一直这样往下去想,这方法就出来了。”

  “我用来演算过这书上的大部分的题目,就没有一次是算错的。”

  “对比答案的时候,全都对!”

  “爹爹你输了!所以接下来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你们都管不了!”

  看着赵昕又蹦又跳的样子,赵祯也发现自己大意了。

  他应该在后面,再出上一道跟勾股有关的题目的。

  至少……

  得给他弄一个开方,这样赵昕恐怕就不容易算出来。

  不过……

  你还别说!

  最兴来确实有一点神童的感觉。

  毕竟试问……

  这样的方法,谁又能会?

  即便是放到国子监、太学里去,也没有人能想到吧。

  紧接着……

  便逮着赵昕,让他仔仔细细地说出每一步是怎么想出来的。

第29章 读书

  大宋后宫。

  随着赵昕所展现出的非凡表现,赵祯接下来,也是只要一有时间,就会情不自禁地往这边跑。

  或许是觉得,看着赵昕一点一点地变强,能给他一种养成的快感。

  就像是那种网游里面的挂机游戏,到时候到点的就直接点一下,然后你的角色就变得很厉害了。

  赵昕这边也加快了读书的速度。

  可以说,他读书,就真的只是读一遍。

  以至于赵祯看到了以后,都忍不住问他:“最兴来你都能记得住这书上的内容?”

  赵昕便在苗娘子的怀里回他爹爹道:“记来做什么?”

  赵祯一时间这脸上的表情也是差点没绷住,问道:“那你就只是让苗娘子给你念一遍?”

  赵昕便回道:“爹爹你看了那么多书,你都能记得住?”

  赵祯回道:“这自然不可能!”

  赵昕便道:“那不就是了。”

  赵祯:“可你爹爹我好歹也能说出个一两句出来。”

  赵昕:“那我也能。”

  赵祯便上前去,把书拿了过来,然后问道:“那你说两句出来听听。”

  赵昕:“‘曰’,‘孟子曰’,‘齐王曰’。”

  赵祯:“……”

  赵祯的脸色瞬间便难看了起来。

  而看到他爹爹一脸惊呆了的样子,赵昕接下来也是咯咯地笑。

  不过一会就笑不出来了。

  因为他又挨打了!

  一边打,赵祯一边还说道:“敢情你就是这样在这里混日子,读书一点都不认真!看来,还是要把你塞到你老师那里去。”

  赵昕虽然说很想反驳,不过确实,随着他掌握得越来越多,苗娘子的那点瓜子仁大的知识储备已经不够用了。

  苗娘子的作用,也就是给他念一念《孟子》里的小故事的水平,甚至,要想解释《论语》里的句子,都有点勉强。

  说不定他自己都比苗娘子要知道得多。

  赵昕便道:“别打了别打了!我学还不行吗!哼!那换你来教,苗娘子她也不会。”

  然后……

  赵昕说完,便又钻回到苗娘子那,紧接着让他爹爹念。

  而他则是闭目养神。

  赵昕为了防止被打,接着道;“你直接念就行了,我在学呢,对了,念得慢一点,最好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念,不然太快了,我听不清楚。念完了一句后,记得再解释一下。”

  紧接着……

  他爹爹便念了一篇很长的。

  等他爹爹念完,为了表示自己真的听进去了,而不是睡着了,也是不免要对方才他爹爹所念的内容,发表一些自己看法,便道:“感觉孟子说的乱七八糟的。”

  赵祯也是道:“哪里乱七八糟了,孟子可是古之圣贤。”

  赵昕便道;“人家齐宣王问他,和邻国交往有什么讲究吗?然后他告诉别人,什么仁德的人,才能以大国侍奉小国,那不是乱七八糟是什么?”

  赵祯:“这哪里乱七八糟?”

  赵昕便道;“这跟邻国交往,关仁德什么事?”

  赵昕盯着赵祯,问他。

  赵祯也是尝试着解释道:“大国仁德,那就能与小国和平共处。”

  赵昕便道:“那为何现如今,齐国已经没有了?是因为齐国不够仁德,所以被人消灭了吗?还是说齐国不够智慧,所以被人消灭了。”

  赵祯:“……”

  “这里说的是国与国的相处之道。”

  赵昕也是道:“我说的也是国与国的相处之道,为何,以前的那些国家,都不见了,是因为他们不够仁德,所以消灭了其他的国家,还是说小国都不够智慧,所以被人家给消灭,或是消灭了别人?”

  赵祯:“那肯定是它们当中有一些不够仁德,不够智慧。”

  赵昕:“那爹爹,大宋仁德吗?智慧吗?”

  赵祯;“我大宋自然是仁德,智慧的。”

  赵昕:“那为什么西贼还打大宋?西贼此前是小国,还是大国?”

  赵祯:“小国。”

  赵昕;“那它攻打大宋,是说它智慧,所以它打大宋就是应该的?”

  赵祯:“额……”

  赵昕:“而大宋仁德,没有打西贼,是因为大宋仁德,那么,大宋仁德最后带来了西贼打大宋,那孟子还教人家,大国对小国的时候,要仁德。”

  赵祯有点被他给说懵了。

  想了想,这才又道:“不对!孟子人家没说大国对小国要仁德,孟子的话只是陈述了大国与小国的相处之道。”

  赵昕:“那他说的也不对!”

  赵祯:“哪里不对?”

  赵昕:“大国对小国,就真的只有仁德么?大国对小国,也有残暴的。我随便翻开一本书,就有无数大国把小国给灭了的。”

  赵祯又道:“人孟子说的是,如果你是大国,你就要仁德地对待小国,如果你是小国,你就智慧地对待大国。这样,你才能保住你自己的国家。”

  赵昕:“我对小国要智慧地对待大国没有意见,但是对大国,为何要仁德地对待小国,很有疑问。”

  赵祯:“你有何疑问?”

  赵昕;“为何一定要仁德?”

  赵祯:“你不仁德,人家就来讨伐你。”

  赵昕:“那爹爹你自认大宋仁德,为何西贼也来讨伐你。”

  这天聊不下去了。

  还是打一顿吧!

  好在,最后赵祯又找到了一个解释道:“因为孟子那会是春秋战国,如果齐宣王随便打别的小国,就会被其他的大国群起而攻之。”

  赵昕便道:“那意思就是说,孟子在撒谎,什么要仁德的,只是因为害怕被别人给打。爹爹你也想打西贼,只是因为爹爹你打不过人家。所以,自己把自己说得很仁德。”

  “因此依我看,孟子他这些话,说简单点,就是有能力,就灭了对方,没有能力,就先忍着,这样说就简单多了。”

  “这仁德、智慧什么的,感觉就像是在自己骗自己。”

  “不过我想,我知道为何孟子要这么说!”

  赵祯微微地皱着眉,孟子要是知道你这么说他,他估计得被气死,便道:“为何?”

  赵昕答道:“因为孟子觉得齐宣王国不行,觉得齐宣王的国家肯定打不赢人家,又不好意思说你国家不行,于是,就劝对方说,大王,齐国对待小国要行仁德。”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齐国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因为不打,就永远也不会输了。”

首节上一节28/45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