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第280节

  只要他们表示愿意永远臣服于大宋,那大宋总不能还能找到理由攻打他们吧?

  厮已经感觉到了,现如今的大宋已经有点势不可挡。

  他年纪大了。

  如今惟一比较担心的,也就是他的儿子,到时候,在将来,会不会与大宋产生什么矛盾。

  为此,厮也是对自己的继承人董毡不得不一番语重心长的告诫。

  其实青唐吐蕃日子过得这么好,除了他们占了很不错的地利,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大宋跟西夏时常战争,于是,原本从西夏过的商路,大部分便转到了他们这边来。

  如果没有大宋的支持,那他们的日子说不定得过得很是艰苦。

  当然!

  厮也告诫自己的儿子,如果大宋真有要侵犯他们的意思,那他们也不能太过于坐以待毙。

  有时候,该反抗,还是要反抗的。

  董毡也是道:“父王,我们就不能跟西夏联合起来?一起对抗大宋。”

  厮也是道:“傻孩子,西夏的信誉难道比大宋还要好么?西夏那都不能用禽兽来形容。其国舅没藏讹庞,更不是什么好人。”

  为了确定赵昕有没有要侵吞他们的土地,接下来,厮也遣使来到了开封府,有意无意地,想要问出赵昕将来的志向。

  赵昕难道还不清楚对方的意图么?

  只能说瞬间就听出来了。

  讲道理!

  赵昕当然是希望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可是,估计真没几个愿意跟他当家人的。

  你就拿耶律洪基来说,现在只能是被关在幽州城内的一个大宅子里,每天研究佛经。

  已经是快成一副出家人的样子了,就差剃度了。

  这年五月。

  有臣子便偷偷地潜入到他所居住的府邸,劝说他,要不,反了吧!

  耶律洪基心中当然憋屈。

  可想想,还是算了!

  毕竟反了也打不过,别到时候被人追着像是丧家之犬一样到处跑,那就更不好了。

  而且……

  赵昕已经对辽国的兵制进行了一番改革,辽国百姓不说完全心向赵昕,至少,他们要想恢复到从前的那般模样,已经几乎不可能。

  当然!

  如果他们当初不投降,也不见得能好到哪里去。

  因为下一年,赵昕的目标肯定就是中京。

  再加上东边的高丽也在帮赵昕,他们亡国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我们可以考虑逃到西边去,重新建一个大辽。此时南朝皇帝正在服丧,不会有时间管我们。”

  臣子也是劝道。

  耶律洪基有一点点心动,但很快便又摇了摇头,他还是继续‘来世愿生在中国’吧。

  这个中国,倒不是说大宋,或者是契丹的意思。

  而是佛教用语。

  所谓中国,就是言佛降生,必于大地之中。

  所以这中国,其实是佛教里的那个佛降生的中国。

  所以他想来世降生的,其实应该是天竺。

  这也算是距离产生美吧。

  毕竟……

  但凡让他知道天竺是个什么样,对方应该都不愿降生到那。

  臣子拿耶律洪基没有办法。

  只能是退了回去。

  回去时还不禁有些感慨,这大辽,怕是真的要没了。

  萧阿剌没办法,只能是直接上疏赵昕,赵昕这样把辽主给关起来,会不会不太好,应该要更加地优待,这样才能安契丹百姓、贵族的心。

  赵昕倒是没想到,竟然还有人给自己上疏说耶律洪基的事。

  那就给耶律洪基再赐五十个干活的奴婢,这吃穿用度,也相应再增加。

  顺便……

  再褒奖一番对方对自己原来国君的忠心。

  说实话。

  这还是比较难得的。

  这年……

  随着辽国纯碱的开发开始步入到正轨。

  这玻璃器皿的制作,也是慢慢地变得熟练了起来。

  而且……

  已经能够制作相对比较透明晶莹的了。

  赵昕得知消息后,自然也是让工匠先把烧杯、试管什么的,给尝试先做出来。

  有了烧杯、试管,那接下来他们就可以做一些肉眼可见的实验了。

  比如说,像什么氧气,二氧化碳这些,甚至还能学到大气压等等的相关知识。

  赵昕将这些,都写下来,然后让科学院的人相互传阅学习。

  至于说赵昕所写的那些化学式。

  有一说一!

  很多人都不太明白,这到底是怎么来的。

  但你还别说!

  至少经过他们的实验跟计算后,他们也发现了,这貌似也是大差不差!

  科学院这边……

  最近这些年,除了机械方面的,就数这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多。

  毕竟……

  化学就是拿着各种各样的东西,去进行尝试。

  条件是你只要愿意去做就一定会有结果。

  从前是什么东西都往炉子里面扔,还要分一个性质的寒热,现在经过赵昕的启蒙,已经逐步摆脱当初的愚昧。

  而有了这玻璃以后,不难想象,今后的发展还会继续迎来一个极大的飞跃。

  与此同时……

  赵昕也开始给他们科普,光,光的性质等。

  现在有了玻璃,也可以直接就下定论了,光,其实分可见光,不可见光,可见光,有赤橙黄绿青蓝紫等。

  至于你说,怎么证明!

  别人才需要去证明,赵昕一般都是直接说答案。

  而且……

  像是证明这种东西,要是我会证明,我还需要养着你们,给你们发月俸吗!

  这证明的事,不就是想要你们来完成的。

  不过……

  赵昕还是怂恿他们用玻璃做一个三棱镜出来,只要能把这个三棱镜做出来,然后放太阳底下,就可以看到光了。

  像人眼睛之所以会看到颜色,赵昕也给他们科普,其实是物体反射回来的光。

  比如说叶子为何是绿色,因为其他颜色都被吸收了,就绿色没有被吸收,反射到人的眼睛里,所以人看那些树叶,就是绿色。

  那么问题来了!

  谁知道光的行率是多少?

  每次看赵昕所写的文章,科学院的人总能大呼过瘾。

  你就拿此前有一期,赵昕就给他们说了声音的各种性质。

  现在你已经学会有关声音的性质的描述了,请你用相似的方法,来描述什么是光,以及光的定义。

  这边众人都还没有弄明白光,赵昕便又给他们提出了电。

  当然!

  在没有收集到天然磁石的情况下,赵昕也只能是给他们画一个示意图。

  然后告诉他们,只要他们这么做,就能发电。

  就看有没有动手能力比较强的,能帮他实现一下。

  除了大力地推进科学的发展,这专利法这一块,也开始在做。

  不过有一说一,感觉这法律条文,其实也没什么好写的。

  也就写一下,使用的话,发明者本人可以获得收益。

  这其实主要是拿来限制,不让外面的人,来随便照抄他们的发明。

  你要抄也行。

  给钱!

  而且还很贵!

  其实……

  如果真让马拉收割机给普及的话,大宋估计不知道得有多少佃户,可能要从此没了生计。

  这也是赵昕感觉自己接下来,有可能要面临的问题。

  可能这一年两年的,而且科学院的工匠,还没有跟那些世家贵族取得联系。

  一旦这技术被人为地外泄了出去,或者是被那些世家贵族所习得。

  那大宋说不定得无端端地迎来一场聚变。

  搞不好,到时候要有很多人破产,流落街头。

首节上一节280/45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