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第289节

  并且把战事的情况,派人向赵昕汇报。

  赵昕再让人拿着这战报,去找漠北的阻卜部、乌古部,以及敌烈部。

  大宋的使臣,便走进了阻卜部、乌古部以及敌烈部的酋长们的营帐,然后一个个地问他们道:“你们还认不认我这个天可汗?”

  阻卜部、乌古部以及敌烈部又不是傻子。

  当然是说认。

  然后就是开始讨论相关的细节。

  先给自己找借口,说其实他们也不想背叛天可汗的,都是因为西夏!

  当然!

  你要说他们这些话是不是真的,那这个只能是由赵昕自己去判断了。

  赵昕经过与群臣商量,也是以为,这乌古部、敌烈部,应该是真的。

  毕竟他们是真的被裹挟进去的。

  但是这阻卜部的鬼话……

  大概就不能尽信了。

  因为阻卜部是真的有可能想着,自己该如何独立。

  其实只要是任何一个有梦想,有志气的游牧部落,都不希望自己成为别人的附庸。

  你以为每年给别人上贡一万张貂皮,还有两万匹马驼,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

  阻卜部的酋长塔里干随后便派人去找到了没藏讹庞,询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被天可汗给打得这么惨,那以后他们可怎么办?

  没藏讹庞也是个大聪明,只是回道:“我们只是大意了,才中了对方的圈套。”

  丝毫不提宋军有火枪这事。

  因为没藏讹庞怕他提了,这塔里干便不敢再跟赵昕作对了。

  而赵昕这边……

  既然你说你们服了,那请你们把你们的嫡长子,都送来京师吧。

  这点要求,应该也很合理吧?

  结果就是……

  这乌古部、敌烈部倒是乖乖地把他们的嫡长子都送来了。

  虽说……

  赵昕也不知道有没有假冒的。

  赵昕有跟别人提到过这个问题。

  然后……

  就连那些人,也不由得愣在了原地。

  当然!

  都无所谓了。

  只要你肯送来,那就代表着,你还是愿意称呼我一句天可汗的,那我就不打你。

  而阻卜部,则是死性不改。

  直到到了黎元三年,眼看这都快到小暑了,都还没有把人给送来。

  那这就是根本不把他这个天可汗给当一回事了。

  可惜赵昕人手不足,所以没有办法再派赵去攻打对方。

  不过还有一个原因,则是赵昕希望先对辽国的兵制,进行一番改革,再利用这改革以后的兵制,去打赢这一场仗。

  赵昕为何要那么费劲地留着辽国,留着契丹人,不就是因为想要把他们放到燕山以北,可以利用他们,为自己抵御来自北边的敌人么?

  如果契丹人连这个作用都起不到,那赵昕还留着他们干什么。

  因此……

  黎元三年,赵昕也是对原来的辽国兵制,进行了一番改革。

  首先是对辽国原来的捺钵制,直接取消。

  所谓捺钵制,就是辽国皇帝的行营制。

  辽国皇帝以前也说了,一年到头,不是稳定地待在一个地方的。

  而是春天就到哪里去,夏天又到哪里去。

  而与此同时……

  由于皇帝出行,就得带着大量的侍卫、侍从。

  这些的人数加起来,至少得有一两万。

  另外……

  像是一些侍从官员,以及侍从官员的家属什么的,当辽国皇帝要去别的地方的时候,他们也得一起带着车子、帐篷跟随。

  这就好比是,古代的皇帝巡幸出行一般。

  然而古代皇帝一般都会在路上提前建好行宫以作休憩。

  而契丹人则更为方便,只需要用一些长枪插在地上,以作防护还有分界,这就是他们的天然行宫。

  辽国皇帝,基本上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没有一天不在路上。

  这样做的好处,首先,当然是顺应了游民民族本身的生活习惯,其次,由于皇帝这样到处跑,也能更好地掌控自己国家的每一寸国土,以及每一个百姓。

  要说有什么缺点的话,就是容易被人家给一锅端,而且,若是守备不够森严,极其容易发生皇帝被刺杀的事件。

  毕竟……

  这跟中原地区的城墙保护起来,完全不同。

  现如今,由于已经没有了契丹皇帝,那这捺钵制,自然也就不再需要了。

  先把这一万人的侍卫给砍了。

  不过由于耶律洪基打了很多的败仗,事实上……

  现如今这捺钵制所剩的人数,也已经是不足一万了。

  最多只有两三千人的侍卫吧。

  对于一些当官的,就先留着,对于那些出身一般的普通士兵,能回家就回家放羊,不想回家放羊,那接下来就去安排到新的编队当中。

  第二步,重新编队、布置兵力。

  给西南招讨司、西北招讨司、以及乌古敌烈都祥稳司安排招募而来的士兵。

  至于这士兵的来源,就用此前去招募过来的。

  每个地方,只能说最多安排个一万五千人也就差不多了。

  毕竟……

  你这再多的人,其实到了战场之上,也顶多就是个啦啦队。

  关键……

  一旦招募得多了,赵昕也养不起。

  总之……

  就是从里到外,对原来的辽国兵制进行一番打碎,然后再重组。

  并且在重组的时候,也不能让一支部队有太多从同一个部落出来的。

  而且要尽可能地做到平民化,而不是曾经的贵族。

第274章 越发稳固

  黎元三年。

  虽说前方赵大胜的消息传来,然而,赵昕却不得不跟近臣,提起他那太宗文皇帝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只见赵昕道:“太宗文皇帝当年在打下天下后,曾问过群臣,到底是打天下难,还是守天下难?”

  “房玄龄回答说,打天下难,而魏征则回答,守天下更难。”

  “我如今,也算是从打天下,到守天下,都体会了一遍。”

  “前者,生就是生,死就是死,难只在一瞬。”

  “大步走了过去,前方便是一片坦途。”

  “后者,便犹如慢刀割肉,等你意识过来的时候,这天下可能已经守不住。”

  “如今天下已经打了下来,但守天下才刚刚开始。”

  “其实,我不太喜欢守天下这个词。我以为,像太宗文皇帝那样,改为共享天下,共享荣华富贵,这应该更加地恰当。”

  “但要想这天下能繁荣昌盛,也并非是那么的容易。”

  “得有良臣彦士殚精竭虑、兢兢业业,得有忠臣良将,为君王之盾,国家之剑,执锐披坚。”

  “我想与你们说,打天下已经告一段落,而守天下,才刚刚开始。”

  “我很喜欢一句话,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

  “这治理天下的序幕,才刚刚拉开。为了一个繁荣昌盛的天下,你我共勉!”

  ……

  赵昕很少说场面话。

  不过……

  要想治理好这个天下,他就必须得逼着自己去说。

  他要让下面的人知道,他在想什么,这样下面的人,才会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去做。

  而当赵昕说完了这一番话后。

  不管是南朝这边,还是北朝这边,一个个便都跟打了鸡血似的。

  这妥妥的明君之相啊。

  当然!

  北朝这边,估计不少人也得开始转换策略了。

  如果你遇到的是一个昏君,那你当然可以当个奸臣,各种为恶。

  甚至是以宰相之位,操持权柄。

  可现如今赵昕都这么说了,而且大有要励精图治的样子,你此时要是再像从前对待耶律洪基那般,欺上瞒下,那估计就得掂量掂量,赵昕事后会不会去搞你了。

首节上一节289/45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