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第304节

  “你就要想,自己手头上的粮食、矿产就这么多,怎么才能更好地养活这些人。”

  “甚至……如果人实在是太多了,你就得开展计划生育。”

  赵哲也是问道:“何为计划生育?”

  赵昕便道:“就是人为地弃婴、溺婴。养不活的,就得尽早抛弃。如果可以的话,你要尽可能地掌握自己土地上的精确的人口,然后,你就可以做算术题。”

  “这片土地,一年的粮食总产量多少,人口多少。”

  “一旦人均粮食的重量少于多少石,就会发生叛乱,如果能够得到这个数字,你就能利用数学来治国。”

  “就算这个数字有时候会有瞒报,但起码,算过了以后,你自己心中就会有一个底。”

  “你就能利用数学,来推算自己的国家,目前的健康状况。”

  “然后,你就可以通过调整国策,来让它重新回归正道。”

  赵哲也是问道:“那爹爹,你知道大宋现如今有多少人口?”

  赵昕便道:“大概一个亿左右吧。这只能是推算,因为户籍信息,根本就是错的、乱来的。”

  赵哲便道:“那爹爹你为何不让人重新调查户籍人口。”

  赵昕道:“如果这么做,那那些手底下帮你做事的官员,岂不是都反了?你以为像欧阳修、像富弼这样的人满朝皆是?”

  “其实朝堂上有着大把的蛀虫,他们甚至有时候,会帮着百姓,隐瞒百姓的真实人口,你让他们去重新调查,那他们能做好吗?有可能帮你做好吗?”

  赵哲也是道:“可就这样看着?”

  赵昕便道:“像是这样的事,自古以来就有,所以王朝就是因为这样的人,而往往三百年不到,就必须灭亡。”

  “大宋如今,立国也有近一百一十年了,如果不是你爹爹我,这大宋只会接着往下走,又那里能有如此这般开疆拓土?”

  “也不能说是就这样看着不管吧!”

  “而是,如今想要真的得到一个确切的数字,确实是比较难。”

  “大动作,不能有,而且即便是有,也缺乏去认真执行的人。”

  “其实……对大宋而言,人口多少也没什么意义了。”

  “只要商税能够稳定持续地收上来就好。”

  “不过也不能让户籍制度太过于腐烂,所以,你得时不时派人去查处一些贪官,目的是为了延缓这制度腐烂的速度,让他们别做得太过分。”

  “像是司马光这些人,就是拿来震慑那些贪官污吏的。”

  “只不过……有时候,他们也很讨厌,我用他,是想用他震慑那些贪官污吏。但有时候,他就喜欢跟你对着干。只监督你,而不监督那些贪官污吏。”

  “在用人上,虽说像是司马光这样的人很让人生气,但也得看到他们对朝堂所带来的好处。”

  “这就是为何,唐代的太宗文皇帝,为何要用魏征,即便是自己再生气,也不杀魏征的原因。”

  “毕竟……杀了,以后就没人敢说话了,留着,虽说自己有点难受,但是,这家业,却能很好地保存。”

  “你在处理北朝政务的时候,也是这样,有的人的话虽说难听,不过……只要是对我们赵家的延续,对我们赵家站在世界的最顶端有好处的,就要尽可能地去把这样的人给好好地利用起来。”

  “当然!不要什么事都听对方的。”

  “你要把对方所说的话,当成是一种参考,你自己再去衡量利弊。”

  最后……

  赵昕也是问道:“你有想过,将来你跟耶律撒葛只,该如何相处?”

第284章 三十二岁

  培养太子,真的是一件十分让人没法放心的事。

  尤其是像赵昕这样的穿越者,要想培养出一位合格的、满自己心意的,那就更难了。

  不过好在,赵昕一个是还年轻,今年也才不过三十二岁。

  第二个,则是他为人还算是比较地包容,也豁达。

  不像是历史上的那些雄才大略的皇帝,非得自己的儿子跟自己一样利害才行。

  因此……

  对这太子的培养,也是走一步,是一步。

  跟赵哲讨论完了,该如何跟对方的太子妃耶律撒葛只相处后。

  接下来……

  赵昕又让人把赵哲给带到了市井。

  写字条跟赵哲说:“你爹爹我三岁的时候,就把开封府的所有东西的物价全都认了一遍。”

  “不管是开封城最顶级的酒楼矾楼,还是夜市里最便宜的,用别人不要的猪羊的内脏所做出来的夜宵。”

  “我都知道他们的物价。”

  “认这个有什么用?”

  “一个,这样就不容易被手底下的人给蒙蔽。”

  “你可知,一只螃蟹在广东的海边,可能只值几文钱,而到了开封府,一只就要一千文。”

  “而这个一千文,可能还是去采购的人,从中捞了不少的油水。”

  “你要学治国,你就要明白这天下所有东西的价值。”

  “就好比,这月辽国春州上奏疏说,粟米每斗价值七钱。”

  “那对比开封城如何?对比河北又如何?”

  “开封城的栗米价格,往往可以说是春州的十倍。”

  “而河北由于年年灾祸,百姓极少有余粮,因此又往往比开封城还要高。”

  “有的官员为了政绩,说不定也会谎报丰收,说自己这地每斗不到六文钱。”

  “然而……你若是知道这些,便可以在心中明白,对方其实就是在胡扯。”

  “当然,这些不靠谱的上奏,若是朝中有正直的官员,如司马光这样的,他一定会站出来立刻质疑。”

  “怕就怕,朝中都是秦朝的赵高那样的指鹿为马的人,那样你就永远也不知道,这事情的真相。”

  “了解物价的第二个作用,有助于你了解百姓的日子过得如何。”

  “比如说,一般大宋的普通百姓,每月的收入,仅有两三千钱。”

  “若是米价一斗七十文,一个五口之家,光是买米,就需要至少一千多到两千钱,才能填饱肚子。”

  “事实上,若是按照这个米价,很多百姓也不过是勉强能够填饱肚子而已。”

  “有的还要买菜、买油、买盐,逢年过节,还得置办衣物,所剩的一千钱,平均每个人下来,一个月仅有二百文,一年加起来,也不过两千四百钱。”

  “所以……他们一年,可能最多,也就只能置办一身夏冬的衣服。”

  “麻布,一匹四五百文,这是开封府的价格,绢,一匹一千文钱出头,也是曾经开封府的价格。”

  “这也就不难怪,一旦市景不好,即便是开封府,也要有人会在冬天要被冻死。”

  “更加不难怪,为何人们都愿意生女的。”

  “因为生女的,可以到富户人家当中给别人帮忙,甚至是直接卖身为奴婢,而有的专门经过培养,成为顶级厨娘的,光是给达官贵人做一顿饭,就能收到几十、上百贯作为报酬。”

  “当然!一般像是这样能赚钱的人,其实也是少数。”

  “而厨娘,只不过其中最不入流的。”

  “像是那些陪玩的,长相姿色最顶级的,那收入何止是百贯。”

  “很多大宋普通百姓,或许辛辛苦苦工作一辈子,都赚不到她们那么多。”

  “也就是大宋信息蒙蔽,许多大宋百姓还不知道。”

  “若是让他们都知道,官员、富人花几十、上百贯,请厨娘给他们做一顿饭,一顿饭的人工费,就要几十、上百贯。”

  “那一旦到了饥荒,百姓无法填饱肚子,你可想而知,百姓冲动起来,会做出什么样的事。”

  “你若是了解了物价,你就能明白,这个国家的所有东西的价格,你从而也能想象出,百姓如今所过的日子。”

  “你我站在世界的最顶端,最需要的,是和平与稳定。”

  “而如何才能保持和平与稳定?”

  “一切都在这物价当中。”

  “史书上,也总是出现要平抑物价的文字,然而,大多数人在看了这样的文字后,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想法。”

  “可当你明白了物价以后,你就会明白,史书上的平抑物价的这四个字,到底意味着什么,到底有多沉重。”

  “它的背后,或许是一个个可能正要被饿死的百姓,又甚至是,某一场叛乱即将要爆发的征兆,还有国家动乱的起始。”

  “当然!从前需要平抑物价,往往是商人屯居积奇,操纵物价。”

  “以及有的地方虽说丰收,粮食却运不出来,有的地方大灾,却得不到别的地方的救助。”

  “你要治国,就要从这些地方入手。”

  “你爹爹我为何要让王安石在各地建立粮仓,而且还修建铁路。”

  “是因为做这些事情,可以有助于稳定物价,有助于进行粮食的调配,有助于百姓过正常的日子。”

  “百姓过得好了,你的皇位,才能坐得安稳。”

  “皇帝跟百姓,就像是鱼跟水,鱼没有了水肯定不行。”

  “水却可以不养你这条鱼。”

  “古往今来,换了多少个朝代,你不去爱护百姓,那百姓自然也可以不拥护你。”

  “这一课,就叫爱民吧。”

  “终有一天,我会老去。希望能把我的所有经验都传授于你,以作参考,让你在未来的人生当中,可以乘风破浪,万事顺遂。”

  “爱你的爹爹。”

  ……

  看着手中的纸条……

  赵哲神色复杂。

  其实……

  除了这几年,他跟他爹爹相处的时间真的不多。

  你要说跟爹爹特别有感情吧,确实,小时候,他们经常一起玩。

  只不过……

  那个‘经常’,也仅仅不过是两三个月而已。

  相比起他的整个人生来说,就像是一瞬。

  而且长大后,就感觉没有那么地熟悉了。

  毕竟……

首节上一节304/45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