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第377节

  赵昕便道:“对!我连这个都不懂。所以……你又能跟我讨论什么音乐呢。”

  李师师便道:“那官家你是怎么能够写出那些歌的?”

  赵昕也是道:“这山里的那些蛮夷,他们也不懂宫、商、角、徵、羽,但是,他们不也一样会唱歌?”

  李师师被赵昕的话给说得愣了一下下,然后这才道:“这说得也对!那不恰恰说明了,官家您是个天才。竟然可以无师自通!”

  赵昕直接回道:“过奖!”

  变相相当于是承认了。

  可谓是一点也不谦虚。

  赵昕眼看既然有这样的机会,紧接着又道:“我觉得吧,这宫、商、角、徵、羽,而且是以汉字的方式写出来,太过于繁琐了。”

  “不如改成1,2,3,4,5,6,7”

  “duo,rui,mi,fa,suo,la,xi。”

  “这或许会更加地方便些。”

  赵昕不禁想到了古代的那么多的乐谱,竟然都没能留下来,而且即便是留了下来,很多人也都无法准确地判断前人是怎么弹奏的。

  因此……

  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不如改一改,使其更加有利于传播跟演奏。

  当然!

  其实赵昕对这些也不是很懂。

  你比如说后世的那些乐谱,拍子什么的,为何有的数字上面要有一个黑色的实心点,还有的为何上面要有一道弧线?

  而且赵昕还记得,在乐谱的左上角,会有一个写着几分之几的数字。

  说实话,他也忘了那个是用来干嘛的了。

  而且……

  即便是当年,曾听老师说过,他也不记得老师说的是啥了。

  感觉应该是拍子的速度什么的吧?

  不过……

  虽说如此,赵昕知道得也不多,但这也丝毫不影响赵昕提出这样的方向,然后让对方去进行完善。

  当赵昕把这想法一说,想要规范一下乐谱的创作,对方也是很快便进入了状态。

  而随着两人讨论得越多。

  这乐谱的创作到底如何去进行规范,也变得越发地清晰了起来。

  事后……

  李师师也是道:“官家果然是个神人!”

  赵昕也是回道:“些许小技而已。”

  李师师又道:“那官家最近可有什么新作?”

  这可有点骚到赵昕的内心了。

  毕竟……

  他何尝不想成为一名专业的歌手呢?

  在这一瞬间……

  赵昕感觉自己要爆了。

  不过有一说一,自己唱的,她未必爱听。

  毕竟这生活阅历都不同。

  赵昕便推辞道:“我喜欢的,你未必喜欢。”

  李师师:“官家你就负责唱就行了。”

  ……

  离开大宋,赵昕如今也有十余年了。

  也是时候,该再创作些爱国歌曲,又或者是有利于激发民族自信心的歌曲了。

  当然!

  不单单是赵昕自己抄歌,赵昕也希望,如果可以的话,那李师师自己也可以自行创作出一些出来。

  至于当李师师问到,他这一辈子所追求的到底是什么,还有为何要创作这么多的爱国歌曲,还有可以激发民族自信心的歌曲时。

  赵昕也是道:“大概是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吧,我的追求就是,天下太平。”

  虽说他跑到人家泰米尔人的地盘来,多少有点给人家带来了不太平。

  但是……

  赵昕坚信,只有大宋才能拯救这个世界。

  说起来……

  这个理由真不错!

  用这个理由,赵昕感觉自己都可以合理合法地攻击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势力。

  感觉比什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还有什么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都要正义得多。

  当然了!

  人家希不希望被你攻击,那就要另说了。

  ……

  这一年。

  在完成了权力的初步交接后。

  赵昕接下来,也是琢磨着,可以干点什么。

  当然!

  你要说现在的朱罗已经是铁板一块了,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赵昕也跟老二说了,目前这朱罗,就好比诸侯国、世家大族还在的中原。

  说到底……

  要想使得这片土地迎来真正的和平与安宁,还是要推广科举,推广流官制度。

  只是……

  像是这样的事,也不是一代两代人,便可以做的到的。

  只能是一步步地慢慢等待时机了。

第323章 北伐

  黎元四十二年。

  随着赵昕把战线推到了印度南部,这三佛齐,倒是迎来了大发展。

  这一年两年,你可能觉得三佛齐是个蛮荒之地,不是人住的地方,而且这一路上风急浪高还很危险。

  那么这十多年过去了,再加上那些返回中原的人的口口相传,这不适合居住,一下海就会死的观念,无论如何也该改一下了。

  当然!

  你非要说没有人死在南下之路上,那当然也是不可能的。

  只是……

  现如今是为了混口吃的,还能挑剔那么多么?

  截止到这一年的年末,来到三佛齐的中原人人口,以及当初混血的,加起来,已经来到了五万余人。

  虽然说少还是少了点,不过……

  相比起整座城也才不过五十万口来说,这能有十分之一的汉人,或者是汉人后裔住在这,就已经算是不错了。

  而且随着汉人人口的增多,这汉语也是逐渐普及,就连一些当地人,也不得不在自己的口语当中,有时候为了交流的方便,而融入一些汉语的词语。

  当然!

  像是这样的现象,最主要还是集中在三佛齐的首都。

  像是其他的地方,则基本上还是保持原来的样子,也没什么太大的变化。

  蔡京是个搞钱的好手。

  如今三佛齐该怎么搞钱,全都在他的操盘之下,稳步地推进着。

  什么东西该国营,什么东西该放下去,给民间的商人去做。

  以便吸引更多的商人前来,这些全都是他在统筹规划。

  甚至……

  当这生意卷到了一定的程度。

  拿船来运稻米,到时候,也不是什么不可想象之事。

  只不过……

  现在的民间的海船的装载量还是太少了。

  现如今,不管是大宋,还是三佛齐,都迫切地需要研究出装载量更大的海船。

  不然总是运香料,这香料也肯定会有市场饱和的一天。

  此时此刻的蔡京,便是在头疼这些事。

  香料运多了不值钱,运少了,当然也不好。

  不过要不是有赵昕在的话,以古人的思维,才不会去管那么多。

  一个劲地运就是了。

  反正……

  能一两年就赚完的暴利,绝对不会拖到十年、二十年以后。

  但赵昕说了,要控制数量,那蔡京便也只好按照赵昕说的去做。

  现如今的三佛齐,吃喝倒是没什么问题。

  问题是……

  感觉还是无法充分地利用到它的优势。

  只能说……

  蔡京也是在慢慢地试探着中原消费香料的能力吧。

首节上一节377/45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