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第388节

  你非要说在印度的西北边修长城,也不能说不可以。

  只是……

  这就显得有点怎么说呢,既浪费钱,又好像作用不是很大。

  赵昕听了他们的话后,便暂时打消了要在西北修长城的打算。

  经过了三个月的雨季。

  赵昕也把这地区的行政都重新安排好。

  等雨季结束后,赵昕留下了一些管理人员,打通了驿站信息的传递,又整顿了一下当地的军队,由自己人来指挥、带领,之后便返回索兰吉。

  与此同时……

  也是让人去接收了信德地区。

  这一年……

  北印度的百分之八十的土地,都已经落入到赵昕之手。

  而在北印度的东北边,此时还有两个王国。

  只能说……

  等把前面吃下去的,先消化了再说吧。

  而等赵昕从拉合尔地区回来后,这赵昕征服了拉合尔地区,把伽色尼王朝给赶出去的消息,也是一点点地开始传遍整个印度。

  赵昕也开始发动舆论,让更多的人,去宣传自己的英明神武,以及自己所表现出来的仁慈。

  讲道理!

  赵昕真想让人说,自己其实就是毗湿奴,又或者是湿婆的化身。

  不过宗教这东西,最好还是先别乱碰。

  而且……

  你一个黄皮肤的,说自己是毗湿奴,是湿婆,估计怕是也没人信。

  只怕是会贻笑大方。

  完了……

  这一年,赵昕也是召集了印度北部所有的稍稍有身份地位一些的贵族,然后跟他们讨论,如何才能减少战争,维持和平。

  其实……

  就是逼着他们承认接下来北印度必须实现大一统。

  在此期间,当然,也要防范被刺杀。

  毕竟搞不好,就突然跑出来一个不要命的,跟你拼命。

  不过好在……

  他们的安检做的还算是可以,在整个会议当中,也并没有出现太多的乱象。

  赵昕提出观点,北印度之所以经常打仗,国与国之间,之所以会相互攻伐,就是因为国家太多。

  如果仅仅只有一个国家的话,那这种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

  下面的人虽说未必全部都同意,不过当听到赵昕愿意与他们一起共同管理这个国家,他们还是觉得可以接着往下听下去。

  同时……

  赵昕也给他们提了科举制。

  不过印度北部,种姓制度严苛,你说一个可能比我低种姓的人,却能通过科举从而改变命运,那自然是他们无法接受的。

  赵昕也不得不表示,一般人哪有读书识字的可能,低种姓的人连温饱都是个问题。

  当然!

  不可否认的是,肯定也会有低种姓的人,说不定会考上。

  但这是万中无一的存在,顶多,在当官这上面,不能给对方当太大的官,有一个封顶的品阶就是了。

  赵昕的这些政策,显然,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愁的自然是那些本身就身居高位的,而欢喜的,则是那些本身可能出身不怎么好,但是却能获得巨大利益的。

  第一次全体投票,最后的结果是三分之一同意,三分之二反对。

  赵昕也是解释,科举制是为了给国家选材,你总不能选一个蠢材去治理国家。

  因此……

  这从聪明人当中去选择能够治国的人,是十分有道理的。

  完了……

  接下来便让他们回去再好好地认真考虑,等再过个几个月后,再来一次投票。

  赵昕随后,也派了人,到地方上,去宣传科举制的好处。

  主要是针对那些贵族的嫡次子,还有庶子们。

  毕竟嫡长子往往本身就是可以直接继承家业的。

  科举制对他们肯定是有害的。

  但对嫡次子、以及庶子们,却是绝对有利的存在。

  至于你说,赵昕难道不怕一些人觉得伤害了他们的利益,从而造反?

  说实话。

  赵昕此时还嫌弃印度的人口太多了呢。

  如果真的有人要造反的话,一旦发现,赵昕正好可以实施人口清除计划。

  贵族们回去后,一个个便都伤了神。

  不过只要屁股不是太歪的人,便都能发现,这项制度绝对是一项伟大的发明。

  与此同时……

  这印度北部剩下的两个王朝,估计也是收到了风声。

  那他们不得干扰一下,争取拉拢一下那些不赞同科举制,跟大一统制度的?

  然后……

  还真有一些人是倒向了这两个王朝的。

  不过当然,都是他们的领地接近这两个王朝的,而且是为人愚昧无知的,才敢这么做。

  赵昕也是先让前面的人顶着。

  一方面,观察他们的忠心。

  另一方面,也是不紧不慢地调集印度本地的军队去进行平叛。

  为啥不用自己的嫡系部队?

  因为现如今……

  对赵昕来说,反倒是先把乔汉王朝,还有巴拉玛拉等离他们最近的王朝,给大一统化,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说这平叛之事……

  只能说慢慢打,不急。

  当然!

  赵昕没有派出自己的嫡系部队去进行平叛,也不能说赵昕对这些叛乱一点都不重视。

  只是……

  他也是考虑到了,如果自己的嫡系部队跑出去了,而乔汉王朝跟巴拉玛拉这样的王朝,又没有大一统化的话。

  要知道从索兰吉到平叛的地点,至少得走两个月,一来一回,至少得四个月。

  这时候,万一乔汉王朝跟巴拉玛拉等国的贵族造反,那他就有可能要被腹背受敌。

  因此……

  自己的嫡系部队不动,让乔汉王朝,还有巴拉玛拉王朝等王朝的印度的士兵去替自己平叛,这才是最好的。

  不过其实乔汉王朝、巴拉玛拉,都算是远了。

  让更近的卡拉丘里,伽哈达伐拉,以及章德拉特里亚就近的城池去平叛,其实才是最适合的。

  很快……

  从前方的奏报当中,赵昕也是得以见到一些似乎有点想要忠于自己的名字。

  只能说……

  这是好事。

  由于只是叛乱的级别,因此,一开始的规模并不是很大,也就是几百人,一千人的规模。

  当然!

  随着东北角的两个王朝,帕拉王朝,还有塞纳王朝的介入,这场平叛,也是逐渐地演变为更大型的国战。

第329章 八十岁

  黎元五十二年。

  在赵昕准备着平叛事宜的同时,西边,伽色尼王朝,也传来了消息。

  马苏德三世病逝,其王子谁也不服谁,所以怕是接下来,说不定要有一场内战。

  对于赵昕的智囊来说,当然是在此时,极力地劝说赵昕趁机拿下整个伽色尼王朝。

  因为拿下整个伽色尼,就等于是在他们的西部,建立了一道燕山防线。

  “官家,臣以为,此时此刻,正是拿下伽色尼的机会。”

  赵昕也是随后便看向了索兰吉这边的群臣。

  然后道:“你们怎么看?”

  索兰吉这边的群臣也是道:“若是拿下来后,难免要直面塞尔柱王朝,而且塞尔柱王朝与伽色尼王朝有联姻,如此一来,他们说不定便有攻入印度的借口了。”

  赵昕听完,觉得也是。

  唉~这马苏德三世偏偏什么时候死不好,挑这个时候。

  不过……

  也无所谓了。

  赵昕接下来还是按照原先的布置。

  先让其他人去平叛,而自己这边,则是尽可能地去推行科举。

  否则……

首节上一节388/45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