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分什么弓。
弩,分什么弩。
还有这不同的箭头,又是专门拿来对付什么样的敌人。
你这光说也不行啊!
你这光说,赵昕他记不住。
所以……
你得拿出实物出来,然后在赵昕的面前展示一下,那赵昕就有图、有文字,还自带十七个人型注解的,那学起来也就清晰明白多了。
以及这大宋的军制,你也得了解了解吧。
什么厢、军、营、都。
一都一百人,五都为一营,五营为一军,十军为一厢。
以至于……
赵昕看到这天黑,都觉得有点不是很尽兴。
毕竟……
他还有很多的东西,都还没有搞清楚呢。
真是恨不得跟他们来一个促膝长谈。
可惜!
他现如今年纪小,得好好地长身体,否则的话,这一夜,他说不定就选择跟他们一夜畅谈、直至通宵达旦了。
翌日。
天一亮,赵昕在认认真真地吃完了早膳以后,又继续。
而十七人也是一早,就在讲武殿里等着。
不过他爹爹早上得去上朝,所以这演示的部分,就很难了。
那就先讲讲这理论的部分。
比如说……
让老兵们,讲一讲这三川口之战,以及好水川之战。
再让赵这个能画出《聚米图经》的人,把三川口之战,跟好水川之战,乃至于大宋在陕西的布防的地图地形,都给粗略地画出来。
而赵,也是没有让赵昕给失望。
可以说是随手捏来。
这样的人才,自己以后得好好地使用才行。
而且……
赵昕顺便还让赵教一教其他的人。
咳!
只能说……
这毕竟是家学!
其实赵昕让对方教给其他人,这多少有些不是很礼貌。
赵昕在说完了以后,大概也是意识到,这不太好,便道:“这是你家绝学,你不教,也没事,不过……你不教的话,那接下来,你可能就有点辛苦了。”
“我拟在未来几年,派人潜入西夏跟辽国境内,然后让人,给我制作地图。”
“当年太宗文皇帝在攻打高句丽之前,也先派了人到高句丽境内,名为出使,实则是为了勘察山川地形。”
“我拟在十年后,开始发兵收回辽国跟西夏。”
所有人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赵昕便看了看这里面年纪最大的那个,问道;“你几岁?”
对方是一位壮汉,看着,至少怕是得有四十岁了。
果然!
对方便答道:“小的今年四十五岁。”
赵昕便道:“才四十五岁,不急,毕竟唐朝的苏定方也是到了五十多,才被重用。”
事实上……
对方只是一个副都头,本来也没想获得什么很大的功绩,就迫于无奈,迫于生计,然后从了军,就混混日子呗。
反倒是听了赵昕这么一说,他就有点放心了!
可随后赵昕说的这句,苏定方五十多才被重用,又让他不禁有些揪心了起来。
话说……
能不能不打仗?
就每天吃吃军饷,他就觉得挺好的。
因此也是连忙道:“小的不敢想那么多,不过话说……这苏定方是谁?”
赵昕没想到居然还有比自己见识差的啊,不过也能理解,因此便回道:“唐代,一人灭三国擒住三位敌国国主的狠人。东边打到了百济,西边打到了碎叶城,东西征战,万余里。”
对方的腿便有点软。
赵昕见他一副惊呆了的样子,也是问道:“你害怕?”
对方便道:“额……”
赵昕便道:“害怕是正常的!是个人都会害怕,其实我也害怕,因为打仗是会死人的,还会很辛苦。只是……人终究是会有一死的,那么,你再想想,死又有何好怕的呢?一个人的一生,若是一直庸庸碌碌,其实也没什么意思不是?为何不去勇敢地闯一闯?说不定还能给后代子孙,留下点什么东西。更何况……这不还有这么多人都陪着你。”
对方一听。
这脸上的神色,也是慢慢地冷静缓和了下来。
你还别说!
好像还真像是那么一回事。
其他人听完了赵昕的话,也是觉得神奇,只能说甚异之。
第68章 时光荏苒
这开头的一天两天,十七人或许会有看不起赵昕的。
你尤其像是赵这种,一身兵法才华,无处发泄的。
当然!
这种情况无须三五个月,只需三五日,就慢慢地开始有了变化。
毕竟……
赵昕是如此有自己的想法的一个人。
就凭他三五日的行为举止,便足以让这十七人慢慢地被折服。
如果同时把十七人,都缩小到跟赵昕差不多的年纪。
那么毫无疑问,此时赵昕早已是孩子堆里的孩子王了。
他想去哪里玩,其他人无不舍命跟随。
花了十天的时间,学完了‘军事绪论’,就是粗略地知道一下,打仗都是怎么打的,接下来,还得增加一下理论课程。
什么《孙子兵法》这些,都给它安排上。
不过有一说一,孙子离现在太遥远了,只能说不是很贴合实际,要想学得快,还是得贴合实际、贴合事例来讲解才行。
不过……也凑合地用一用吧。
然后,接下来,赵昕便安排赵,每日一大早便给他们念一篇。
念完了以后,就一起逐字逐句地分析。
再让人把‘重点’给誊抄下来,然后十七个人,每人一份。
你就比如说: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赵昕的评价就是:“一句废话。直接删了,或者是改成……仗,是任何时候,都要打的!”
又比如说:
‘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
赵昕的评价是:“这火人、火积、火辎、火库、火队,还有点用,你们都得记好,在脑海中,把这些都记下来,至于后面的四句,都是废话,能不能烧起来,你们自己难道还不知道吗?还需要他教?至于这再后面的说必须要有风,你们用你们的脑袋瓜好好地想想都知道,要想大火烧得猛,那最好当然是要有风了!那么问题来了,什么季节吹什么风,你们知不知道?”
“……不知道就去问当地人!或者你自己去当地吹一吹。吹一个夏天,你们就知道了。”
赵毕竟是一名儒将,实话实说,赵是很不建议赵昕这样简略,甚至是态度轻视先贤的典籍的。
私底下,赵便向赵昕提了此事。
赵昕也是回道:“这十七个人,除了你,十六个,全都是大老粗,你让他们记住这孙子的原话,他们哪里能够记得住,就这样粗俗点,挺好。”
赵也是问道:“寿国公是打算把他们都培养为将?”
赵昕便道:“看他们自己吧,其实就是我自己需要增长一下见识,反正……他们这样坐着,也是坐着,就带着他们也一起学学了。毕竟……这学多一点,也没什么坏处不是。”
十六人这边……
倒是觉得这样的学习方式很好。
主要是……
它不用太费脑子。
而且……
他们还觉得寿国公说得非常地生动有趣。
从前都觉得,读书好像很难,但这么一学下来,便觉得读书似乎也不是什么很难的事了。
五月。
早上上课,下午弄沙盘模型。
六月。
早上上课,下午出去视察开封周边地形。
对于出宫这事,讲道理,即便是赵祯,也是不是很赞成的。
可没有办法!
你这不让出宫,怎么学习兵法。
兵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看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