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第69节

  赵祯便问道:“最兴来你知不知道中书是干什么的?”

  赵昕便道:“就是房玄龄干的,起草诏书,发布诏令,对事情做出决策。”

  赵祯便道:“张方平说,如今军政都是分开的,各管各,这边枢密院所发生的事,可能中书并不清楚,中书这边发生了什么,枢密院也不知道。”

  “所以……他请求把枢密院给废了,合并到中书去,那样一来,枢密院一旦成了中书下面的一个部门,那中书就既掌握行政,也能掌握军事。”

  “正如你所说,差不多,就跟房玄龄一样吧。宰相的权力,到时候会变得很大很大。”

  赵昕便道:“所以,爹爹你不想吕夷简的权力变得很大很大。”

  赵祯回道:“不是我不想,而是祖宗制定出两府三司,本来就是为了分权。如果按张方平所上疏,那这不就又倒退回去,跟唐朝时一样了?”

  现如今的大宋,就是感觉哪哪都不行。

  但是,又不知道该如何去改。

  一改,就必然又改回到唐朝去了。

  等于是往前走了一步,又退回去一步。

  可众所周知,唐朝已经亡了。

  唐朝宰相专权,也给他们提供了十分值得借鉴的意义。

  赵祯也不知道,这样的问题是否对最兴来来说,有点言之过早了。

  但……

  问一问,倒也无妨。

  毕竟……

  要说这满朝的大臣都不可信的话,那最兴来是他的儿子,总该可以信一信吧?

  然后……

  赵祯便盯着赵昕,等着赵昕的回答。

第77章 我还小

  苗娘子的小院子里。

  赵昕自己跟赵徽柔的屋子。

  只见赵昕皱着眉头想了好一会,这才道:“爹爹你不想让枢密院被并到中书去,其实就是不想枢密院的发兵权,以后逐渐变成宰相的权力,防止宰相最后造反,我说得对不对?”

  跟聪明人说话,就是不一样。

  虽说最兴来才仅仅只有四岁,不过不愧是天才,不愧是把大唐的太宗文皇帝,拿来当榜样的人。

  赵祯也是毫不忌讳地回道:“正是这样。”

  赵昕便道:“那你直接干脆把宰相、跟老师都给一起废除了,不就好了。”

  赵祯便道:“这话何意?”

  赵昕答道:“我太宗文皇帝那会,为了使得各部能够更好的沟通跟交流,为此,便设立了政事堂。”

  “但这政事堂,在我大宋是不行的。”

  “如果行的话,那上朝的帽子都不用设置得这么长了。”

  “就是为了防止一些官员,互相沟通交流。”

  “不过我以为,这怕是已经有点多此一举了。”

  “官员固然在朝堂上已经不可以互相交流了,可难道他们不能在私底下,互相交流么?”

  “这帽子,最多只能是用在先祖刚刚开国的那一段时期。”

  “现如今,其象征性的意义,更大于其实际上的意义,而其实际上的意义,就是根本没有意义。”

  “可这群臣要是联合起来,削弱君权,又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

  “那怎么搞?”

  赵祯也是看着赵昕,重复道:“就是这样,怎么搞?”

  赵昕便道:“那就把相权,拆分给好几个人,让他们好几个人,一起做决策嘛。”

  “学我高宗皇帝,弄多几个平章事,这事就可以解决。”

  “当然,这些平章事要是相处融洽,爹爹你估计又要怕他们会联合起来。”

  “那就往平章事里面塞入自己的亲信。”

  赵祯:“亲信?”

  赵昕便道:“没错!塞入一些专门忠于自己的人,不可能反的人。”

  赵祯便道:“你这话说了等于没说,你如何知道谁可能反,谁不可能反?”

  赵昕于是道:“所以啊,这就是爹爹你不行,也是不让皇子处理政事的弊端。”

  “像我大宋这样的对待皇子的方式,继位后,竟然连一个亲信都找不到。”

  “像我太宗文皇帝,那亲信一大堆。外有房玄龄,内有长孙无忌,除此以外,还有魏征。”

  “这才是帝皇之道!”

  “而爹爹你……吕夷简你信不过,外戚你没有,就剩下一个魏征,还能勉强凑合地用一用。”

  “然后,便把吕夷简、外戚,全都视为敌人。”

  “最后,一定是会培养出一群,只会在那里谏这谏那,只会专挑朝廷的毛病,对国事却毫无用处,而却能凭此邀名的无用之人。”

  “这样的国家,真的还能有希望?”

  赵祯真想打赵昕一顿,道:“你是坐着说话不腰疼,那要是让你来,你要怎么做?”

  赵昕便道:“我比爹爹你自信,敢于用人,所以我必然是会像太宗文皇帝那样,可这后代子孙,就未必能有我那样的能力,所以为了赵家的长治久安,所以,先祖便设置了如今的官制。”

  “只是……殊不知,这套官制是把自己人给限制得死死的,却是在对外的时候,一点也不管用。”

  “要想马儿跑,就要让马儿吃草,还要吃豆子,要想打胜仗,就要给将军一定的自主权。”

  赵祯也是道:“然后……便学唐玄宗,把节度使给养大,然后自己亡国?”

  赵昕便道:“这天底下哪有不亡的国。本身希望千秋万代,就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这关键是要看爹爹你自己到底是如何想的。”

  “如果想一雪前耻,打败西夏跟辽国、收复失土,那就得学汉唐,如果只想苟且偷安,那此时的制度,我以为,并没有需要改变的地方。”

  “这一切,都要看爹爹你最想要的是什么。”

  “而且……安禄山要造反,这唐玄宗就一点责任都没有吗?”

  “此时的我们,就如同武后,对内,防备得死死的,把那些能威胁到统治的大唐宗室,都给杀了,反对的官员,也都清除了。”

  “可这样的武后结果如何?”

  “仗就是打不过,当初打得也是契丹,结果好像是全军覆没,还是什么的,忘了。”

  “不过不重要,只要我们学唐玄宗,只需学个二十年,就足以迎来类似大唐盛世那样的大宋盛世。”

  “然后,你说接下来该怎么办?”

  “那就再杯酒释兵权嘛!又不是没干过!”

  “当然,前提是,这当官家的,也得有一定的能力才行。”

  “所以我的建议是……皇子应该参政议政,甚至是执掌军权,而且,爹爹你再给我一个平章事,然后让我去加入政事堂的议事。”

  赵祯:“……”

  “唔……把宰相给废了吧,然后,像大唐一样,只要有平章事的,就可以议事。”

  赵祯随后也是问道:“那谁来决策?”

  赵昕便道:“当然是爹爹你,等政事堂的人议好,然后每人简短地写上几句自己对此事的意见,爹爹你就在后面盖个章就好。同意就同意,不同意就不同意,还有留着不发,拖着,也行。”

  赵祯也是道:“可国事如此之多,那你爹爹我岂不是天天看奏疏,也看不过来?”

  赵昕道:“那爹爹你难道是想既要享受,又不想干活?那就当太上皇!像李渊那样,既不用干活,又能享受,还能生很多的弟弟跟妹妹。”

  赵祯:“最兴来~”

  当然!

  今天赵祯没揍他。

  而是接着,跟赵昕认真地探讨道:“把宰相废了,全部换成平章事,真的行?”

  赵昕:“那就要看吕夷简同意不同意了。”

  赵祯觉得此事倒是好办。

  反正……

  吕夷简都不止一次请求告老还乡了。

  自己到时候直接答应了对方就是了。

  就是……

  这宰相一旦没了,那他要做的事也就多了。

  这自然是赵祯不能接受的。

  见自己爹爹盯着自己。

  赵昕也是毛遂自荐,道:“爹爹,我可以帮你处理国事!”

  赵祯则是回道:“到时候,你再顺便让你爹爹我当太上皇?”

  赵昕便道:“这话说的!爹爹你怎么能这么想呢!我还小。”

  赵祯瞥了赵昕一眼:“那意思就是你要是长大了,就真这么干了!?”

  当即,赵祯就把赵昕给打了一顿。

第78章 这是亡国之兆啊!

  像是不要宰相,然后所有事情都自己干这种事,赵祯当然需要认真地再考虑考虑。

  不过……这群相制,就真的能成事么?还有赵昕说的,要安排一个亲信进去。

  在打完了赵昕一顿后,赵祯又一边摸着赵昕的屁股,一边详细地跟赵昕讨论了一下这事的操作的整个流程。

  赵昕也是小小年纪,便发挥出了即便是大人,都未必能有的作用。

  在这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很快便把一个类似内阁,但又不全是内阁的制度,给定了下来。

  甚至,都开始议论到了,这些能议事的人,不能再让他们在朝中去任职有任何实权的职务了。

  这其实便已经非常像是大明的内阁了。

  只不过……

  考虑到若是随随便便地找几个人来,又不熟悉朝堂的事务,最后说不定还是会把事情给搞砸。

首节上一节69/45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