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信息渠道受限,大家知道的并不详细。
能确定的就是,揭皇榜的是一个少年,具体年龄不清楚。
有说十七八岁的,有说十二三岁的,还有说七八岁的,一个比一个夸张。
救皇孙的过程也是版本不一。
什么御医欺他年幼,一通比试折服所有人。什么皇孙已经濒死,被他一通九九还阳针给救活了。
还有说皇孙已经咽气了,他一颗还阳丹给救活了。
更离谱的是,黑白无常来勾魂,被他给撵跑救下皇孙……
其中最兴奋的就是说书人了,编了各种各样的版本讲述。
什么遭遇冤情揭皇榜告御状,什么揭皇榜救皇孙受重视娶公主,什么神仙受天命拯救皇孙……
百姓还就吃这一套,别管多离谱,都听的津津有味,然后开始传播。
因为版本不同,争论也就出来了,大家都想证明自己听到的是真的,对方听到的是假的。
为此争论的面红耳赤,甚至有人大打出手。
等差役过来一问缘由,也是哭笑不得,教训一顿之后就将人撵走了。
百姓不知道内情,将此事当成茶余饭后的故事,权贵官僚却不同。
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已经还原了部分真相。
为父伸冤揭皇榜,成功救下皇孙。
皇帝设计在牢里守株待兔,抓住前来灭口的凶手,成功扳倒礼部尚书。
这种只存在于话本里的故事,竟然真实的发生了。
但这都不重要,真正让大家惶恐不安的是,此事还没有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赵瑁已经被禁足,锦衣卫正在对他进行全方位调查。
有人认为他咎由自取,想找个普通人背黑锅结果踢到铁板。
有人窃喜,赵瑁及其党羽被清理,就会空出很多位置,自己就有机会了。
也有人对他怨愤不已,自己惹出的祸端,连累到其他人。
赵瑁自己也是懊悔不已,想找个普通人背黑锅,怎么就找了个神童?
对找人的赵尽忠也是愤恨不已,如果不是这个狗奴眼瞎,自己怎么会沦落至此?
到现在为止,大多数人还只是以为,赵瑁是因为杀人灭口才被禁足调查。
没有人知道陈景恪告御状的内容,也没有人知道皇帝的真正目的。
包括赵瑁自己,也只以为自己是因为杀人灭口才露出了破绽。
而这正方便了锦衣卫调查。
王惠迪、麦至德、王志等人,还以为自己没有暴露,开始消灭各种证据和赵瑁做切割。
为了防止赵瑁攀咬,他们还通过秘密渠道和他进行了交流,许诺会照顾赵家老小。
赵瑁也很清楚自己必死无疑。
但他更清楚,若是将所有罪行供述出来,就是夷三族。
尽量隐瞒罪行,既可以保住家人的命,还能在死后为家人换取一部分支持。
所以在一番讨价还价之后,赵瑁同意了这项交易。
他会认下部分罪名,为了迷惑朱元璋,还会供出几个弃子。
交易完成,众人都觉得心安了不少。
殊不知他们做的越多,暴露的也就越多。
五天后,毛骧就带着一份厚厚的调查报告,找到朱元璋。
“陛下,您让臣查的事情已经有些眉目了。”
朱元璋只看到这么厚的调查报告,就知道事情小不了?不了,一张脸已经变得无比阴沉。
“……经锦衣卫查证,王志、麦至德等人皆与赵瑁有所勾连。”
“六部自左右侍郎以下,至少有十七名官吏参与此事。”
“这还仅仅只是私下调查,若将这些人抓起来拷问,必定能揪出更多人。”
朱元璋一张脸已经冷若寒冰:“六部两个尚书,四个侍郎,还有十七名官吏参与。”
“之前那陈景恪给咱说六部全烂了,咱还不信。现在看来是咱错了,咱小看了这群硕鼠。”
毛骧低着头不敢说话,实则心中已经开始兴奋。
锦衣卫从创建之初,就和勋贵官僚站在对立面。他们立功的方式只有一种,攻击官僚。
攻击的越猛烈,抓捕的官僚越多,成绩就越大。
现在有个将六部血洗一遍的机会,他如何能不兴奋。
朱元璋又问道:“陈景恪说的那个商人找到了吗?”
毛骧连忙收敛发散思维,小心的道:
“回陛下,我们将近期所有从山西来的商人排查了一遍,未找到陈景恪所言之人。”
朱元璋有些失望。
毛骧连忙给自己表功道:“不过臣派人悄悄接触从各地来京的商人,打听当地情况。”
“北平、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等十一个省的商人皆言,他们那里有地方征收水脚钱、口食钱、库子钱等赋税。”
“有北平、山西、河南三地的商人言,曾听闻过衙门逼迫当地富户,出钱粮填补粮仓存粮之事。”
朱元璋终于忍不住怒火,一巴掌拍在桌案上:“该死,真当咱的刀杀不得人了吗。”
毛骧忍不住打了个哆嗦,但一想到大功就在眼前,还是上前一步道:
“陛下,再这样查也已经很难查到什么东西了,还容易惊动他们,您看是否可以动手了?”
朱元璋愤怒却并没有失去理智,略微思索道:“没有证据一次抓如此多六部官员,恐会引起群臣不必要的猜忌。”
“这样,先将赵瑁抓起来审问,从他嘴里翘出一点口供,再光明正大抓人。”
毛骧自然秒懂他的意思,下意识的舔了舔嘴唇,眼神里闪过一丝疯狂:
“是,请陛下放心,臣一定会撬开他的嘴,拿到口供。”
至于拿不到口供怎么办……诏狱里还有拿不到的口供?
就算赵瑁悍不畏死,在已经锁定目标的情况下,一份真实的‘假’口供还做不出来?
只要将这二十多人拿下,什么样的口供拿不到?
就不信所有人都不畏酷刑。
而只要有一个人开了口,剩下的人一个比一个招的快。
这时毛骧小心的问道:“陛下,臣想将陈景恪叫过来协助调查,不知可否?”
第13章 思烹狗
让陈景恪协助调查?
朱元璋淡淡的道:“既然你如此淡薄名利,想将功劳让给他,那我就封他为锦衣卫副千户,专门负责此案吧。”
陈景恪发现赵瑁集团并检举揭发,再让他带队去查,那功劳就全是他的了。
副千户的功劳比你千户还大,那还要你毛骧做什么?
毛骧自然能听得出这个意思,打了个哆嗦,“是臣愚钝了,请陛下恕罪。”
朱元璋冷哼一声:“哼,滚吧。”
毛骧连忙退出大殿,直到退出门口很远,才敢擦拭额头的冷汗。
心中非常懊悔,为何要试探皇帝,这不是在找死吗?
是的,方才他就是在试探朱元璋对陈景恪的态度。
如果不在乎,他就将陈景恪抓起来审问,并让他指认攀咬朝臣。
能省却许多调查时间。
如果朱元璋很在乎这个人,他就好好结交。
只是他的小心思没能逃过朱元璋的眼睛,被狠狠的敲打了一番。
殿内,朱元璋看着毛骧的背影,脸上浮出一丝讥笑。
毛骧也开始不老实了,自从锦衣卫正式成立,他就小动作不断。
鹰犬没有了鹰犬的觉悟,也就没有留着的必要了。
这桩案子要从重从严查办,不光涉案的官吏要杀,那些出钱粮替贪官填补亏空的富户也不能放过。
正好借这次机会打击一下地方豪绅势力。
这么做必然会引起官僚士绅的不满,到时就将毛骧推出去平息民愤。
只是瞬间他心中就已经做出了决定。
如果毛骧知道他的一次试探会换来这个结果,也不知心中会做何感想。
想起陈景恪,朱元璋眼睛里闪过沉思之色。
原本因为告御状之事,他心中对陈景恪有所怀疑,认为他在挟恩自重。
甚至皇后的病都是他虚构的。
现在赵瑁集团浮出水面,证明他不是诬告,情况又不一样了。
虽然救皇孙的目的不单纯,但确实为朝廷揪出了贪官。
这是有功于皇室,也有功于朝廷。
且经过调查,陈景恪家族人丁单薄属于普通百姓,祖父还曾经为大明建立出过力。
这清白的家底,又进一步打消了他的疑虑。
这几天,锦衣卫也传来了更详细的信息,陈景恪从小酷爱读书,深居简出钻研医术。
十岁就开始编写医书,也没时间出去结交乱七八糟的人。
关于他是从何处听说赵瑁集团之事的,朱元璋已经相信了陈景恪的说法,就是一个生病的商人闲聊所说。
至于那商人为何会将如此重要的事情,告诉一个少年,也已经不重要。
人心本就复杂,也许他就是一时嘴快想说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