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215节

  “那殿下为何要参与进来呢?”

  以皇太子的身份,直接参与到派系斗争,是很不理智的。

  福清公主回道:“大哥在告诉勋贵和军方,他是和他们站在一起的,从而获得他们的支持。”

  “而且他确实对文官很不满,如此重要的改革,竟然还要搞内斗拖后腿。”

  “你等着看吧,如果文官们还不收手,后面的打击会更重。”

  立国之初,掌握军队的勋贵才是国家的基石。

  朱标自然要表态拉拢。

  难怪他突然给所有人放假一个月,原来是出于这个目的。

  只有自己最单纯,以为他是为了帮助宣传剃发。

  而且他还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徐达和徐允恭。

  自己将他们作为至交好友,没想到到头来也只是一枚棋子罢了。

  这是最让他无法接受的。

  福清公主一直偷偷观察他的表情,自然也看到那一抹痛楚,非常的心疼。

  鼓起勇气牵住他的手,安慰道:“这些都只是我的猜测,不一定就是真的。”

  “而且你还年轻,又要操心那么多事情,才没有留意到这些。”

  “有了这次的经验,以后你一定会做的更好的。”

  陈景恪抬头看着少女洁白的脸庞,第一次发现她竟然如此漂亮。

  强忍着拥抱她的冲动,挤出一丝笑容,说道:

  “谢谢,我没事的。”

  躲在拐角处的朱元璋,看到这一幕眼皮子直跳,差点跳出来。

  被马皇后及时给拉住拖走了。

  老朱不满的道:“你拉我做啥。”

  马皇后没好气的道:“你出去做啥?是责备福清不自爱,还是责骂陈景恪调戏福清啊?”

  老朱也冷静了下来,哼哼唧唧的道:

  “那也不能就这样便宜了他。”

  马皇后翻了个白眼,转而说道道:

  “福清这丫头聪明啊,也懂的藏拙。”

  “什么都看在心里,从来不说也不表露出来。”

  “若不是关心景恪,恐怕这番话一辈子都不会说出来。”

  朱元璋得意的道:“那是,也不看看是谁的种。”

  然后又恨恨的道:“就是便宜陈景恪那臭小子了。”

  马皇后没有理会他的吐槽,而是说道:

  “你说景恪会不会想不开啊?”

  朱元璋也担忧的道:“还真有可能,等会儿你去开导开导他吧。”

  马皇后摇摇头,说道:“解铃还须系铃人,让天德自己去解释吧。”

  然后她就叫来一名内侍,如此这般的安排了一番。

  他们两个在宫里闲溜达,不知不觉走到这里。

  恰好听到福清在开导陈景恪,就躲在一边偷听起来。

  然后就看到了方才那一幕。

  老朱虽然嘴上说着不乐意,也并没有真的折回去搞破坏。

  俩人的婚事都已经确定了,私下拉拉手也不算什么。

  不过这样总归是不好,他当即就做出决定:

  “等过了年就将婚事给他们办了,免得年轻人惹出什么事端来。”

  马皇后颔首道:“也好,景恪的想法是好的,但有些天真。让福清帮衬着点,我们也能放心。”

  -----------------

  另一边,被未婚妻抚慰了一番之后,陈景恪心情好转了不少。

  中午时分,他准备出宫回家。

  马上就要过年,自然是要做一些准备的。

  刚走到宫门口,就见一人迎上来道:

  “陈伴读,家主请您过府一叙。”

  这个人陈景恪认识,徐达的家将。

  看到此人,他马上就明白,上午宫里的事情传出去了。

  大概率是朱元璋做的。

  他倒是想听听,徐达准备如何解释这件事情。

  反正两家也是顺路,去一趟也方便。

  “前边带路。”

  沿途街道上热闹非凡。

  毕竟是应天城,这里的百姓还是比较殷实的,节日的气氛也更加浓厚。

  搁往日,陈景恪肯定会好好欣赏一番,但今天实在没这个心情。

  一路来到魏国公府,在大堂见到了徐达。

  他正埋头写对联,徐允恭则为他打下手。

  见到他进来,徐允恭脸上一喜,然后似乎想到了什么,又有些尴尬。

  一时间竟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陈景恪也没有如往日那般亲切,只是公式化的行了一礼,就站在一旁等着看徐达是个什么章程。

  徐达一气将手中的这幅对联写完,将笔放下,挥手让旁边伺候的仆人都退下。

  然后才说道:“遭到背叛,心里很难受吧?”

  陈景恪坦然的道:“是。”

  徐达说道:“难受就对了,难受才会长记性,知道你这一次犯了多少错误吗?”

  陈景恪讥讽的道:“最大的错误就是不该轻信他人。”

  徐允恭有些着急,想要解释。

  徐达挥手阻止,笑道:“看来你确实很生气……你知道什么是党争吗?”

  陈景恪生硬的回道:“不过是党同伐异而已。”

  徐达失笑道:“而已?看来你很看不起党争。可你忘了,变法也是党同伐异。”

  “朝廷所有的斗争,都可以看做是党同伐异。”

  “你进入这个圈子,就离不开党争,就必须正视、学习党同伐异。”

  陈景恪也不得不承认,他说的确实有道理。

  不管怎么美化,党同伐异始终贯穿政治活动。

  徐达继续说道:“你认为党争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大家打嘴仗,通过辩论说服对方,让对方认同自己?”

  “还是利用各种手段,彻底压服对方,要么遵从自己,要么毁灭?”

第186章 老狐狸们的课

  “党争就是势与势的碰撞,争的也不是对错,目的也不是消灭对方,而是攫取最大的利益……”

  “还有一种是道统之争,更加残酷,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势强的时候,就施展雷霆手段,获取最大的话语权和利益。”

  “势弱的时候就蛰伏,慢慢积蓄自己的势,等待时机来临。”

  “王安石数次拒绝朝廷征召,用三十年养望,就是在积蓄自己的势。”

  “然后一遭为相,就开启变法,强行推动自己的政策……”

  “虽然最后失败了,但他养望蓄势的做法,就是党争的真谛所在。”

  陈景恪不禁想起了前世看过的一部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

  徐阶斗严嵩就是这个套路。

  蛰伏二十年积蓄自己的势。

  没有什么刀光剑影,更没有快意恩仇,有的只是苟且。

  一直等到时机到来的那一天,顷刻间天翻地覆,一举将严嵩父子扳倒。

  可是……这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呢?

  徐达为什么要没头没脑的说这番话?

  徐达看出了他的疑惑,却并未直接解释,而是说道:

  “王安石为相之后,从未试图用嘴说服对手,而是雷厉风行强行推动变法……”

  “因为他知道,大家的矛盾不在于谁对谁错,更不是简单的利益冲突,而是道不同不相与谋。”

  “道理还有辩论的机会,利益还可以妥协,道统之争有进无退……”

  “与其浪费口舌,不如先推行自己的道。”

  “等变法成功,对手自然而然会自己去调整,适应新的法度……”

  “如果失败,则道统毁灭……”

  “你和儒生们的斗争,往小了说一文不值,不就是一个长发短发吗?”

  “但往大了说就是道统之争……”

  “你是不是觉得,这次斗争为何如此简单?儒生们的反抗也不是很激烈?”

  陈景恪点点头,儒生们确实没有怎么抗争。

首节上一节215/9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