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290节

  但可惜,因为理科没有形成体系,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在技术方面始终无法取得关键性进步。

  再加上文管集团独大,对自然科学领域的轻视,朝廷不愿意投入太多资源去研究新式武器。

  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在技术上被西方赶超。

  这是每一个华夏人的遗憾。

  这也是为什么,明朝文官集团被广大网友怒喷的根本原因。

  你们想掌权,想当时代的领导者,这本无可厚非。

  可是在坐上这个位置之后,你们却将整个华夏族群拖拽进了深渊。

  被骂也是活该。

  陈景恪自然不会再坐视这种事情的发生。

  扶持方孝孺,从内部分裂儒家。

  司法独立,为法家思想复苏创造环境。

  这都是在思想领域做出的尝试。

  但仅仅是这些还不够,真正的杀手锏,是自然科学。

  有人或许会奇怪,儒家思想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学科,自然科学是应用学科。

  两者是两条赛道,不应该形成竞争关系啊。

  是的,自然科学本身对儒家没有威胁,但别忘了物质决定意识。

  自然科学的兴起,必然会倒逼思想领域做出改变,来适应新的生产力。

  如果儒家不做出改变,主动去适应新时代,就会被新兴学派取而代之。

  陈景恪并不反对儒家,是法家主导,还是儒家主导,对他来说都无所谓。

  只要他们的思想符合新时代,不要成为新时代的绊脚石,就足够了。

  在任何时候,一门学科想要发展,获得朝廷的支持都是最优解。

  陈景恪自然也要走这条路。

  温差发动机,让朱元璋知道了自然科学生产粮食的能力。

  现在他要通过改良火器,让老朱明白理科对军事的提升。

  军器局大师蒋登贵听闻太孙到来,连忙出来迎接。

  见过礼之后,朱雄英提出要在军器局参观一下,看看各种军械制作情况。

  这是提前计划好的,先不拿出火器,而是参观一下军器局的具体情况。

  蒋登贵自然不敢说半个不字,亲自带领他们参观。

  到了工作的地方,得到通知的工匠们,早就集体跪在地上迎接了。

  看到跪了一地的工匠,朱雄英眉头就皱了起来。

  蒋登贵看的心中就是一咯噔,不会是哪里引起他的反感了吧?

  可是我们什么都没做啊。

  就在他犯嘀咕的时候,朱雄英开了口:

  “传我的命令,给军器局所有人都发一套棉衣。”

  “啊?”蒋登贵惊讶不已,没想到太孙竟然会发出这样一条命令,一时间有些不敢置信。

  朱雄英不悦的道:“怎么,你有意见?”

  蒋登贵连忙道:“不敢不敢,臣……臣是被太孙的仁慈感动到了。”

  然后他转身对工匠们喊道:“太孙有令,给所有人发棉衣一套,还不快谢恩。”

  众工匠们也有些惊讶,这是啥情况?

  但有一点他们很懂,自己得好处了,于是大声喊道:

  “谢太孙。”

  朱雄英顿时觉得,做好事还是挺不错的。

  尤其是徐妙锦崇拜的目光,让他又收获了另一重喜悦。

  陈景恪也不禁暗暗点头,这孩子确实有善良的一面。

  这些工匠们很惨,衣服都是破破烂烂补丁摞补丁。

  有些穿的看起来像是棉衣,但从破烂处可以看出,里面填充的是稻草。

  还很多连这样的棉衣都没有,就穿了一件单衣。

  朱雄英第一眼就能看到这一幕,并给所有人赐棉衣,太难得了。

  蒋登贵等官吏也是差不多的想法,太孙果然如传闻中那般仁厚。

  小插曲过后,一行人继续参观。

  工匠们的手艺确实很娴熟,制作器具的速度又快,质量又好。

  朱雄英等人都非常满意,蒋登贵等人更是自豪。

  然而,陈景恪却说道:“效率太低了。”

第230章 无题

  效率低?

  朱雄英马上听出了画外音,问道:“你想到什么好法子了吗?”

  蒋登贵也很是惊讶,他自然是知道陈景恪的。

  最近一年,关于这位驸马都尉的传闻非常多。

  但最让他关注的,还是滑轮组、轴承和飞梭。

  能想出这种东西,定然是懂手艺之人。

  不过即便如此,他心中也很是不以为然。

  军器局都是最顶尖的工匠,所生产的东西,又是各自最擅长的。

  每天都要生产几十件,这么多年下来有多娴熟可想而知。

  毫不夸张的说,闭着眼睛都能把东西给弄出来。

  他不信有人还能提高效率。

  但他也不敢得罪陈景恪,只是以请教的语气说道:

  “不知陈伴读有何指教。”

  陈景恪知道他不信,也没有多做解释,而是先让人回宫里取一套度量衡工具过来。

  就是他给形学研究班制作的测量工具。

  这套工具,将来会作为理科学院标准器具使用。

  随着理科的发展,必然会成为通用的度量衡工具。

  而眼下他要做的事情,就离不开统一的测量工具。

  所以,他准备先在军器局推广一下。

  等待的过程中,他也没有闲着。

  找来一套鞍辔,让工匠详细为他介绍了结构。

  然后他尝试着将各个结构分拆……

  完成这一步,又挑选了几个普通工匠,让他们每人负责一个结构的生产。

  还挑选了几个人负责运送材料、零部件,还有人负责组装,有人负责质检。

  众人都很疑惑,每人生产一个结构,就能提高效率了?

  陈景恪依然没有解释,也没有让他们立即就开始制作。

  而是等到测量工具取过来。

  让人照着模板制作了几套,分发给他挑选出来的那几个工匠。

  然后要求他们必须按照规格,生产出标准大小的零件。

  是的,陈景恪准备推广流水线生产法。

  刚才参观的时候,他发现工匠要自己生产大部分零件,然后再自己组装成鞍辔。

  但凡知道流水线生产法的人,都知道这种生产方式有多繁琐,效率有多低。

  所以就决定,先从这里着手进行改变。

  流水线生产法,必须要有统一的度量衡。

  否则零件规格不一样,也是组装不起来的。

  所以,他才会让人回宫里取测量工具。

  这还不算完,为了让大家更直观的明白,流水线生产法的先进之处。

  他又找来同样人数的熟练工匠,和流水线普通工匠做对比。

  并且他还提出了奖赏激励:

  “赢的一方,每人奖赏十文钱,当场发放。”

  十文钱,对陈景恪他们来说,根本就不值一提。

  说的那啥一点,十文钱的小钞掉在地上,他们都懒得弯腰去捡。

  可这些工匠们的眼睛,顿时就亮了起来。

  对他们来说,这已经是一笔巨款了。

  忙碌一个月,都不一定能存下十文钱。

  本来只是一场无所谓的比试,现在每个人眼睛里都冒出了火花。

  这个钱,我们势在必得。

  陈景恪对此也非常满意,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不是他不想多给奖赏,而是给的多了工匠们也保不住。

  十文钱虽少,却能实实在在的,落到他们自己的口袋里。

  随着一声令下,两组工匠火速行动起来。

首节上一节290/6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