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392节

  反倒是觉得和狻猊很像。

  不过不管怎么说,陈景恪的目的是达到了。

  确实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使节团在泉州展览了这次贸易的收获,还拿出了一部分进行售卖。

  来自域外的奇珍异宝,着实让百姓们开了眼。

  尤其是拿出来售卖的东西,引起富豪们的追捧,基本都卖出了天价,更是让百姓们兴奋。

  赵秩还让人写了几块牌子,上面简单介绍了几个域外主要国家的风土人情。

  这些来自域外的信息,确实勾起了百姓对外面世界的兴趣。

  尤其是东南沿海的百姓,本就是中国最喜欢冒险的群体。

  或是出于对外界的好奇,或是被那些财宝吸引,很多人都生出了出去闯一闯的念头。

  三天后,使节团再次出发前往下一个目的地。

  这次他们兵分两路,赵秩带领一路从大运河北上。

  耿子茂则带领另一路,沿着海岸线北上。

  沿途的各大港口、各大城镇,全都要去一遍。

  每到一地,都会引起巨大的轰动。

  大多数人都第一次知道,原来大明之外还有如此广阔的天地。

  这不是华夏文明第一次和域外文明接触,相反,华夏与外界的接触相当频繁。

  即便是南北朝时期,也和中亚国家有着频繁的交流,更别提唐朝时期了。

  可是这种交流,只存在于高层和局部,大多数百姓是无法接触到的。

  别说是古代,二十一世纪又何尝不是如此。

  如果没有互联网,大多数百姓恐怕这辈子也无法获知太多外国信息。

  像现在这样,由国家组织的,如此大规模的,向普通百姓展示域外信息。

  在华夏历史上还是首次,带给百姓的冲击也是无与伦比的。

  当然了,受震撼最大的还是随船队而来的外国人。

  以前他们没少听闻关于中原,关于东方大国的传说。

  很多人相信,大多数人保持怀疑态度。

  现在他们亲眼见到了。

  和传说中确实有区别,但依然是他们见过最繁华的地方。

  本来他们以为泉州已经足够富裕的了,等见到了扬州、杭州等城市才知道,什么叫做繁荣。

  当他们以为,苏杭已经是终点的时候,又再次被应天所震撼。

  沿江而卧,虎踞龙盘,数十万人生活在这里……

  这不仅让他们想起了传说中的长安。

  据说是一座百万人的大城市,以前他们不信,现在则不停的自嘲见识少。

  当他们得知,大明的新都城是百万人规模之后,彻底麻木了。

  一般人只关注城市的繁华和富庶,有心人则震惊于大明的文明。

  比如阿扎萨,他一直在悄悄的观察大明的风土人情,想办法了解大明的文化和律法。

  了解的越多,就越是震惊。

  科举?遍布天下的书院?均田制?摊丁入亩?

  这一切的一切,都带给他无与伦比的震动。

  这一刻,他终于感受到,什么是文明。

  他是宗教学者,足迹踏遍了中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国家,却从未见过有如此文明的地方。

  而且对方的文明,不只是停留在纸面上,而是切实的施行了。

  最简单的例子,这里的人更自由。

  百姓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活动,去管理机构申请,可以游遍全国。

  在其他地方,只有贵族和官僚家族才有这样的权力,普通百姓都是被约束在当地的。

  尤其是这种几万乃至十几万百姓,聚集在一起看热闹,更是不被允许。

  除非是统治者为了炫耀功绩,组织百姓聚集。

  而这个叫大明的国家,普通百姓竟然就拥有如此多的自由。

  实在太不可思议了。

  至于其他的权力,就更不用说了。

  百姓头上没有贵族主人,都是国家的公民,拥有法律规定的所有权利。

  就连奴仆,都是契约奴,拥有最基本的保障。

  在信仰上,没有宗教压迫,百姓可以自由选择自己信什么不信什么。

  宗教之间的争执,也多是语言辩驳,而不是诉诸武力。

  当然,对于一个虔诚的伊教徒而言,这里的人对神灵对信仰太不忠诚了。

  可无法否认的是,这里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文明。

  这种和谐的文明,是他在任何地方都没有见到过的,他所知道的历史上,也从未存在过。

  现在,就这么突然出现在眼前。

  作为阅历丰富的宗教学者,他自然知道事情不可能如此完美。

  再好的制度都需要人来执行,剥削和不公肯定普遍存在。

  但能将这些东西写入法律,并作为标准在全国执行,依然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了。

  此时他也终于知道,为何当年自己的祖先,明明建立了强大的萨珊王朝,却还要对中原如此谦卑。

  面对如此强大、富饶而文明的国度,谦卑是理所应当的。

  他现在迫不及待的,想要与这个国度的贤者会面,聆听对方的教诲。

  当然,那位赵秩大使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学者,是那么的博学、谦虚。

  本来他以为,对方已经是大明有数的大贤。

  后来才知道,对方只是薄有才名,在他上面还有很多大贤。

  在大明称之为大儒。

  连‘才学一般’的赵秩都如此厉害,真想看看那些大儒是如何的高明。

  

  每到一地都要停留几天,所以赵秩等人的行程并不快。

  如果不是马上就要过年,他们需要回去给天子贺岁,这一条路估计他们能走两三个月。

  即便如此,也是卡着年关才来到洛阳。

  赵秩出发的时候,洛阳城还没有修建完成,京师还是应天。

  这也是他第一次见到洛阳城,不禁为这座宏伟的城池感到震惊。

  连他都尚且如此,更遑论那些外国人了。

  他们敢对天发誓,这是他们这辈子见过的,最庞大最宏伟的城池。

  阿扎萨不禁想起了传说中的长安城,应该也是这个样子的吧。

  这个国度,真的太强大了。

  听到周围人的惊呼声,赵秩也由衷的感到骄傲。

  这就是大明,我们的家园。

第292章 河西战略

  朝廷并没有为赵秩他们,举行什么盛大的欢迎仪式,就礼部和鸿胪寺派了几名官吏前来迎接。

  其余来迎接的官吏,基本都是赵秩和耿子茂的亲友。

  当然,朱元璋也派了一名宦官过来,表示对此事的重视,顺便直接传几句话给赵秩。

  倒不是有人特意针对远洋使节团,而是国家自有法度在。

  什么级别的人出使,出使的又是什么级别的国家,回来的时候朝廷派相应的官吏去迎接。

  不能高了,也不能低了。

  尤其是朱雄英的外交法规颁布之后,这方面执行的相当严格。

  赵秩这一趟出使,别看规模很大,实际上规格并不高。

  毕竟他这一趟没有什么明确任务和目标,只是出去看一看,顺便赚点钱而已。

  按照规定,朝廷不可能给出太高规格的迎接。

  不过赵秩一点都没觉得被冷落,进入大明后这一路受到的欢迎,皇帝派身边宦官迎接传话,已经完全足够了。

  就在他和亲友叙旧的时候,城门楼上有三个人,正拿着望远镜往他们这边看。

  正是陈景恪、朱雄英和徐妙锦。

  一边看,朱雄英还一边絮叨:“狻猊呢,怎么没看到狻猊。”

  “赵秩太不懂事了,竟然不把狻猊放到最显眼的地方。”

  陈景恪下意识的往旁边挪了几步,示意这人我不认识。

  跟在后面的蒋和牛二虎将头转到一边,假装没有看到。

  徐妙锦嫌弃的道:“那不是狻猊,是狮子。”

  朱雄英连忙说道:“好好好,是狮子……快看快看,那是不是狮子。”

  徐妙锦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一只头上长满鬃毛的猛兽。

  “老师,你看那是狮子吗?”

  陈景恪拿起望远镜看去,确实是狮子,一头雄狮。

  不过体型比较小,脖子上的鬃毛也不是很多,典型的亚洲狮特征。

  “确实是狮子,不过是狮子里体型较小的那一类。”

首节上一节392/6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