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569节

  上一世建国后,国家就是通过修建官厅山水库,解决了北平下游洪涝问题。

  至于工程量大,也在意料之中。

  上一世用了五年才完成一期工程,后续又修了几次,才彻底完工。

  但也只是工程量大,技术难度其实并不高。

  前世修这个水库的时候,国家一穷二白,也没有什么大型机械设备。

  全靠百姓肩扛手挑修起来的。

  这一世也可以采用相似的办法。

  陈景恪已经有了初步的打算,就奔着十年工期去修。

  从草原、东北、岭南等地,迁徙几万户蛮夷百姓过来,再迁徙几万户汉人百姓。

  每家出一个青壮修河堤赚钱,剩下的人分配土地,或者去做生意之类的。

  粮食的问题很好解决,直接从南洋运送,足够保证大家的温饱。

  至于为啥不用奴隶……他有更深层次的计划。

  修水库的过程,就是最好的族群融合过程。

  大家一起生活一起工作十年,等水库修好就再无汉蛮之分,都是汉人都是明人。

  而且水库是他们修好的,对本地自然而然的也就会产生感情,能更好的融入当地。

  至于十年工期会不会拖累朝廷。

  陈景恪找人计算过,影响有,但不大。

  以大明今时今日的国力,还不至于被一个水库给拖垮了。

  

  徐允恭并没有直接去接管神机营,数年没有回家,他有太多的事情要处理。

  朱标直接给他放了两个月的长假,让他好好休息休息。

  不过他可一点都闲不着,作为徐家继承人,他有太多交际要做。

  在这期间要把所有的亲朋好友、盟友之类的,全都转一遍。

  还有一些前来拜访的人,也看视情况进行接待。

  总之,前脚到家,后脚就陷入了人情世故之中。

  陈景恪也没闲着,天竺战略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是很麻烦的。

  太多的事情要提前规划。

  陈景恪作为计划的制定人,事事都要参与进来。

  而且通过这件事情,陈景恪对朱棣的性格,有了更深的了解。

  妥妥的一莽夫,满脑子全是打仗。

  问他如何治理地方,半天吐不出一个字。

  最后干脆一推二五六:“我只负责打仗,治国的事情就交给高炽了。”

  “有姚广孝辅佐,他肯定能做好的。”

  闻言,众人都啼笑皆非。

  只有朱雄英,总感觉哪里不对,但又说不上来。

  朱棣当甩手掌柜,事情就落到了陈景恪和姚广孝头上。

  整个计划,差不多就是他们两个商量着订的。

  不过在说天竺计划之前,陈景恪先给姚广孝讲了帝国计划。

  讲了西域、安西、天竺的总体计划。

  “秦晋燕三国呈夹角之势,将整个安西包裹起来,然后慢慢的消化……”

  “从此华夏再也不用担心陆地上的外敌……”

  听完之后,姚广孝震惊的一度失语。

  好半晌才反应过来,说道:“陈伴读目光之高远,让贫僧心服口服……”

  “您放心,我一定会辅佐世子治理好天竺,并帮助朝廷完成帝国计划。”

  陈景恪很是满意他的表态,点点头转而说起了具体计划:

  “以燕王府的实力,打下天竺没有任何困难,问题是之后如何治理。”

  姚广孝问道:“不知您有何看法?”

第394章 一国两分治

  看着姚广孝那充满敬仰的目光,陈景恪心里还是觉得挺爽的。

  毕竟这可是黑衣宰相、妖僧道衍啊,朱棣时期不可越过的人物。

  被这样的人仰慕,成就感太足了。

  所以,他没有直接说答案,而是决定考一考对方:

  “想必这些年你也对天竺有了足够的了解。”

  姚广孝点点头,自从朱棣决定将封国放在天竺,他就对那边进行了全方位了解。

  如果不是脱不开身,甚至想亲自去看看。

  一旁的朱标、朱雄英、朱棣、朱高炽,也都默默点头。

  这么大的事情,他们自然要全程参与。

  不过他们很清楚,自己只是来旁听最终结果的,真正拿主意的是陈景恪和姚广孝。

  所以都保持了沉默,没有出声打扰两人。

  陈景恪继续说道:“那你就应该知道,天竺被种姓制度笼罩……整个社会犹如一潭死水。”

  “占据大多数的底层人,没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对国家也就没有任何忠诚度。”

  “这也是历代以来,天竺国家战斗力低下的原因。”

  “现在燕王卫队有陆军三万水师两万,拿下天竺没有任何问题。”

  无恒产者无恒心,指望低种姓的人有战斗力,那就是扯淡。

  至于高种姓……他们享福享惯了,吃不了军队的苦了。

  再说,要是战死了,家里的美酒美食美女不就享受不到了。

  所以,他们的军队战斗力低,是有现实因素在的。

  姚广孝再次点头,他有信心靠这五万大军拿下整个天竺。

  朱雄英情不自禁的挺直了胸膛。

  拥有一亿左右人口的次大陆,我们五万人就能拿下。

  大明实在太强啦。

  朱棣表情不变,天下各势力除了北元之外,余者皆不被他放在眼里。

  打个区区天竺,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陈景恪话锋一转说道:“但打天下不容易,治天下同样不容易。”

  “我思考良久,想到了两条不同的治理措施。”

  “其一,推倒重来。”

  “既然天竺施行的是残酷的种族制度,导致占据大多数的底层百姓,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那么我们就让他们当真正的人……”

  “燕王府进入天竺后,推翻当地的高种姓统治,赋予低种姓人平民身份。”

  “还要给他们分配土地,保障他们的人身财产安全。”

  “有恒产者有恒心,得了燕国的好处,想来底层百姓会踊跃支持燕王的统治。”

  “到时候必然箪食壶浆喜迎王师矣。”

  “大师以为此法如何?”

  姚广孝先是惊讶,然后了然,最后面色平静。

  等陈景恪说完,他才说道:“既然陈伴读有心考较,贫僧就直说了。”

  “此法听起来虽好,然……难,非常难,可以说是最难的一条路。”

  “若行此法,燕国恐怕永远也无法统治天竺,甚至大明都会被拖进泥潭。”

  陈景恪不置可否:“哦,为何?”

  姚广孝说道:“天竺的种姓制度源于宗教,是他们的信仰。”

  “而宗教信仰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莫说天竺蛮夷,就算是大明百姓,也有许多迷信宗教无法自拔。”

  “若非朝廷严厉禁止,许多百姓会自愿成为佛道的奴隶。”

  “不让他们为奴,他们还会痛恨朝廷。”

  一个和尚,口口声声批判宗教,实在是很违和。

  但姚广孝说的非常自然,陈景恪也丝毫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朱棣也见多了这种场面,同样觉得很正常。

  只有朱雄英和朱高炽,脸色非常的怪异。

  这大和尚就一点不怕佛祖怪罪吗。

  事实上,真正了解他的人才知道。

  姚广孝信的是自己心中的‘佛’,而不是庙里摆的泥塑雕像。

  他信仰的是佛教的思想,不是虚无缥缈的神灵。

  “大明百姓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天竺蛮夷。”

  “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废除种姓制度,推广华夏思想制度。”

  “只怕那些低种姓者非但不会感激我们,还会视我们为仇寇。”

  陈景恪不禁暗暗点头,这道理前世已经验证了。

  印度在法律上废除了种姓制度,可种姓制依然充斥着整个社会。

首节上一节569/6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