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小卒到万人之上 第229节

  刚走出乾清宫,就见兵部尚书、镇国公牛继宗拿着一份上面粘了鸡毛的军报走了过来。

  牛继宗向太子行了一礼。

  李虎则向这位顶头上司行了一礼。

  太子望向他手中的军报:“什么事?”

  牛继宗:“回殿下,绥远城送来的军报。”答着递上军报。

  太子接过展看,李虎把头凑了过去,大同卫从女真人手中接收了绥远、归化二城。

  看罢,太子递还给牛继宗:“快去报喜吧。”

  牛继宗:“是。”答着望了一眼李虎,这才进了乾清宫。

  “哎,他那个眼神是什么意思啊?”李虎对这种事反应可快了。

  太子一笑:“好了,去毓庆宫,我请你吃西瓜。”说罢,推着李虎走了。

  看着宫里送来的祭品,王夫人显得异常兴奋,也异常激动,她手中的那串念珠急速地转动起来,然后对周瑞家的说道:“告诉戏子们,上些劲,比平时奏响亮些!”

  周瑞家的大声应道:“是。”

  贾母面容凝重,她总觉得这件事情没这么简单!

第300章 被大水冲走了

  转眼到了六月下旬,京城出现了二十年来最热的伏天。一连十天,城外护城河的柳梢都没有拂动过。

  正当午时,骄阳似火,树叶也像被火烧过一样,蔫蔫的。禅在树上叫个不停。

  入伏的天,气候闷热,心里烦躁,李虎光着膀子躺在躺椅上也是睡不着。

  一声一声的蝉鸣搅得李虎心烦意乱,猛地翻身坐起,把一边打盹一边给李虎扇着扇子的香菱唬了一跳。

  香菱迷迷糊糊地望着李虎:“二爷睡醒了?”

  李虎没好气地在她脸上拧了一把,接着下意识在她身上扫了一眼,太瘦了。

  香菱终于醒过来了,脸红了红,然后低下了头,加大了幅度,把风扇到李虎的身上。

  李虎笑了笑,天气又闷又热,就是有冰块镇热也不行,男的还能光着膀子,女的就不行了。不过权贵之家可以穿蚕丝织成的纱和罗,这种面料透气、透汗,不过这种面料做的衣服虽然凉快,却过于透明,穿上后会暴露里面的贴身衣物。

  李虎已经十几天没有去林黛玉院子里了,不是他不想过去,是林黛玉不给他过去,就是晚饭后在后花园碰到了,也只是远远的说两句话。

  想着,李虎从化了差不多的冰块里拿起一块西瓜递给香菱,又拿了一块自己吃了起来。

  这时,卧房外传来了封氏的声音:“二爷,毓庆宫的信。”

  李虎望向香菱:“拿块冰镇西瓜给你娘吃。”说着接过她手中的宫扇自己扇了起来。

  香菱捡了一块不大不小的西瓜乐呵呵的跑了出去。

  “娘,这西瓜可甜了!”

  “你吃吧,娘刚喝了一碗酸梅汁。”

  “娘~你就吃一口吧”

  听着香菱撒娇的声音,李虎笑了笑。

  “好了,不要耽误二爷的事。”

  “嗯。”

  门帘一挑,香菱又乐呵呵的跑了进来,将一封信递给李虎:“二爷,信。”

  李虎一笑:“傻丫头。”接过那封信撕开展看,看不数行,便苦笑着摇了摇头。

  自首辅死后,内阁发生了很大的变动,先是新任内阁首辅落马摔断了腿,辞官养病。这件事震惊了整个京城,一个文官,还是内阁首辅,竟骑马去上衙,怎么看都有问题。不等推举新任内阁首辅,又有两位资历深的内阁阁臣因为各种原因辞官,一连三位大学士辞官,朝野猜测,人心官望,民间更是起了一些不好的谣言。

  若是礼部尚书辞官的消息传出去,不知道会闹出什么样的风波啊!

  李虎叹了口气,文官瞎闹腾,结果折腾自己,这么热的天还要出门,命苦啊!

  李虎站了起来:“琥珀~”

  “哎。”

  “把我官服找出来,我要进宫一趟。”

  在京城此时是烈日高照,在这里却是狂风后的雷电暴雨。

  淙淙大雨中,黄河发出令人心悸的咆哮声,一人来高的涌浪,从河心汹涌拍来,在大堤上激起一丈多高的水花,震得整个大堤都在簌簌发抖。

  雨幕中,无数的民夫和兵丁正在抢修堤坝。

  俗话说,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河南河道衙门大大小小百余名官员被砍了脑袋,让整个河南官场风气得到了整顿,上至河南巡抚,下到微末小吏,全都来到黄河大堤上修堤了。

  北静王水溶、贾政和河南巡抚等人更是吃住都在设在堤上的毡棚内。

  毡棚里,贾政实在是累得乏极了,不一会儿就躺在竹椅上沉沉地睡了过去,顷刻间已是鼾声如雷。

  门帘一挑,周瑞拎着食盒进来了,望着满脸满身泥水的贾政,他的眼中闪过一丝难受的神色,无声地叹了口气,走到贾政身边的竹凳上坐了下来。

  突然,一声炸雷,下地了,好像就炸在毡棚外!

  贾政被惊醒了,他猛地坐了起来,揉了揉眼,擦去嘴角的涎水,掏出怀表就着昏暗的光线看了看,表上的指针停了!

  周瑞说话了:“这表应该是进水了。午时刚过,老爷再歇息一会儿吧。”说着揭开盒盖,从里面端出一个瓷盅,揭开了盖子,“这是刚熬的参汤,老爷趁热喝了吧。”

  贾政:“哪来的参汤?”

  周瑞:“开封府的几位士绅见老爷和北静王爷这几日实在是太辛苦了,便送了几支人参来,专门孝敬老爷和北静王爷.也算是为朝廷分忧了.”

  贾政脸一沉:“为朝廷分忧?他们要是真想为朝廷分忧,就该派人来修堤!”

  周瑞苦笑了一下,说道:“这是北静王爷的事,老爷犯不着与他们置气。”

  贾政微微一怔,接过参汤慢慢喝了起来,一边又问道:“北静王爷呢?”

  周瑞:“说是昨夜刚修好的那段堤坝又崩塌了半边.”

  贾政端着参汤的手一抖:“塌了半边?”

  周瑞面容凝肃地点了点头。

  贾政也顾不得喝参汤了,立马站了起来,然后喊道:“来人!”

  一名差役应声走了进来。

  贾政:“快,立刻叫起所有轮休的兵丁,随我支援王爷去!”

  那差役大声应道:“是。”飞也似的向外跑去。

  周瑞:“也不急这一会儿,老爷先喝了参汤吧。”

  贾政:“油衣!”

  周瑞无奈,只得拿起油衣服侍他穿上。

  贾政迎着扑面的罡风走了出去,一声令人胆寒的炸雷,震得大地都簌簌发抖,惊得贾政浑身激灵一颤。

  暴雨紧随着雷声倾泻而下,贾政的目光穿过天幕般的雨帘,望向河床正中浑浑汤汤的河水,脸色顿时一变,接着一把握住周瑞的胳膊:“河水是不是降了?”声音都发颤了。

  周瑞望去,脸色也是一变:“降好像是降了一些.”

  贾政脑子里“嗡”的一声,颤声道:“决、决堤了”

  远处,“决堤了,决堤了”的哭喊声一阵阵传来。

  贾政猛颤了一下,循声望去。

  一名差役跌跌撞撞来了,一边大声哭喊着:“巡抚大人和知府大人都被大水冲走了.”

  贾政的脸更白了。

  那差役跑到他面前扑通跪了下来,号哭道:“决堤了巡抚大人,知府大人,还有好多人都被大水冲走了”

  贾政:“北静王爷呢?”

  那差役:“.可能,可能也被大水冲走了”

  贾政眼一黑,就要向后倒去。

  周瑞连忙将他抱住。

  贾政:“快,快去救人.”

  赶来的兵丁民夫面面相觑,怎么救?

  贾政一跺脚:“去呀!”

  众人无奈,只得向决堤处奔去.

  和着涛声,轰鸣的湍流声从决堤口发出,黄河大堤决口已有三四丈来宽,咆哮的黄河洪流铺天盖地往这道决口里冲挤,冲过决口扑向大堤那方的土地!

  无数的兵丁,还有许多百姓扛着土包、抬着土包奔来了!

  远远的,水溶和杨启隆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良久,杨启隆说话了:“少主子,咱们该走了。”

  水溶没有说话,“嗯”了一声,跨鞍上马。

  杨启隆跟着跨上了马背。

  水溶又望了一眼决口那一边,猛一挥鞭,那马箭一般向前冲去。

  杨启隆紧跟着策马追去,消失在雨幕中。

第301章 输急眼了

  看着前后翻动的“吊扇”,李虎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只见毓庆宫大殿房梁的每根横梁上吊着一块用水竹编织成的三尺见方的扇子,一共四扇,串在一根小拇指粗的丝绳上,丝绳又都卡在横梁的红木轱辘上,几个小太监捏着垂下来的绳头,一下一下地拉,如同“吊扇”一般前后翻动,扇起一阵阵的风来。

  远处还有几个手摇式的风扇,类似前世的手摇鼓风机,风扇前还摆着一盆冰块,这样扇过来的风就是凉的。

  万恶的旧社会,呸,回去也搞一个。

  太子端起身边茶几上的茶碗喝了一口,放下,接着说道:“.父皇已经准了礼部尚书的辞呈。父皇的反应很平淡,我怀疑朝堂局势很快会迎来重大改变。”

  李虎:“怎么说?”

  太子:“父皇可能会打破朝廷的人事规章制度,启用新人。”

  李虎摇了摇头,启用新人可以打破官场因循守旧的积习,牵制其他各方势力,但风险也不小。

  太子突然想起了:“你那个什么后膛自生火铳打造出来了。”

  李虎:“这么快?”

  太子一笑:“京师军器局汇集了天下最顶尖的工匠,哪怕没有图纸,你只要跟他们讲明白了,他们就能打造出来。”

  李虎笑着点了点头。

  太子叹了口气:“五位内阁大学士,现在只剩下俩,还有一个是刚补上来的。各部衙门的例行公事虽日常办着,公文案牍却没了首辅票拟,全都送去了上书房,等着父皇批阅”

  李虎目光一闪,要是时间久了,皇帝习惯了,会不会觉得有没有内阁一个样,然后把内阁给废了?

  这时,赵通满头大汗走了进来。

首节上一节229/4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