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穿红楼了谁还做梦啊 第271节

  诏书云:“满朝文武及宗室贵勋,无不以‘武烈之能,横推万古,百代以来难有比肩’为共识,朕深以为然。故重申前次诏书:江北军政无不以武烈独断,原九边与山东徐州青海西域之事不需请奏朝廷,可相机而动独断专行,天下不得有异议。”

第四百一十一章 元春:就是没看上我呗?

  太上皇撇了撇嘴,皇帝这次又着急了。

  掌控驾驭群臣就跟钓鱼是一个道理,你老想着提竿翻到容易惊动鱼儿。

  而且诏书下达的多了,实际上反倒会有损皇帝的权威。

  不过也没什么,大孙子说有几年天气辽东就能自给自足养活数百万上千万人口了,用不着再和这些人纠缠下去。

  就逐渐明确大孙子的独特之处,一步步逼着外廷与宗室以及大部分贵勋合流。

  到该解决他们的时候,北方大军南下,那时候,国本就算得上真稳了。

  外廷吵吵闹闹的,后宫此刻也不安稳。

  贾母带着邢王二位夫人,陪着元春到朝天宫西北角门外,不及求见,薛姨妈带着宝钗居然也来了。

  这下王夫人都不高兴了。

  怎么回事,今天还有别人家的女儿也接受了召见?

  薛姨妈就知道这个一心念佛头脑“清澈”透顶的姐姐会有怪话说。

  可这时候她可不愿意给她让步。

  你女儿长得好,我女儿也不差。

  再说这是宫里皇后的懿旨,又不是我故意要来给你添堵。

  宝钗目光低垂,颇觉着赧然无趣。

  她知道自己争不过元春,也没想过要和人家荣府的大小姐争。

  元春看着只是笑,此事既是皇后亲自做主那就不可能是今天就能定下的事情。

  何况薛家没落至此,他们对联姻宗室的想法并不是今天才有的。

  那这还跟宝钗闹什么矛盾?

  是她能拒绝被当做联姻的工具人,还是能不考虑牺牲自己成全家族啊?

  于是,元春抢在母亲开口说话前,伸手和宝钗拉着手,跟薛姨妈说道:“也是不巧了,宝钗今儿和我一起见皇后,若是和别人,许还是有好机会的。”

  薛姨妈一听就明白元春的意思。

  她是说,她们表姐妹都没资格争武烈王府女主人的位置。

  于是薛姨妈也直言:“你们这两个孩子,说来说去到底是咱们这两个家拖累了。我看要不是家里拖了后腿,宝钗还罢了,元春人才品貌哪里不出类拔萃了,怎么当不得个正妃?”

  元春和宝钗心里都想道:“只怕本领赶不上。”

  元春自己很清楚自己的优劣,她人才品貌无不出类拔萃,算得上是有貌有才的女子。

  可就算抛开家世不谈,她也担当不了武烈王府女主人的责任。

  她不会管家!

  若是在一般的勋贵家庭,她有的是手段管好后宅那点破事儿。

  可武烈王府是新开创新建立的王府,相当于一国初开之时那是需要有开创之能的女主人来匹配开创王府的男主人才行的。

  她没这个能力。

  宝钗自知自己也没有。

  若是论作当家主母,她不弱于任何人,而且,这两年随着和荣府的走动,她可没少从贾敏手里学新本事。

  荣侯的心头肉,那还真是要智慧有智慧要胸怀有胸怀的奇女子。

  她是宝钗少有的十分钦佩的长辈。

  她不在意自己给别人家的女儿教了什么,也不在意人家的女儿从她这里学了真本事变得更优秀有什么不好之处。

  她不屑于不教别人只教自己的女儿,她总是会用很恰当的方法来鼓励自己的女儿和别人家的女儿一起学着变得更优秀。

  那可真是个令宝钗心服口服的女人。

  是以宝钗对自己有更深刻的了解,她笃定自己能胜任任何高门大户的当家主母之位。

  可是武烈王府是新开创的一方天地,以武烈战功注定要在十数年数十年作为天下瞩目的焦点和重心。

  在这么一个权力尤其极其敏感的军权集中地,宝钗自问她没有居中镇压后宫、对外协助李征处理错综复杂的事情、同时还要对他那样的人做好宽慰开解并与之逆流行舟共赴前程的本事。

  她没有这个本事,贾敏自认也没有那本事。

  而且武烈性如烈火的性子,侵略如水的头脑,再兼镇压天下的军功,和这样一个人相处,谁能与他相守相得?

  “这位姨母真是好生令人佩服,她那样的胸怀与智慧不知超出我多少,可就算是连她那样的人,也说这位武烈王府上之事倒是小事,甚至与各方诸侯们角逐于朝堂内外也不算什么难题,唯独与他那样的人长相守才是最大的难题。我岂能与人家相比较,又岂能有当家武烈王府之才。”宝钗心想。

  一时王夫人又恼怒又无奈,与邢夫人跟在贾母身后,看着她拉着薛姨妈跟在内侍身后进宫。

  宝钗给元春使了个眼色,她想将自己的认识告诉她。

  不是这样做会减少什么误会,而是这么做对大家都有利。

  元春微微摇了下头让她不要说话。

  进了朝天宫就等于到了内廷,在这里多走一步路多说一句话、甚至头上的步摇摇摆的不好看都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如果这时候和宝钗说话给宫里的人留下不正面的印象,那可就太得不偿失了。

  可宝钗有一事想请教。

  她这两年见过李征给元春写了不少信,总有那么三四次了吧?

  他不支持这个少年玩伴、大约也是初恋大概应该是初恋吧?

  他难道不支持元春入主长春宫?

  “应当不会吧?看他们往来颇为相得,而且比起出身背景,王府更需要一个知心的王妃与之共同进退以宽心怀,这位武烈王还不至于看不出这一点吧?”宝钗心道。

  遂低声蚊讷一般,她悄悄问道:“大姐姐与武烈王书信往来颇多,不曾说起这些事么?武烈王气魄雄伟奇险,大姐姐从容端庄,不至于不谈这些事的罢?”

  元春唇角梨涡浅晕,笑吟吟道:“谈这些做什么,我们早知这些事由不得自己做主,还谈什么,反倒惹得人不快。”

  宝钗当时心里就笃定:“这也是个妖精,他们虽未必有情不自禁之时,也定然有谈婚论嫁之语。武烈正妃是谁且不管,这位大姐姐,她只怕是必然万分受宠的。”

  不片刻见了皇后,二位贵妃荣光秀丽在侧陪同,孙太后却没有来。

  她当然也想参与到此事当中,可她更知道张皇后的心情,这是人家作母亲的人为儿子选内助的权利,她一个老太太非要掺和进去做主算什么。

  只需要等选定之后,她出面看一下做个决定就行了,参与的太深反倒不是什么好事。

  这就让元春很恼火了。

  见了礼之后,元春低垂俏脸目光落地,可她能感觉到张皇后挑剔又挑剔地极其苛刻的目光上下打量着她,分明透露出一个意思:“贾大小姐好大的名气,这也不过如此而已嘛。”

  她还真没感受错。

  张皇后早听说元春“才貌绝佳、十分难得”的名气。

  可今日一见我这心里怎么就总觉着没那么好呢?

  是,长得也漂亮看着端庄的很,气度万千雍容华贵,一点问题也没有。

  可是,这不是跟我这两天想象中的儿媳妇差不多,总有那么一种令我不愉快的缺点?

  什么缺点?

  张皇后实在想不出来,便认为:“定然是有缺点的,否则我岂能感受得到?只是暂时发现不出来。”

  这么想的根源张皇后也有解释。

  “高兴么,这么大的好事,我岂能不高兴得很?这一旦人高兴起来了,眼光也就不明智了,故此发现不了这位荣府大小姐的缺点。”张皇后笃定暗忖,“一定是这样的,必然是这样的。”

  于是再一次上下打量,她到底发现了点缺点。

  张皇后高挑白皙,原本是比较丰腴的女人,她当年可是有江南江北第一美人的美誉的。

  如今瘦了许多,十多年煎熬精神也不如十六七岁那会,可依旧极目所见无人能及。

  如今端详元春的时候,她自然拿自己和二位贵妃与这位大小姐相比。

  比起自己三人,贾大小姐长得倒也没什么不如,那真是个富贵雍容的女儿家。

  可是,她个头不够高!

  ……

  张皇后身高可不低,少说也有五尺五寸(1.76米),二位贵妃也与她相差无几。

  元春个头自然是比不上她们的,大约有一米六八多一点。

  说也奇怪,一米七好像是一个分水岭一般,尤其女子在这条线内外表现有巨大的差别。

  更别说张皇后高出元春将近三寸了,这差距一眼可见。

  倒是淑妃看着挺喜欢,元春丰腴,在她看来有张皇后三分气象,是个做王妃的气派。

  德妃还在细看。

  皇后的孩子,也便是她的孩子,她岂能不尽心竭力。

  只看了好几个上下,德妃实在挑不出缺点。

  元春腴而白皙,端庄雍容,德妃本就喜欢这样的女孩。

  至于个头,要那么高干什么?

  当年本宫若是矮一点,不定连皇帝也能及时从大火中背出来,要那么高提着双腿去打枣儿么?

  这让元春很不舒坦。

  从来没有人这么打量过自己,嗯,那人除外。

  那眼光极狠准,大约初见时,自己便被他扫一眼便看清了。

  若不然,以他的心思之深,那会对人家,也就是他少年时便开始的天注定的伴侣有半分热情,信中还说什么“元春好得很,不必再苛求好了”这样令人家喜欢的话儿?

  可是今天被这三位至尊这么打量,这很让人不爽!

  她忽的想到他在信中说过这样的事,他早猜测得知宫里必然要插手,故在信中戏谑:“若看得过分了,你便问你瞅啥,看她们怎么回答你。”

  想到那人对自己与别人都不同,元春心下喜悦,一时眉眼儿绽放开,果真犹如白牡丹带露迎朝晖,仿佛平地来了春光,连透过窗棂落在脸上的阳光也欢悦了起来。

  张皇后眼睛一亮,这下终于不在挑剔地满意了。

  她当年可也是个端庄优雅,私底下却也活泼开朗的女儿家。

  故见元春眼底颇有一些不快,却有十分羞涩向往之意,哪里还猜不到私下里书信往来中,这荣府大小姐果然被儿子拴着带走了心意。

  遂轻挑眉,张皇后轻笑了起来。

  不快?

  你就得不快,婆媳关系一开始哪家能融洽、谁个能通达?

  遂与贾母王夫人笑道:“你家大小姐极好,我很喜欢。”

  二位贵妃都道:“是有气度的好人家女儿。”

  王夫人大喜,贾母心中大石落定,却在面上浮现出一些惋惜之色。

首节上一节271/3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