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穿红楼了谁还做梦啊 第288节

  而后汉隋(唐初)以关中平原(包括晋南陇东两地区)为基业,以上游高地虎视中原及华北平原而得一时之强盛。

  盛唐以来,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加剧,关中平原不能支撑人口与物力,此盛唐皇室屡屡就食洛阳可知之。

  到五代十国,关中平原再不能支撑一方霸主成就一时基业,加之成都平原又屡屡割据而不能为关中提供人力物力支持,到周世宗柴荣脱颖而出,有一统天下之力时,开封为中心的中原平原成为继关中平原(包括巴蜀之地)之后的第二个龙兴之地。

  到宋末,江南快速发展已臻成熟,是以得中原而不能得江南之金国终不能一统天下,忽必烈雄才大略,以草原中原及西南之力方灭赵宋而成就天骄伟业。

  至前明,千古一帝朱元璋一统天下,马上天子朱棣迁都北都,那是以神州之力而力压草原,使前明有二百年不世之伟业。

  而至国朝,太祖定鼎天下,定都北都,实际上也是延续前明的路子,以倾国之力使天子坐镇边防反击鞑靼。

  这是农耕文明时代的生产力决定的,当打出去留不下的地方只能任凭野蛮人横行之时,天子守国门才是最优解。

  到这时,历经秦汉唐宋元明三代大一统皇朝终于形成的神州(实则为汉地十八省)便成为了宏观意义上的“秦之关中平原”。

  如今,李征横扫漠南打爆伪请,他要用工业或半工业文明治理辽东、并吞草原,有现代时空的大力支持,做到这个并不很难。

  既如此,汉家皇朝接下来要面对的“新时代的六国”是谁?

  大虞皇朝的“关中四关”又在何方?

  目前看,陆地上等解决辽东以北、漠北以北以及西域问题之后,只要南征打死安南,大虞皇朝在北方与西方是不会有强大的敌人威胁的。

  北方以北是荒原,大虞皇朝如果上不去,也没有人能上得去。

  西域及乌斯藏地区是无人区,没有人能从陆地上东侵过来。

  如果李征不继续西征,西边便是安全的,没有人能威胁得了我们的。

  同时,以李征灭高丽、吞倭岛的计划来看东海也短期内不会有强大的威胁,便是有了威胁,以库页岛到倭岛再到琉球形成的前沿阵地也足以预警皇朝。

  然而,南边的形势却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新时代的敌人从海上来了,红毛鬼能横渡大海来到东番并妄图占据,可见他们是有能力有可能从南海对汉家皇朝形成巨大威胁的。

  而海上威胁,甚至远比草原骑兵威胁更大。

  万里海疆,谁也不知敌人会从哪里攻击登陆,已开发成熟的江南地区就如同家财万贯却没有看家护院力量的妇女,随时都有可能被红毛鬼抢掠一空。

  一旦江南为红毛鬼所破,大虞皇朝便会国本动摇。

  “再加上商贾之力茁壮壮大,汉家数千年血脉、五千年法统必将为红毛鬼之法统所替代。商人,哼,商人可是无国无家无道德的群体。”皇帝看过地图心中完全明了。

  北方之事解决后李征还要南征。

  “红毛鬼荷兰人,那个什么东印度公司如今已经在印度与马尼拉建立了根据,须驱逐之,以此地为汉家天下南天门。”皇帝提起御笔在南海之南的群岛上划了一条线。

  西起信度河(印度河)入海口,南抵地图最南端之爪哇岛,东到地图上李征标注的(戏精一百七十度)所在之阿留申群岛。

  “这么大一片海域作为汉家南天门也就足够了。”皇帝琢磨着。

  王承恩不解,既如此,何不将西南天门设立在黑色大陆?

  “那有人。”皇帝道。

  王承恩挠下了一把头发,可是信度也有人啊。

  “是有人,区区红毛鬼一个商社便能拿下,我汉家缺人吗?”皇帝恼怒,一想又点头,“缺人,很缺人,七八千万人口还真不够看的。”

  王承恩觉着这是妄想。

  陆地上那回事还都没弄明白,如今就小青蛙愣扎大海去?

  “你不懂,你看前些天修跨江大桥,那叫工业化的力量。”皇帝自觉自己理解了工业化这个概念便与王承恩说,“这个工业化,如今也才是南都才有么,要是天下稳定了,大江南北都工业化了,是不是?”

  “只怕太远了,隔着茫茫大海,镇守一方的大将都成了气候。”王承恩担忧。

  皇帝好笑不已:“这还没到那时候,朕看着没百余年就不能在那么远的地方永居我汉家子民百万,你还想得那么远?再说到时候便是边将造反,或者割据远方,那能有什么?他们割据之地不也还是我汉家之地?”

  他在这方面看得很开,与王承恩坦言:“大虞皇朝能有三百年国运,皇虞李氏也对得住圣母娘娘与炎黄先祖了。但若是在大虞皇朝区区数百年国祚下,汉家儿女远涉大海,于神州之外万里之地定居,那这些地方可就永远有我汉家‘天许之地’法理了。我们如今无法控制那么远的地方,五百年一千年以后呢?”

  他语重心长叮嘱:“你先占了这地方,如今虽不知那里能涨出什么来,可千百年后谁知道我们子孙后人能在那里种出什么。譬如江南,秦汉那会多荒凉啊,孙权占据了江东也没有北伐之力。然如今是什么样子?”

  王承恩称赞:“皇爷必可为千古圣君。”

  “你想着成圣君往往就成了个昏君,这些事想不来。”皇帝乐呵呵道,“千百年后,若是有子孙后人与别人争,于万里之外指着信度河说,这是我家祖宗打下来的,我们已生活了一千年,自大虞皇朝隆治皇帝那会子就是我们的了,朕也就满足了。”

  他近一步宽解道:“不要想什么天下永远谁家做皇帝,更不要想万世一系。什么是万世一系?汉家子孙坐天下那就是万世一系,然自古国祚承运之人莫过于汉刘,然如今刘邦子孙又何在?自古没有万岁的人,也就没有万世不变的皇权,看开些,一代人做好这一代人的事,能留名于青史,还不是骂名,那就足够了。”

  王承恩不敢多言。

  “不过话虽如此,谁又不想万岁不死,哪个朝代又不想万古长青?”皇帝提笔,“得给阿罴写信,不论东征还是北伐都不能着急,慢慢来。”

  李征接到密信便挠头。

  皇帝比他想的狂啊。

  纳印度入我怀抱?

  这事儿想想就麻烦,那块热土上人多事儿精多,真要吃下那块土地,没个十万万人口达不成。

  不过,若是以中南半岛为跳板,在人口充足的条件下,吃下那块土地也不算什么太难的事情。

  要不试一试?

  海兰珠正收拾行李,明日便要出发去沈阳,李征的个人物品她如今管着,包括那把熟铜锏。

  见李征少有的面露难色,海兰珠凑过来一瞧,皇上想在万里之外装一道大门?

  “若可去,何不去?”海兰珠道,“打爆女真之后,漠北才多少人,他们能挡得住?若打爆漠北诸部,以辽东为粮仓,北方稳如泰山,大王南征信度不难罢?”

  李征侧目,最近你也学了点本事?

  “为何定辽东非定草原?”李征遂考察她。

  海兰珠笑道:“辽东若定,并以之为大粮仓,威胁只来自三处,一为高丽,二为北海倭奴。这第三么,自然是漠南漠北,不平定草原并纳入版图,草原人但凡形成势力,必南下或东进。黄台吉能自沈阳出兵漠南,草原自也能东侵白山黑水。”

  李征喜悦,称赞道:“所见十分高明,你可为文书了。”

  海兰珠喜道:“若如此,则定辽、吞高丽、灭倭奴、收草原,自此天下一家。”

  “想的多了,高丽有汉人数十万自可纳之,倭岛若可聚之,须一个不留。”李征点了点东海,“这里不需要杂音,一个杂音也不要。”

  海兰珠心头安稳并不担心。

  倭奴罢了,灭了便灭了有什么可惜的。

  我们草原人都是大虞皇朝皇帝的子民,与这些外邦蛮夷岂能一般。

第四百三十八章 这算不算截胡?

  隆治五年八月,营口修建完成,依旧是边城模式,以泥土筑造城墙修建城池,城内设立官衙。

  然营口城修建的十分广大,三岔河入海口沃野千里,上好的农田李征不舍得破坏。

  故以复杂一些耕种潜力有限之地,选周长三十里而筑造成土城。

  城墙高三丈,厚两丈,城内官衙之外设立居民点,可轻松容纳数万人。

  周围有汉女真蒙人来投者,选其中勤劳质朴者,李征自己掏钱买了城内屋舍赐之。

  忐忑不安的蒙人女真人见果然选取的都是公认勤劳质朴的,而不是只选汉人,一时千家万户欢呼。

  城外环境也不差,为防止万一,以及防备这年代到处乱窜的猛虎狼群,村镇居民点也用挖掘机挖出护城河,里面用挖河沟的泥土堆砌起院墙,村中青壮每日都要轮流上墙头门楼值守。

  至于农业生产,因耕牛不足,李征将一百户村民分一组,五组为一村,一村得耕牛十头、挽马十匹,设立村部,以道德高尚、做人公平者充任。

  依旧是不问哪一族,只要道德好公平决断事务,一律以每年一千斤粮食聘任为村长。

  距离城池太远的,便十里一村,按照“抚顺新政试验”推广的本分田与皇庄帮闲酬劳安抚民心。

  另村镇一般都设立在新修建官道两侧,按照道路分区,若一年内一个村保证各自协助守卫的官道没有人为地损坏,年终全村在皇庄干活的人还可以再犒赏粮食若干。

  不多,一个五口之家分得百余斤还是有的。

  但这样可节省太多精力,村部也可做沿途驿馆与运兵站,每一个村村长都兼任兵站粮长负责从皇庄领粮食发给路过军队。

  但村长也要负责分散宗族。

  这条法令根本没引起民众反对。

  宗族势力有多坑老百姓都知道,便是一些宗族小宗也坚决支持朝廷新政,尤其不让宗族掌控村里的权力。

  另外,每个村还设立教师一人,负责全村扫盲教育。

  不是负责学生教育,是全村扫盲教育。

  扫盲有多好,李征最清楚。扫盲有多难,李征也最清楚。

  他最敬仰的老师说这么做是对的,他认为是最正确的,故不计代价他也要做,哪怕把大北方的资源全卖给现代换粮食,他也要坚决做扫盲教育。

  所以这村学与教师李征格外重视。

  就是蒙人与女真人很讨厌,凭什么汉人只学汉字,我们还要学劳什子蒙文与女真文?

  因为这事儿不少人天天往平山跑,吃饱喝足就说这样不好。

  李征只好从善如流,命各村教师注意尊重每户人家的意愿,人家不愿意学蒙文女真文,那也不能勉强。

  教师压力巨大。

  可哪怕有功名的辽东底层文人,就没一个不愿意吃这碗饭的。

  每月三百文大钱、八十斤粮食而且必须是大米或麦子,皇庄直送上门,而且决不允许弄虚作假,但凡敢有人弄虚作假杀无赦。

  这是物质,教师的地位也足够高,村里开会教师必须参加,将来每年府县主管教育的教谕考察各村脱盲教育成果,成绩好的村,教师须去县里甚至府里参加“议事台大会”。

  还有,教师的配偶可有一人领取该教师一半的报酬,将来村学扩大后考察合格,可优先被录取为教师。

  同时,教师在村里也有自己的土地,每年寒暑假时须到皇庄授课,这又是一笔报酬。

  不过,各村将来还要设立一个郎中铺,这让许多人十分反对。

  太花钱了,哪有那必要。

  若是要看病,官道那么宽广,去县城不就行了?

  根据各方意见,李征暂时放弃在各村设立药铺想法。

  不是没那个实力供应,而是目前没那个多人才。

  红娘子都快累死了,如今才培养出不到三百个还算看得过去的军医,海兰珠都嘲笑他们是蒙古郎中。

  李征也只好暂时放弃这个想法,但他知道距离县城太远的村镇,一定会逐渐形成集市。

  于是,李征谕令各府县,若有本领不错的郎中,可选送中军接受培养,将来愿意在形成集市的地方坐堂问诊者,官府出资修药铺、三年免税、五年半税、十年官府免培训费,子弟赴军中学医有第一优先权。

  谕令才发出不半月,李征准备动身返回沈阳时,辽阳知府阿巴泰送来三十多个郎中。

  此人才能不十分卓著,但办事胜在用心。

  他考察过这些人,有本事的才送来,本事不够的先留在辽阳准备初步培训。

  另阿巴泰还送来上百个读书识字的书生,年纪最大的都七十多了,朝廷特别恩赐秀才出身。

  年纪最小的才十七八岁,刚成亲,阿巴泰本想选到知府衙门送去给黄得功学种菜技术。

  如今李征以行政谕令要求选教师,阿巴泰就先给军中送来了。

  “此人政事熟练后,可以之为中原大府知府。”李征与吴克善夸赞。

  吴克善刚从海上回来,据说又吐了一路,好在医疗完全跟得上,没出什么大问题。

  见李征夸赞,吴克善道:“努尔哈赤的儿子虽多有不良,但没几个废物。”

首节上一节288/3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