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穿红楼了谁还做梦啊 第345节

  不错,或许二圣这一次就是要等东南海贼集合起来,朝廷里六王六公以此为底气试图阻止皇帝新政与武烈南征。

  到那时,武烈中军在海上是打不过东南海贼,可若是在陆地上呢?

  杀八王六公,待平定安南叛乱之后,武烈中军入浙南福建等地寻求与之陆战之机。

  海盗也好海商也罢他们能挡得住横扫大半个天下的中军?

  将他们赶到大海上,海商还能有源源不断的财富支持海盗集团?

  有这个必胜保证,八王六公便可以诛杀。

  在南都,乃至在整个江南,他们是有实力威胁到皇帝。

  可真要两军对垒,皇帝有天下共主的大义、中军有百战百胜的实力!

  这样的局面,八王六公如何破之?

  他们敢公然露出獠牙以阻挠南征来威胁皇帝,皇帝付出一部分代价便可诛杀他们。

  那这时候与八王六公往来的人,到时候岂能有个好?

  “你考虑的对,这个关键时刻我们贸然参与到这些事里面去,倘若胜了,你我也不过是获得一点残羹冷炙,我们与这些贵勋可不是一路人;但若他们败了连累到我们,我们可还有旧账没请算呢。”祖大寿赞佩,“好在有你这么一个明白之人,我方不至于鲁莽出错酿成大祸。”

  吴襄不接这个话题。

  谁不想抢到头功?

  他也渴望马上站队、从而获得目前看起来在江南与东南最有实力的八王六公与部分文官武将阵营里将来分得最大胜利果实的机会。

  可思来想去他不敢轻易便下此决心。

  八王六公看着的确最强,可他们最大的软肋就是自己,而且被捏在二圣手里。

  真要是撕破脸,以如今北方平定局面,二圣大不了回北都御极临朝。

  故他们完全可以对八王六公大开杀戒。

  那么要投靠皇帝做个忠臣呢?

  吴襄自己都知道他不是什么大忠臣,他和祖大寿要在二圣驾前有个分权力的地位,内阁三个人第一个不会同意。

  两个吃着闷酒的老将足够代表一大批朝廷贵勋与官员。

  二圣对此也看得非常清楚,但有了李征掌握军队并镇压群雄,他们这一次没想妥协,反而要进攻!

第五百一十章 乱拳有时最管用

  下山的路上,远远可见福王鲁王与几个贵勋正进午门。

  “慢些走,咱们一家也散散步,让他们等着。”太上皇说。

  李征自然没意见。

  皇帝遂提起一个事情,爵位改制中他发现了一个问题。

  “当今朝廷所用爵位封号与大臣谥号有个问题。”皇帝纠结,“现如今,朝野内外文臣士林追逐文臣顶级谥号,武将虽不至于不想求得武将封号谥号,然武将毕竟低了文臣一头。”

  “这是应该的,武将若占据权力中枢,一个朝代也就该灭亡了。不要事后诸葛亮看待北宋,结束五代之乱而开创文治鼎盛时代,人家没那么不堪。”太上皇道。

  “这是没有问题,问题是,忠字开头的封号与谥号,最多与武将封号谥号齐平,皇室封号谥号次于外廷,这并不利于集权。”皇帝为此很恼火。

  文臣很少能封王,封王必须要有巨大的战功。

  遂文臣基本上放弃了追逐封号的机会,他们将谥号看做了最顶级的荣耀。

  谥号之中文字打头的自然最高,文正与文贞这样的顶级谥号获得者,永远比武字打头的尊贵许多。

  这倒是应该的,可是忠字打头的,如今越来越有没落的危险。

  这是皇权被不断侵蚀的外在表现之一。

  这很有用,士林与文臣集团对皇权的不断侵蚀,使得皇庄这一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在江南根本推行不了。

  皇帝这么说,太上皇多少有些不快。

  皇帝还是太天真了。

  一项政策的推行看的不是这些虚名,谁掌握着军队谁就是拥有神器的王者。

  哪想皇帝又道:“我知道这是此前皇室实力不济,且宗室掣肘。如今有了机会,我想着把皇庄政策推行下去之外还要将名分抓在手里,名誉与实惠我都想要。”

  “你看呢?”太上皇欣喜便问李征。

  李征想了片刻委婉地道:“实则不难。”

  哦?

  太上皇也惊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文臣与士林对虚名的固执甚至比阻挠皇庄的推行还执着。

  “皇庄推行本质在于打破现有江南地主庄园与士林密切融合之经济现状,取而代之以具有中枢统筹地方转移支付之新型组织生产与分配制度,附带一个重新组织社会生活方式而已。其根本,并没有那么深奥,说来说去也不过民众掌握在谁手里。”李征道。

  皇帝想到如今辽东与漠北的现状,隐约便明白了。

  人都想过好日子,倘若民众得知辽东分土地并以法律形式予以保护,最底层的人口自然会迅速向辽东汇聚。

  不过这个法子太慢,而且也很容易被江南地主武装掌握。

  要想移民,就得和地主与文人武装谈判。

  皇帝不想让这些人把手伸到辽东。

  “这需要一个激烈的方式,打破江南壁垒森严的地主庄园。”皇帝了然。

  这种暴力摧毁很伤民本,那就不能让中军趁着败东南海盗于东海的机会上岸抓人。

  皇帝想到了一个好机会。

  “说封号与谥号。”皇帝催促。

  李征笑道:“陛下聪慧无比,岂能不知与他们争文正与忠武孰高孰低,终究争不出一个好结果来。与其与之争吵,不如掀翻桌子。”

  皇帝茫然不懂,太上皇也没想明白。

  掀桌子我懂,可这张桌子怎么掀?

  “文楼供着历代名相文臣,那是文臣士林毕生追逐之目标。其中又多有还有子孙后代流传至今之人,凡有家传,则有‘忠孝节义’,这是他们认为之圣贤夫子流传给他们的。这些家族历经数百年上千年,岂能没有写龌龊。”

  “其有龌龊,便先祖缺一个‘传家无方’。既传家也无方,岂能毫无瑕疵?既都有一些瑕疵,那顶级的嗜好便有待商榷了。”

  “如此一来文臣士林要想维护这些文人毕生敬仰之典范,便只好颠倒黑白‘亲亲相隐’。待他们忙着为先人文过饰非,我大虞皇朝追封认可这些历代文臣,他们为追求‘名正言顺’便只好乱上添乱登门恳求。”

  “到那时,天子以‘忠义仁孝、文武中和’审查这些死人,无非是赐一座牌坊、给这些腐朽家族增添些‘门楣之光’罢了。毕竟,这些死人后人可是要在国朝生活的。到那时,是否忠孝仁义,只凭圣天子乾纲独断。”

  “而若隆重加封诸葛武侯,赐以国朝恩荣、加之忠武封号,其余历代文臣均次一等,那么外廷便是不追逐,那些死人的后人又岂能不为先祖争取国朝隆恩?”

  “到那时,他们自己先乱上一乱,圣天子只需以《三国志通俗演义》与民间三国评话相结合,花点钱广告天下,诸葛忠武之名岂能不为路人所知。”

  “若如此,他们乱他们的,陛下推行陛下的,他们内部又本身是渴望追逐此恩荣的,不出数年,该认输的自然是他们。”

  李征这番话说来,皇帝便明白了他的对策。

  不过是“釜底抽薪、胡萝卜逗驴”,如此简单。

  遂笑道:“可以试一试,不过他们若强烈反对?”

  “陛下有百万雄兵枕戈待旦,他们哪一个强烈反对?”李征道。

  皇帝眼珠转了两圈,明白了,但不能这么直截了当。

  得先设法打趴下他们,让他们怕了他们才会对皇帝的封赏趋之若鹜。

  等到他们趋之若鹜,再放出国朝追封历代先贤之计。

  “这也不难办,不过是东南海战之后,使江南地主与士林至少能够深刻影响到的溃兵聚集起来,与外廷贵勋沆瀣一气拧成一股绳罢了。东海海战在前,将敌人聚而歼之于江南在后,总体上胆怯如鼠之地主也就只好跪地乞降了。”皇帝暗暗心道。

  太上皇知道他的心思,但想了一下,看了李征两眼,天下精锐集合起来也不够这小子打的,那冒险一点怕什么?

  遂提醒:“可以先从重新整顿文庙开始,文庙也有许多人名不副实的嘛。”

  这叫给文臣与士林先给点小小的甜头,同时也是初步制造分歧。

  恰当的时候还可以打乱之前历代以朝代为标准的文庙历代名臣的座次,文臣士林传承不同自然腰围各自的宗派祖师爷争取更高的地位。

  那他们就得先吵起来,必要的时候皇帝还要从中挑拨一番。

  你家祖师爷也不很差啊怎么排名这么低?

  你家祖师爷文章写得多好,怎么居然比别人家的祖师爷排位次那么多?

  “这里有个小问题,若他们不接招呢?”太上皇挠头。

  不等李征出谋,他又愤然道:“张居正这人,当年给他的封号与谥号本该是忠文,他死活不愿接受,临死求了朝廷,得了个文正才瞑目。”

第五百十一章 白虎殿再激诸王公

  张居正还是那个张居正,富贵张扬而立身于文官士林之中。

  他死后原本太宗皇帝给他早早定下的“忠文”谥号,在他临死之前突然上书恳请改为文正。

  就是这么直接,他的最后奏章明确写着“愿生为辅弼,死谥文正”,一点也不客气。

  “那才是张居正。”李征心想。

  若非太宗皇帝也是开国帝王的身份,张居正未必就不能以开国宰辅身份“摄政”。

  最后要了一个文正的谥号,这是他给李氏皇室挖了一个坑。

  同时也是给文官集团争取到了一个分化皇权的突破口。

  开国宰辅都不要的忠武忠文封号,想尽办法忍者最后口气所要的文正谥号,那是给天下文人做了一个天大的表率。

  太上皇为此始终耿耿愉快不肯释然,愤然半晌,到了玄武门又问起外廷若不接招怎么办。

  “给历代顶级名将加忠武封号、次一等加文忠,诏令往后此二等封号之内不增加供奉,将忠武封号就此不封。”李征说。

  “那只怕不行吧?”皇帝错愕,“武将加忠武自然没问题,可是文忠之类岂能加于武将?”

  李征启奏:“陛下,自古统军之君莫过于唐太宗,他庙号为何是文皇帝?”

  “对啊,杨坚一个篡位之君都能立庙号为文,武将加文忠算什么?那就这么办!”太上皇顿时乐了。

  皇帝若有所悟,对啊,朕是大虞皇帝、天下共主!

  总是被文人制定的这些规则约束起来算怎么回事?

  他思维顿时越发开阔,一时想到了又一个妙计。

  古来谥号文正文贞的那些名相,比得上诸葛武侯分毫?

  既比不得,追封诸葛武侯忠武封号自然要比一箩筐的文正文贞获得者高级。

  若有人敢质疑?

  秦名将武安君白起都追封成文正信不信?

  还有什么尉缭子,吴起,他们也可追封文正啊。

  不服?

  那你倒是说这些人写了书并流传千古了没有,你总不能否认兵书也是书啊。

  揣着这个想法回到宫里,内侍启奏八王五公在奉天门外求见。

  皇帝一想今天难得心情放松,索性也没有什么军国大事非要去文华殿商议,便传众人到白虎殿见驾。

首节上一节345/3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