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阁老,司礼监掌印太监黄公公来了。”
四人猛地站起来,出堂迎接。
一身蟒服的黄锦脸色平和地走了过来,拱手说道:“咱家叨扰四位老先生了。”
身为首揆的徐阶站在最前面,拱手问道:“黄公公此来阁房,可有什么旨意?”
“徐老先生说着了,咱家是来传旨的。”
徐阶四人全部跪倒在地。
“荣淑康妃杜氏,孝慈恭顺追封荣淑恭顺康皇后。
皇三子朱载承以宽厚,躬修玄默,天资纯粹,大度宽仁,当承乾纲。除裕王,立为太子,以备国储。
嫡长孙朱翊钧,智谋宏远,聪明文武。宜膺祧庙之尊,承天序之隆。保有邦无疆之休,垂百王不易之典。立为皇太孙。”
第83章 会做生意的杨金水
松江府上海县城。
赐飞鱼服、领御用监少监衔、捐输赈济统筹局会办兼坐领东南办事处杨金水,一身衫,头戴网巾,站在县城东门城楼上。
身边跟着上海县知县李三江,兴瑞祥、德盛茂、联盛祥三商号总掌柜张景元,杨德治,王飞麟,统筹局东南办骨干人员,其它关系密切的商号东家掌柜,大约二十余人。
举目看去,吴淞江和黄浦江在前面不远处汇集,岸边码头上停满了船只,桅杆如林,无数的挑夫如蚂蚁一般,在上下货物。
杨金水感叹道:“这可是块风水宝地啊。”
“杨公公说的是。前宋年间,上海设有上海务,专事征收酒税。当时这里有上海浦和下海浦,司税务设在上海浦,才得名上海务。
松江大行棉布,这里成了贩卖转运中心,渐渐由上海务变成上海镇,前元至正年间,上海镇从华亭县析出,成立了上海县。”
“三江学识渊博,典故信手拈来。”杨金水哈哈大笑。
李三江是自己人,是统筹处培养出来的“老人”,而且是难得的举人出身。
为了上海大开发,特意把他安排到上海县为知县。
杨金水转头看着众人,又问道:“你们知道为什么世子点名把统筹局东南办以及兴瑞祥、德盛茂、联盛祥三商号的总号迁到上海县来吗?”
众人对视一眼。
兴瑞祥总掌柜张景元开口道:“杨公公,因为上海县地处松江府,这里是大明棉布产出最多的地方。又背靠苏州、湖州、嘉兴和杭州,丝绸出产丰盛。”
联盛祥商号掌柜理王飞麟说道:“杨公公,在下想应该是这里通海。黄浦河在前面汇入吴淞江,吴淞江出吴淞口入长江。南京龙潭的船厂,还有淮安的船厂,移了一大部分在那里,现在成了南直隶最大的造船厂。
宁波、泉州等船匠也移了一部分过来,专工建造两千料以上的海船。”
德盛茂总掌柜杨德治捋着胡须答道:“上海的吴淞江通苏州太湖,黄浦河直通嘉兴杭州。又在长江口上,江南的茶叶瓷器,湖广的粮食和茶叶,川蜀的锦缎和铜器,都可顺流而下。
海外运来的货品,也可逆江而上,散于江南、湖广和川蜀,或走运河北上中原,南下两浙。”
李三江悟到了,连忙补充道:“通江达海,杨公公,因为上海城通江达海。”
杨金水赞许地点点头,“对的,通江达海。上海面向东海,背靠长江运河,附近又盛产棉布丝绸,占据地利。现在统筹局东南办和兴瑞祥、德盛茂、联盛祥三商号移驻过来,就是要聚起人和。”
李三江和张景元、王飞麟、杨德治心里默想,天时就是世子殿下了。
上海能得天时地利人和,确实是块风水宝地。
“三江,上海县规划案,你看到了吗?”
“回杨公公,在下看到了。城东靠近码头那一片,定为仓储区,上海县正在招募民夫,按照营造标准,修建仓库。
这一片,定为商贸区,未来大明各地诸家商号都会入驻这里。兴瑞祥、德盛茂、联盛祥三商号将会修建最大的三栋楼房,以为典范。
在下先谢过三位总掌柜了。”
“李知县客气了。我们来这里也是发财来的,何谢之有啊。一起发财,一起发财!”
张景元三人笑呵呵地答道。
“兴瑞祥、德盛茂、联盛祥三商号是东南海商翘首,你们来了,其余的商号都会跟进。除了们的商号,地方的世家会在周围修建酒楼。谈生意嘛,怎么能少得了这些。”
众人轻笑。
李三江手指头在那片地方圈了圈,“.这一片会变得寸土寸金。现在上海县已经拍出一百六十五块地皮,营建码头仓库以及修葺城墙的钱,都有了,必须得感谢三位啊。”
张景元三人笑着拱拱手。
大家都是自家人,不必客气了。
李三江继续说道:“吴淞口修建一处可停泊三千料以上海船的码头。
两千料海船可逆吴淞江直到上海县城。但是三千料以上的海船,再停过来,船来船往的,就过于拥挤了。
而且黄浦河、吴淞江多河船,川流不息,数量繁多。三千料以上海船再逆江而上,很容易撞到这些河船,不妥当。
此前的吴淞江所,与宝山所合并,成为隶属与浙江水师的水寨,拱卫吴淞码头和上海县的水路安全。
还会在那里成立直属市舶司的关税缉查队,配置哨船,巡逻稽查.”
李三江说完,杨金水继续说道:“经营上海县,是未来五年间,统筹局东南办以及兴瑞祥、德盛茂、联盛祥三商号重中之重的大事,世子殿下寄予了重望。
大家千万马虎不得。”
“是!”
杨金水又说起另外一件重要的事,“东南工商实业,经过诸位的努力,产出翻倍,上缴的课税也翻倍增长。为国解难,为君分忧。皇上和世子也赐下了恩典。”
众人连忙拱手对着北面,齐声说道:“臣等谢皇上天恩。”
张景元、杨德治、王飞麟被赐征仕郎,东南办得力骨干,其它“纳税卓著”的商号东家、掌柜们,被赐将仕佐郎到修职佐郎不等。
商贾被赐文散阶,确实难得,属于祖坟冒青烟了。
杨金水扫了一眼众人,继续说道:“现在东南工商,发展到今日,咱家感觉走到了一道坎上。诸位,有没有这种感觉?张掌柜、杨掌柜,王掌柜,你们说说。”
张景元与其他两位同伴对视一眼,开口道:“是的。经过两年多突飞猛进,这几月我们确实感觉到后劲不足,想继续往前拱,不负皇上和世子的期望,可是现在付出十二分力,却只收获到三分。”
“张兄说得没错。以前我们付出十二分力,至少能收获八九分。现在呢,有三分收获,我们还窃喜不已。”
其他人也七嘴八舌地附和着,说的意思都差不多。
杨金水开口了,“你们说得这些,咱家去年也深有体会。只是苦思冥想,却不知道根源在哪里。”
众人都默不作声,静静地听着。
大家都知道,杨金水虽然是内官,残缺之人,但在做生意这方面,可以说是在场所有人之中最厉害的一位。
这两年,就是因为有他在幕后掌舵,兴瑞祥、德盛茂、联盛祥三商号才会迅速做大,然后迅速整合了东南海商贸易,把它做成了一桌丰盛的欢宴,进而把东南的棉布、丝绸,以及江南湖广的茶叶瓷器,岭南的白糖等生意,全部带动起来。
东南商界,有人可以鄙视他是阉人,但是没人敢否定他做生意的本事。
现在大家都感觉到各自的生意发展遇到了瓶颈,也都希望能够从他的嘴里得到解决的答案。
在众人心里,要是杨公公都想不出好办法来,那天下还有谁能想出办法来?
看着远处熙攘的码头,如过江之鲫的船只,从海内外各地装载来财货,堆积如山。
看着大片大片的工地,无数的商号、酒楼、仓库拔地而起,勃勃生机。
可是大家的生意卡在那里,陷入了停滞,怎么办?
苦恼啊!
三更,继续厚颜求票票!
第84章 你爱银子吗?
杨金水继续说道:“于是我写信向世子殿下请教。往来两封信,殿下知道我所言困境后,指出了东南工商发展遇到困境,根源可能来自两个问题。
一是市场的问题。”
“市场?”
众人表示非常疑惑,市场?它是个什么玩意?
“市场就是能买卖货品的地方,比如安南,卖出稻米,获取铜钱白银,再来买我们的丝绸;又比如西洋,西洋佛郎机等人从别处换取到白银,来找东南买我们的丝绸、茶叶和瓷器。
大家可以把它理解为可以捕捞的鱼塘或海域,再广袤肥沃,但是你能捞到鱼上来才行。”
众人点点头,对杨金水的解释理解了一点。
张景元、杨德治、王飞麟对视一眼,杨公公把当初大家进京述职时,世子殿下教授给大家的学识,今天是现学现卖。
杨金水继续说道:“世子殿下说,这两年东南工商发展,出产的货品把以前旧有的市场都挤满了。比如西洋不远万里来我大明采办货品,一年一趟,一趟就那么多船。
往年他们经常是采办不齐所需的货品,所以我们不觉得异常。现在他们使劲地往船里塞货品,都挤不下了,我们产出的丝绸、棉布还有多余的,于是我们觉得有异常了。”
众人连忙点头:“对,对,是这个意思。”
这叫产能过剩。
懂了就好,当初我也是费了点功夫才弄懂世子讲的这些话。但是一旦把这些话弄明白了,下面的就都好说了。
“市场饱和了,我们就需要去开拓新市场。世子特意提到,开拓新市场,不是贸然地跑到新地方,去找人买东西。
南海有很多大岛,上面住着不少野人,靠天吃饭,身无寸缕分文,你去了那里,他们根本没钱买我们的货品,那算新市场吗?
肯定不算。”
确实是,穷鬼聚集的地方,怎么能算市场呢?
“世子指出了几个地方。首先是东倭。东倭出银,还有其它货品可以贩运到大明来交易。自从他们平户港被炮击,松浦党几乎全军覆灭后,老实了很多。
我朝又改堪合贸易为牌照贸易,往来就宽松许多。大家可以去那里开拓市场。其次还有朝鲜和安南等南海诸国。
他们相隔甚远,又比较封闭,暂时不知道我朝商贸往来有了大变局,东南海商们完全可以主动去他们那里,打开他们的国门,把棉布丝绸卖出去,换回我们所需的稻米、铁铜、白银等物。”
众人纷纷点头,世子殿下说得极是。
“还有另一处新市场,西洋人。由于相隔万里,他们知道我大明海商贸易的变局,会更晚些。但是他们好利,反应反而会更快。
两年过去,相信变局的消息已经传到那边。明后年,会有更多的西洋海船蜂拥而至。”
杨金水的话让大家忍不住轻声议论起来。
西洋人好利,这是大家公认的。
不好利怎么会相隔万里跑到我天朝做生意?
明后年,相信除了大量的海船商人从西洋跑来,同时也会有更多的工匠、军官跑来。
这两年,统筹局重金礼聘西洋诸国有才之士,消息传遍了南海和南海,从天竺都闻讯跑来了不少西洋人。
等到大家议论声慢慢缓下来,杨金水继续说道:“世子殿下除了指出市场之外,还点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一直都忽略,或者是根本没有想到。”
“杨公公,什么问题?”
众人都好奇地问道。
“交易的效率问题。”
效率!
这又是什么玩意?
杨金水笑了笑,开口解释道:“世子为什么要把统筹局东南办和兴瑞祥、德盛茂、联盛祥三商号总号迁至上海县,同时引领诸多商号也移驻上海县,其实就是一个交易效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