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首脑之一的徐阶,家产却比严嵩还要多……
因此
嘉靖提出了黄河泛滥需要治理,长江改道同样也得治理
清流也好,严党也罢
于皇帝而言,都是需要既用且防的
唯有平衡之道
方为帝王之学也
许尚对此表示深以为然
另外还有汉朝重用宦官,汉灵帝甚至把宦官认作父母……明朝同样也重用宦官,九千岁魏忠贤……为何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没有彻底吸取宦官干政的教训呢?
明明赵高指鹿为马,为祸大秦的案例就在眼前
答案是没办法
到了王朝的中后期
皇帝只能任用宦官,以制衡世家大族,不然就真是彻彻底底的孤家寡人了
那个时候你说……啊,小皇帝,我们要内圣修身……然后修着修着就彻底变成傀儡皇帝了
到时候究竟是谁之过也?
……
回到眼下
“八目后三,齐家、治国、平天下”
乐正氏给出最后的论调:“当结合大秦现状,先用兼顾法纪作为过渡,待九州一统大势稳定以后,再慢慢发展成……至圣、至德、至孝、重礼、重教、重民……以及兼顾宗法制,外加逐步剔除司法和刑罚的外王之道”
“同时,对于毛亨的【天人相应学说】也要运用起来”
“以天谴灾异和天地祭祀作为基础,分别对君、臣、民进行监督、框限,乃至于惩戒”
终于
乐正氏展现出了他真正的目的
他刚刚确实连退了两步
但他保住了至德的基本盘
乐正氏算准了嬴政不会驳斥德行教化……
那么他转头就能把刚刚退让失去的,再重新扳回来
即:乐正氏让了,却又没有全让
他以退为进
先行在一统大势的压制下,选择退让,进而保住自己的核心主张:止于至善
尔后他再于外王之道的议题上
重新用至德至圣,把至孝给重新拉回来
如此
至圣、至德、至孝齐备
还要法家有个什么用?
完全没用了啊!
于是
便要废除以吏为师政策,再逐步剔除司法和刑罚
转而用【天人相应学说】作为监督、框限和惩戒的替代措施
这么一来,【礼在法上】不就又去而复返了吗?
不得不说
乐正氏的内圣外王之道,在逻辑方面还是非常完整的
有进有退
知止而后能定!
着实能打
却也让嬴政越发变了脸色
嬴政心中刚刚对乐正氏兴起的些许好感,现在立马荡然无存
好你个胖乎乎的家伙!
看似是个老实人!
实则最鸡贼的就是你乐正氏!
下一刻
“(ヘ#)!”
嬴政摆出了死亡逼视的表情
这可是你乐正氏逼着朕放大招的!
接下来!
朕绝不会再有半分客气!
同时
几个大儒席位上
子张正和子思齐听完乐正氏的反制措施,他们自然全都松了口气
让出至孝之名,放弃礼在法上
对于儒家八派而言,几乎就是不可接受的事情
但如果只是暂且的妥协
后续再重新找补回来
那就非常的没毛病了
结合现实,顺应一统,止于至善
他们也都是能够理解的
“看吧”
子张正缓缓开口:“乐正师弟自有他的道理,子思师弟,刚刚是你太着急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子思齐闻言立即道:“咳咳,师兄说的对……回头我定会跟乐正师弟赔礼的”
峰回路转
柳暗花明
子思齐也瞬间高兴了起来
还有毛亨也变得更加聚精会神,因为乐正氏再度提及到他的天人相应学说
尽管刚刚被天命三分进行拆解了
但不可否认的是……
天人相应学说,依旧拥有存在的价值
故
乐正氏提出来完善外王之道,也确实是说得过去的
窗台下
华阳太后柳眉微蹙的道:“原以为会是我们先行落入下风,再通过后期扳回来,却没想到……居然反过来了,乐正氏现在竟打算一口气把刚刚输掉的,全部找补回来”
“呵呵”
许尚扯了扯嘴角:“他在痴心妄想……”
有些东西一旦失去
那就是失去了
比如圣城耶路撒冷被攻陷以后,就算再重新夺回来,它也还是被攻陷了一次
自由女神像被推倒了
你再怎么重塑,也无法掩盖她被推倒过一次的事实
你的另一半出轨了,其再怎么回头是岸,有意义吗?
老话说得好
有一就有二
让了一次,就会有二三四五六七八次!
这才是真正的至理!
随即
扶苏想了想,开口道:“夫子,我觉得乐正氏前半段的内圣推及外王,施行一以贯之的德行教化,还挺有道理的,很符合夫子的外儒内法之国策至于后面的总结论断,剔除司法……晚辈实在不能苟同”
扶苏明白,大秦以武立国,以法为本
是根本不可能摒弃司法的
乐正氏在说一件完全不现实的事情
“嗯,他若不提后半段还好,一提反而暴露了他自身的局限性”
许尚点头:“还有就是……外儒和外王确实很像,却也有个根本性的区别,外儒重孝,皇帝只需遵守最基本的孝道,就能稳定好外儒框架,进而促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还有君父、父母官、子民等概念,”
“外王不同,其以至德内圣为基,皇权会受到非常严重的框限,因为内圣的标准实在太多了,所谓知止与否,解释权也都在儒家手中”
“再叠加天人相应学说……”
“等同于用天谴灾异,内圣之理,四海民意三重压制皇帝”
“到时候,儒家可就真的一家独大,无法无天了”
许尚的态度一直非常明确
皇权应当给予相应的限制
遂
他让小儒生提出了天命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