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我摊牌了,我是始皇嬴政 第227节

  许尚教授给小赵的后手底牌

  便是庄子的八字谶言

  专门用来克制儒家的

  ……

  台上

  过了好半晌

  乐正氏方才在百家名仕的炮轰中,缓过神来

  他神情挣扎的道:“阁下,你用这种取巧的方式击败我,我不服”

  乐正氏确实不服

  君子论迹不论心

  扪心自问

  他是有意照搬墨翟兼爱大同的框架嘛?

  不!

  他真是无心的

  一切都太巧了

  巧到他自己都不知该如何辩解

  但……

  乐正氏表示以这样的方式落败,他的内心绝对是不认的

  尽管嬴政已经获胜,却并不能让他心服口服

  对面

  “之前你对韩非曾有评断,其为悖论,无以为辩”

  嬴政饶有兴致:“现在同样的事情,落在了你乐正启的身上你一而再、再而三的窃取道家和墨家的思想精髓,并冠以儒家之名”

  “如此行事,何谈内圣?这同样也是悖论”

  “庄子曾言,尔等儒家实乃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现在看来,果真是严以待人,宽以律己啊!”

  “如此,内圣不存,外王崩塌,至圣、至德、至孝也将全部变成虚言泛泛,无足道哉!”

  ……

  嬴政对于韩非真是爱的深沉

  这种时候

  他都不忘把韩非搬出来,为后者平反的同时,再狠狠的鞭挞对手

  对此

  乐正氏显然是哑口无言的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放在任何时候都好用

  “乐正启”

  嬴政想了想,又继续道:“你方才论及内圣议题的知止之举,先是让出了至孝之名,后又兼顾了秦法,原本我对你还挺刮目相看的”

  “奈何,你却受限于自己的大儒身份”

  “为了剔除司法和刑罚,贯彻儒学,进而扳回至孝,你居然极尽推崇至德、至圣,实则尽显迂腐本色”

  ……

  嬴政对于乐正氏还是有所留情的,没有骂的太狠

  毕竟对方身上确有可取之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嬴政向来宽待真才实学之人

  哪怕这个人存在着各种瑕疵和局限

  “阁下”

  乐正氏认真的道:“依据三纲八目,再以内圣推及外王,直至实现至圣、至德、至孝的治世之策,再辅以天人相应学说,本就不再需要司法与刑罚……我之理论,固然有效仿墨道两家圣哲之嫌,却并不代表我就是错的”

  内圣外王乃是乐正氏的毕生信仰

  要让他心服口服

  就得彻底瓦解他的言论体系

  “既然你要是这么说的话”

  嬴政咧嘴道:“那我可就又得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论调搬出来了你儒家大力推崇这样不利于统治的人,本就是自相矛盾的”

  “其次,内圣教化是非常软性的措施,一个孩子对于父母的恳切引导,他往往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对于师长的教诲,他也有可能不屑一顾”

  “但当秦吏携威势而至,这个孩子绝对会立马老老实实,因为不听话……真的会受罚,一直罚到他听话为止!”

  ……

  秦吏,专治各种不服!

  这就像后世

  家里有调皮捣蛋的孩子,父母就想送去军营当兵

  一般经过两年军营磨练

  自家孩子往往都会脱胎换骨

  不过……

  后续军营的招收标准提高了

  寻常的精神小伙,进不去了

  这就很尴尬

  “阁下,你的这个例子,我不敢苟同”

  乐正氏顿了顿,道:“我儒家的内圣之理,确实是软性引导,却绝非一味的娇惯纵容,该有惩戒也是有的”

  乐正氏再度避开了无法施加富贵、贫贱、威武之人的软肋

  因为这一项他确实无法反驳

  韩非对于儒家的抨击,同样一针见血

  “好,那我们就来点更实在的”

  嬴政不再委婉,他沉声道:“当你为了推及外王,进而全面贯彻至圣、至德、至孝之时,所谓的止于至善,也就成了摆设,因为普罗大众是无法做到知止而后能定的”

  “因此,内圣推及外王,若是没有法度兜底,就必定会失控走向德化的极端”

  “原本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会变成视钱财如粪土,方可显德……然而世人皆逐利,你越是压制他的趋利本性,他就越会在私下里,无所不用其极的捞钱故: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原本对于女色,发乎情止于礼,也会变成视女色如洪水猛兽,方可显德……然而好色乃人之天性,你越是压抑他的欲望,他就越会变成作奸犯科的采花贼寇故: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其次你越是想要推崇周礼,重启井田制,废除私田制百姓们没有了自己的土地,就会大大失去耕种开荒的积极性,反而造成国家生产力的倒退故: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还有对官吏的德行要求太高,各种要求他们无私奉献,却又没有对等的奖惩措施官吏就会懒政、惰政,甚至巧立名目,压榨百姓故: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最后是无限拔高医者的德行,便会忽略医术的进步,本就建立在垒垒白骨之上你越是用德行框限医者,医术发展就会越发停滞,未来病亡的人也将更多故: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

第115章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源于世间万物,皆存在两面性

  老子在【道德经】上曰之: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若用后世理解这八个字,等同于辩证法

  大概的意思便是……

  有和无,即对立,又相生

  难和易,因对立,遂相成

  所谓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

  都是这个理

  包括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很多时候

  你越是强求,最终反而一切成空

  比如乐正氏就是最好的例子

  明明内圣知止,兼顾司法,就已经是相当完备的治世之策了

  可他非要贯彻礼在法上,进而达到至圣、至德、至孝的儒家大同理想国

  问题在于

  如果世上只有德化作为唯一标准

  那么所有人都必定会在德孝方面,疯狂内卷

  就像后世大家卷学历

  最后就导致学历随着时间的推移,火速贬值……越贬值越内卷,不然你就出不了头……

  同理

  人们如果在德孝方面疯狂内卷

  止于至善就不可能再起作用

  这是一目了然的现实

  因为你选择了知止而后能定

  人家却直接卷成了道德楷模,犹如鲤鱼跃龙门……就像后世王莽一样,次子杀婢,于是王莽直接逼迫次子自杀,遂得名望一再助势

  当然

  这是一个较为正面的例子

  权贵次子杀人犯法,照样也得依律偿命

首节上一节227/4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