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我摊牌了,我是始皇嬴政 第236节

  或者说与科学非常相近

  都是为了搞清楚一个事物的本质,以及进化的过程,形成的详细原因等等

  忽然

  颜产立即提出疑问,道:“不对啊!前辈,若按照你口中所说的,这个石杯乃是沉积岩,由水流带入海底,可我们此刻所在的地方,并非海底啊?”

  颜产和嬴政等人对于火山岩浆等词语,他们肯定是不懂的

  但水流裹挟入海,再通过沉积化作岩石

  这单从字面意思也是能够轻松理解

  所以

  颜产才能马上提出自己的疑惑

  即:石杯乃是用此间院湖岩石雕刻而成,按照许尚入海沉积的理论,明显有些说不通

  许尚笑笑:“那就只能说明在远古时期,齐地就是海底,只是随着岁月变迁,沧海桑田,曾经的海底变成了陆地海底的礁石也变成了今日的山岩……并由你颜产之手,雕琢成器,变为石杯,现在更是落入我手作饮茶之用而这,便是格物致知!”

  颜产:“~⊙⊙~”

  嬴政:“d(?д??)”

  不等众人震惊

  许尚突然抬手夹住了一片……由清风裹挟而来的落叶

  “常言道,一叶当知秋也!”

  许尚把落叶摆在众人眼前:“老夫格此落叶,其名为槐,春花秋落,夏可观赏,冬可入药”

  “槐叶清火,槐枝散瘀,槐果明目”

  “同时还有槐位之名,寓意乃是三公执政,望稷下学子,皆能跻身庙堂,才尽其用,造福百姓”

  “若再进一步放大,当晓四季轮转,金秋将至”

  “老百姓忙活大半年,终于要到收成的时节,北境的匈奴人估计又要犯边,席卷边镇打草谷等等”

  “这就是格物致知,这就是一叶知秋,再知千里之外,进而通晓天下之势”

  “以此为鉴,当明白为何有人纵使是殚精竭虑,都无法掀起半点风浪有人一念之差,却足以令九州浮沉……”

  “便是因为我们在格物致知方面的境界,有如天地之差进而导致各自掌握的命运权重,恍若鸿沟之别!”

  ……

第119章 敬他如敬神

  格物

  许尚认为按照王阳明的唯心理论,实乃以小见大,尽量往大了格,心到理到

  而朱熹的穷理,则更加趋向于以大见小,尽量往小了格,也就是真正的本质穷理

  两者本无高低之分

  只不过王阳明的心学,确实会更加受欢迎一些

  因为朱熹的格物致知太硬核了,也非常枯燥

  阳明心学则是融合了儒释道的精髓,进而化作足以普世流传的学说

  另外

  关于格物,后世还有个非常大的认知误会

  那就是存天理,灭人欲究竟是谁提出来的?

  用贞节层层加码禁锢女子,种种裹小脚的案例,又是谁造成的

  程颐(yi)、程颢(hao)两兄弟?

  事实上

  程颐确实说过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同时他主张禁止寡妇再嫁

  但……

  程颐还说鳏夫也不准再娶

  也就是他的眼中只有大节,男女平等,都得遵守一生一世一双人

  有点精神洁癖的意思

  再观朱熹……

  朱熹其实说的是存天理,去人欲……【朱子语类】:当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

  即:人吃饭,天理也可如果是顿顿山珍海味,满汉全席,人欲也当去之!

  夫妻为伴,天理也可如果是三妻四妾,酒池肉林,人欲也当去之!

  综上

  朱熹的存天理,去人欲,更多针对的乃是权贵阶层,他并没有刻意针对民间女子的婚嫁贞节诸事

  【朱子语类】有言:“夫死而嫁,固为失节,然亦有不得已者,圣人不能禁也……当效仿伯鱼出妻的先贤案例

  也就是孔子都曾把寡居的儿媳再嫁到卫国,此乃不得已的人之常情,哪怕圣人都不能禁止

  而朱熹对于宋朝女诗人李清照,也都是秉持赞扬态度

  不存在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

  依旧是【朱子语类】的案例:女子亦当有教,除孝经之外,当有论语,何如?

  朱熹答:论语亦可,如曹大家女诫、温公家范,亦好

  总结

  宋朝后续有人篡改了朱熹思想的侧重点

  其把存天理,去人欲

  彻底变成了:存天理,【灭】人欲

  一字之差,天差地别

  并且女子无才便是德,也被人们以为都是朱熹说的

  这显然是某些暗中搅风搅雨的家伙,在抹黑我们的理学大家

  故

  在许尚的心中,朱熹和王阳明,实乃同一级别的存在,皆可誉为圣人之名

  ……

  回到此刻

  许尚的一叶知秋,再知天下大势,给予了众人相当程度的震撼

  尤其那一句你我各自掌握的命运权重,恍若鸿沟之别

  对于嬴政而言,肯定是更加的振聋发聩

  身为皇帝……

  嬴政必然本能的想要掌控己之所命,而非被命运操纵

  说白了就是制天命而行

  那么究竟要怎么做呢?

  许尚给出了执行方法,那就是格物致知

  人生在世,当学而不怠

  纵然格不尽世间之理,也总得明悉目之所及之物,其本质天理都是些什么

  “夫子,高见”

  嬴政率先感叹出声

  华阳太后连连点头

  屠雎和扶苏也是感到又学到了新知识

  陈平有些走神,他还在回想石杯下毒什么的,这孩子着实是没救了……

  颜产沉思的道:“前辈博学浩然,我自愧不如也然前辈的格物明显有些见大,不够见小”

  颜产更加趋向于本质穷理

  也就是朱熹格物的那个路线

  刚刚许尚则是随心而论,有些心即理的意思

  “格物见小能有何难?”

  许尚笑笑:“还是拿我们手中的石杯举例,若想非常严整性的见其小,分别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剖析”

  “分别是主观性,客观性,可变性”

  “主观性:就是这个石杯在我们眼中是个啥,用以盛茶的杯具……亦或者是下毒小友眼中的使坏工具”

  “客观性:无论我们的眼耳鼻舌意出现了何等感受,石杯本质上都是不变的,它就是山岩……亦为沉积岩,随着沧海桑田变化而来”

  “可变性:我们在明悉了石杯乃是沉积岩之后,就需要研究除了石杯,它还能雕刻成哪些东西比如石碑,石桌,石饰等等”

  “如何?不知这下颜小友可还有所惑之处?”

  ……

  许尚的格物三性说

  对照的乃是后世西方:戈科列尼乌斯,提出的本体论

  反正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眼下先秦的格物,唯心见大,这个是很难有标准

  毕竟每个人的心性,各有不同

  但格物见小……却可以定论出一个系统性的框架标准

  也就是:主观性,客观性,可变性

  任何人在格物的时候,无论活物死物,都能按部就班的往上套

  理学,即科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科学就是自然规律

  世间之理确实不是哪一人就能格尽的

首节上一节236/4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