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缭子少时曾言:天下分错,上无明主,公侯无德,贪利诈伪者作,乖乱反目,谓之:萌芽(xi)罅(xia)”
“这段话的意思是九州动乱,暴君当朝,世族公侯官吏都是毫无德行之人,以致君民反目,这便是帝国崩塌的萌芽前兆”
“遂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隙,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阖,能用此道,圣人也!”
“天地诞生有合离,亦有始终这说明万物也都存在缝隙和裂痕,那么就得运用捭阖之道,审慎处理,此便是圣人之道”
……
子思齐说完,还专门拿出了一篇竹简
上面篆刻着:纵横家【抵(xi)】篇
此乃历代鬼谷子的秘传主张
子思齐肯定搞不到原本
他手中所拿的,乃是里先生周术托人回忆而来的复刻本
上面也没有【抵】全篇
只有部分摘录
也就是尉缭子曾经亲口说过的主张
以此为证
显然是能够增加尉缭子乃是布下天命局真凶的概率
“阁下,尉缭子从少时便要立志封圣,并且其深谙捭阖之道”
子思齐摆出了事实
尉缭子既有野望,也有手段
另外
许尚曾言及青史裂缝的概念
那么在尉缭子眼中,显然也看到了这一点
好在……
子思齐境界不够,他只知搬出万物皆有裂缝的套话,却无法更加精准的指认尉缭子……后者就是想要通过青史裂缝,进而在霸道的废墟上,重新构建王道
但不得不说
商山四皓还是很有东西的
他们为子思齐找到的这个纵横家主张摘录,非常完美的还原了尉缭子的一生践行之道
“再观尉缭子和秦廷的内部关系,据传尉缭子入关中之时,先在军武蒙家住了数月之久”
子思齐侃侃而谈的道:“后续尉缭子成为三公国尉,便又与军武王家交际颇多”
“同时九卿典客王敖,其乃纵横家初代鬼谷子的长孙,也是尉缭子一手举荐提拔的”
“现任国尉屠雎就更加不用说了,尉缭子虽然没有收屠雎为徒,可后者的三公之位,却是得到了尉缭子的保举传授”
“当然,我非常相信武成侯王翦、伦侯蒙武和国尉屠雎对于大秦的忠诚”
“但我有理由怀疑九卿典客王敖,跟尉缭子共谋犯下了东郡陨石案,毕竟两者同出一脉,实难分出彼此”
“若尉缭子天命加身,一朝封神,显然王敖也能够与有荣焉”
“并且我还要加一条理由,那就是如果孔谦指使了东郡士卿秘密搬运陨石,试问东郡的近千官吏全都瞎了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么大个陨石,为什么东郡郡县上上下下的官差,竟无一人察觉?”
“还请阁下能够回应我这个问题”
……
子思齐的底牌杀招,威力尽显
数年前
许尚从很早的时候,就有专门提到天降陨石,挟天命以令始皇诸事
之所以许尚没让小赵提前插手干预
是因为一切原本就在许尚的掌握之中
没必要再多此一举的画蛇添足
倘若青史发生改变
许尚反而会显得有些被动
故
许尚和小赵这才什么都不做
静观东郡陨石案的布局形成,并以此为由,把军武勋贵中的极端激进派,全部清理退场……比如通武侯王贲、军侯任嚣、军侯赵佗……
这三人都是妥妥的军功卓着
没有板上钉钉的实证
很难把他们一撸到底
更重要的还是:徭役代分土地政策,能够得以施行了
军武勋贵派系在敏感时期,不敢太过露头
就算屠雎依旧头铁……
皇帝也有理由直接将其下狱敲打之,而且让人挑不出任何毛病
正常情况下
三公国尉
就算是始皇也不可能说把人下狱,就把人下狱的,总得有个名正言顺的由头才行
所以
综合考量之下
东郡陨石案只要是尽在掌控,便是妥妥的利大于弊
对内削弱军武勋贵派系,进而推行徭役代分土地政策
对外打压儒家孔门正宗,顺势扶持儒之异端的荀子,重塑道统文脉
绝对是完美到不能再完美的一个反制策略
此时此刻
子思齐意图为了孔门正宗四个字,徒做挣扎
许尚自然要考虑动用雷霆手段了
“东郡士卿搬运陨石,官差为何无一察觉……理由很简单,东郡郡守与尉缭子有旧”
许尚淡然的道:“据查,尉缭子受到孔谦的裹挟以后,并没有联络庙堂的三公九卿,亦或者军武公侯尉缭子只是让东郡郡守派人配合布下了天命局”
东郡郡守百分之一百的死定了
许尚让其再多背一条罪责,没有任何大的影响
但庙堂的三公九卿不同
那可是军武王家、军武蒙氏,三公国尉,九卿典客……
这些如果都被牵连了
大秦的军武根基势必动摇,北伐大计立马就得凉凉
或许也正因此
子思齐根本不敢攀扯王翦、蒙武,亦或者屠雎……
子思齐只能针对九卿典客王敖下手
柿子专挑软的捏嘛!
然而
九卿典客王敖的同僚共属:有着两位上卿,分别是姚贾和顿弱
尤其是上卿姚贾,押解着孔鲋到处焚书,后又传出孔鲋受到姚贾苛待逼迫啥的
即:子思齐的目的,明显是通过证实尉缭子乃天命局主犯,再攀扯九卿典客王敖,进而牵连上卿姚贾,最后为孔鲋脱罪……
逻辑闭环的同时
子思齐还控制住了事态,把握住了尺度
许尚想到这里,他不由得对子思齐高看了两眼
当然
也只是两眼而已
……
第138章 血屠稷下!?
“至于尉缭子年轻时候所说的话,以及纵横家的部分主张摘录”
许尚无奈的摇了摇头,道:“子思齐,你确定要让我也给出个解释?”
许尚的语气,越发充满危险信号
但在子思齐的眼中
许尚反而成了虚张声势
包括孔门贤哲和商山四皓,他们也都觉得这一条将是翻案的最大根据
无论许尚再怎么回避……
纵横家的【抵】篇就摆在那里,至于尉缭子的少时人证
随着子思齐招手间,外面有两位少年儒生,带进来了几个在野隐仕,都曾与尉缭子接触过的,他们愿意出面作证
下一刻
里先生周术:“想来这应该没什么好说的了,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尉缭子的嫌疑都比孔谦要大的多”
绮里季:“没错,事实胜于雄辩,更何况此乃天命案件,更加需要讲究罪证确凿”
东园公:“我也是这个态度……”
商山四皓中有三个发了声
人宗冠子也立马开口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