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此等现象称作【三百年王朝周期律】,亘古不易”
……
许尚一次性提出了两个核心课题
前者是【大型庄园式经济】
后者是【三百年王朝周期律】
这两个概念互为表里,息息相关
土地兼并
损坏全民税基
朝廷没钱,百姓苦难
注定是积重难返,无可救药
随即
武成侯王翦眉头一挑的道:“夫子,照这么说的话,我大秦修缮黄河两岸,等到帝国中期以后,便只会便宜那些新兴的中原士卿了?”
王翦非常清楚
就算夫子推出了陵邑迁徙制度,也只能迁走一代人的中原士卿,后续肯定又会冒出来新的
尔后不断兼并,鱼肉百姓……
王翦表示,他让自家大孙挂名牵头修缮黄河,可不是为了便宜某些中原腐朽士卿的
这涉及到了王翦的底线问题
对于中原底层的黔首百姓
王翦认为都是华夏的一份子,自当也是大秦子民,遂修好黄河,造福两岸百姓,当是军武王家的功绩
可如果他军武王家最后徒做他人嫁衣
王翦可不是什么冤大头
“我曾说过,按照政治和经济的二分原则”
许尚淡然的道:“未来中原新兴士卿的唯一出路,必定是给关中勋贵权臣做白手套,也就是当抓手……负责捞钱进献”
“中原新兴士卿哪怕能够掌控部分土地收益和商贸经济,最终也都得跟关中勋贵世家置换政治资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是绝无可能例外的”
“遂,天下乌鸦一般黑,黄河修缮好以后,估计能够造福两岸百姓几十年时间”
“待经时日久,甭管是黄河长江也好,郑国渠和都江堰也罢,对于底层百姓的余荫都将变得十分有限”
……
古代的种植条件非常艰难
水利二字
便是农耕文明的命脉
如此命脉,谁不想掌握?
搁你……你也想……
那黄河两岸最肥沃的土地,产量必定远远高于贫瘠土地
大家都是每年耕种百亩
收成却是天差地别
若无权势作为靠山
任谁都保不住名下沃土
这便是【大型庄园式经济】形成的根本因由
说白了还是人性
或许从某种角度而言
老子真是对的……
世间若无珍宝玉石,亦或者稀有资源
人们又岂会争来争去的呢?
可话又说回来
难道就因为这些阻碍
我们便要放弃修缮黄河吗?
答案自然是……
许尚会坚定的选择一修到底!
我们想要进步,就必须与人性持续做斗争,越斗争越进步
大不了!
一切推倒重来就是
这时
“哈哈哈!”
尉缭子大笑道:“我算是听明白了,许公的意思总结一句话,天下乌鸦一般黑,在座各位的子嗣后代……大概率全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王翦:“……”
王绾:“……”
邹:“……”
话题太高端,邹表示他是第一次参与,思维有点跟不上
嬴政和扶苏则是皱眉沉思……
两父子都在想
这土地兼并,当真就没办法抑制了吗?
王翦和王绾则是有点尴尬
因为夫子的天下乌鸦一般黑,就相当于把他们的后代也全都概括进去了
事实上
许尚确实没打算避人
也没啥好避的
反正说的都是一百年后的事情
任谁听去了都不妨事
因为青史大势滚滚向前
就连许尚都很难左右分毫,更遑论其他人了
“夫子”
嬴政开口询问道:“您所说的【大型庄园式经济】,我差不多懂了,可那个【三百年王朝周期律】……具体又是怎么回事儿?”
嬴政听夫子说过,现今的大秦约莫有个百余年的国祚
平心而论
真的太少了!
嬴政最初还想着把大秦传至千秋万代来着
结果听完夫子的国运论讲课,再有最近东巡所发生的诸多事例
也让嬴政清醒了很多,摒弃了原本的可笑幻想
“【三百年王朝周期律】的意思,等同于四季轮换,斗转星移,轮回不止”
许尚组织了一下语言:“比如,在【大型庄园式经济】中,关中勋贵世家通过把控政治资源,进而钳制住中原陵邑豪门”
“而中原陵邑豪门又疯狂去兼并黄河两岸的土地,随着土地扩充至大几十万亩,他们仅靠同姓族人是管不过来的”
“于是,他们就需要招收一批中小型外姓地主,也就是新兴中原士卿”
“可中小型外姓地主也种不了几十万亩的土地,那就需要招收农奴和佃户,由地主进行管理”
“综上,一层压着一层,一层剥削一层”
“直至外面的流民越来越多,天下将变,新兴中原士卿有人有粮,想要更进一步”
“中原陵邑豪门不甘于只是获取堪称边角料的浊官政治资源,他们也想要更加倾向于己方的晋升途径”
“最后是以关中勋贵阶层为首的门阀世家,这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下面完全失控,便意味着不仅仅只是中原出现混乱,关中也必然由下至上的开始暴乱”
“至此,就是一个帝国的三百年大限!”
……
大型庄园式经济
从某种角度来说,其实是关中勋贵世家在不断培养自己的掘墓人
因为你只掌握政治资源
随着土地兼并的数量越来越多,你就必须得招用中原陵邑豪门,亦或者关中的旁姓豪门,代为管理
以及大量的中小型地主
此为权力空心化
等同于后世某个漂亮国的制造业空心化
而着名的黄巢……便是一个小地主……
黄巢科举无望,举目长叹
难道这辈子就只能这样了?
不!
他想换个活法!
他要让这世间,再无豪门,更无门阀!
他……
便是大唐(大秦)的掘墓人!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