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欲做独夫,从此中原自然也再不会和关中暴秦有任何盟约往来,全面开启国战,死战!”
“人无分老幼,地无论南北,皆当拒土抗秦为战!”
“中原一切入秦为仕者,为秦驱使者,首鼠两端者,皆会被视为叛国忘种,罪不可赦!”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楚国项氏一族会扶立新楚王,率先举起大旗,与大秦血战到底!”
“楚可亡,华夏不可亡!”
“后续但凡有肩挑大义者能够力抗暴秦,进而拯救万民于倒悬,自当鼎定九州,成就华夏天子之名!”
“你关中军武阶层想要永生永世的吸血中原,殖民九州,种姓永固?”
“老夫对此唯有一句……”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第32章 长生不死之法!
后世可知,整个世界共有四大古文明王朝
其中印梵的种姓制度,根深蒂固
第一等级:婆罗门,最高宗教祭神阶层,垄断一切特权
第二等级:刹帝利,代表了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
第三等级:吠舍,普通雅利安人,国家的营商纳税主体
第四等级:首陀罗,当地被征服的土着,从事农牧渔猎等低贱职业,人口最多,杂种姓
第五等级:达利特,不可接触者,贱民,没有姓氏,没有身份,没有户籍,没有教育,没有信仰……只能从事最为低贱的职业
那么问题来了
同为传承数千年的文明古国
为何我们华夏就没有出现完全体的种姓制度呢?
答案很简单!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此乃华夏共识!
而且最重要的是……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声惊天呐喊,响彻九州!
殷商:君坏臣纲,有败五常,冀州苏护,永不朝商!
秦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汉末: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唐末:天街踏尽公卿骨,内库烧为锦绣灰!
北宋: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元末: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明末:以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清末: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
满清又是搞留头不留发,又是各种嘉定三屠,扬州十日……
但最后满清依旧得高举所谓满汉一家亲的旗帜
真正在明面上搞出种姓阶层制度的当属元朝……
四等人制!
第一等:蒙古人,号称国族,被元帝视为自家骨肉!
第二等:色目人,西域人,多工匠,从事手工业
第三等:汉人,也就是北方汉人,以及契丹与女真等族
第四等:南人,即南宋的子民,最后成了蒙元帝国的最下等
综上
蒙元还推行了万恶的包税制
也就是朝廷把税收摊派到下面的士绅地主阶层,不管他们用什么办法,
只要按时把税收上来了就行!
可想而知
士绅地主会多么疯狂,他们甚至能把百姓的税收加到数十年以后
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
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在这样的情况下,蒙元的国祚磕磕绊绊的……仅仅只传承了九十八年
现在
我们再回过头来对比国尉屠雎的国策方略
按其设想
极致霸秦明显也是被分做数等人制
第一等:嬴姓皇族,最高正统
第二等:关中军武阶层,关中氏族阶层
第三等:外客勋贵阶层,殖民中原的抓手关中平民,对外征战的兵源
第四等:中原黔首,帝国税基,压榨主体
第五等:刑徒,奴隶,可交易,毫无人权
试问!
这样的种姓制度!
绝对的区域阶层固化!
大秦怎能不二世而亡?
还什么开创不世功勋,征伐到星海之尽头……
历朝历代
文臣派系都是高举着效仿尧舜的名义大旗!
武将派系则是嚷嚷着开疆扩土,建功立业……
两者就像是长江与黄河
无论哪一方泛滥
都会荼毒九州!
另外
郡县制度是有统治成本的,进而限制了农耕帝国的疆界范围
并且,国尉屠雎预想中的关中军武阶层,越打越强,越打越猛……
根本不可能
蒙元够能打吧?
三次西征!
敢于向上帝挥鞭!
然而在安逸下来以后,内斗、腐化的速度会非常之快!
还有满清八旗……
初期八旗子弟确实能打,后期就只会提笼逗鸟了
同理
大秦也是一样的
关中军武阶层也同样会快速走向腐朽,尤其是始皇薨逝以后
区别在于
大秦比之蒙元和满清,本身依旧处于农耕文明的形态
游牧民族可以走部落迁徙的方式进行西征
他们率领大军,赶着牛羊,一路沿途吃着水草……牛羊路上生产,又会长大……再加上以战养战,游牧民族西征方能打到非常远的西欧之地
农耕文明不行
比如大秦北伐匈奴,从楚国郢都附近运送向北境两石粮食,来回路上就得消耗掉九成!
而且这还是顺利的情况下
若不顺利……遇到连绵大雨,道路塌方,敌军截击,都会让粮草连前线都到不了
无解
因此无论怎么分析
国尉屠雎的方略设想,都是漏洞百出,完全没有任何实现的基础与可能
甚至说白了
国尉屠雎无论是否出于本心,他实际上都是高举着所谓的:开创不世功勋,征伐至星海尽头的旗帜,进而达到种姓永固,殖民九州的目的!
这,绝对是许尚强烈抵制的!
……
回到此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许尚的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简简单单八个大字!
当真是振聋发聩!
使得忘尘子高呼老许好样的
嬴政则是心情相当复杂……他清楚国尉屠雎的方略绝非长久之计,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