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着刘博,问道:“这个兀古部…”
刘博微微摇头:“他们不肯参战。”
“但是…”
刘博低声道:“他们愿意配合九司做事。”
配合九司做事,也就是给李云这里提供情报。
李云缓缓点头,开口说道:“将来,我们取下幽燕,下一步就要经略辽东,到时候现在契丹人占据的地方,可以暂行羁縻。”
“你跟兀古部的人说,到时候,我可以册封他们为新的契丹汗。”
刘博有些惊讶,看着李云,开口说道:“二哥,他们还没有出力,就承诺给他们封汗,似乎太大方了…”
李云摇了摇头,对着刘博笑了笑:“这个时候不画饼,恐怕他们不愿意出力,而且…”
李某人神秘一笑:“谁说契丹汗,只能有一个?”
刘博立刻明白了过来,对着李云竖起大拇指,赞叹道:“二哥真是…真是睿智。”
李云哈哈一笑,开口说道:“这一次回来,准备待多久?还要回关外去,看你那契丹部里的儿子?”
“洛阳这里,也有我的儿子。”
刘博沉默了一会儿,开口道:“先在家里住上一段时间,等二哥登了大位之后,我还要着手整理整理九司。”
“现在的九司…”
他摇头道:“有些太散乱了。”
说着,刘博开口说道:“还有,九司的人手也不怎么够用了,二哥调派一些读书人给我罢。”
“让他们在九司之中任事。”
李云闻言,只是略微考虑了一下,便摇了摇头,开口道:“我知道你心里怎么想的,但是文官的权力不宜太大,我也不打算让他们插手九司。”
刘博低声道:“但是九司,的确需要一些读书人,来处理日常事务,那些从底下一点一点拔擢上来的人,有不少是没有读过什么书的。”
“时间一长,容易乱起来。”
“那你…”
李云看着他,开口说道:“就从落第的书生里挑选一些罢,正好,今年春天,新朝就要开始第一次科考了,一定会有不少人名落孙山,你从中挑选一些就是。”
李某人笑着说道:“只要许他们一些官职,他们就会死心塌地跟着你干了。”
刘博闻言,点了点头。
“好,我听二哥的。”
李云拉着他的衣袖,笑着说道:“这两年你着实辛苦,走,咱们兄弟喝酒去。”
“一会儿,带你见见你大侄儿,那小子今年都十岁,估计要到你胸口高了。”
刘博跟在李云身后,笑着说道。
“好,我今天陪二哥,好好喝一顿。”
“对了。”
刘博问道:“怎么没见瘦猴在洛阳?”
“他正从剑南道往洛阳赶,估计这几天就能到了。”
“虎子这个时候,也在洛阳。”
李云笑着说道:“等瘦猴回来了,咱们兄弟几个再聚在一起,好好喝上一顿。”
刘博点头应了声好,然后感慨道:“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回苍山大寨一趟,在大寨里,好好喝上一顿。”
“会回去的。”
李云回头看着他,笑着说道:“如今,咱们都已经有儿有女了,等这几年事情忙的差不多了,就带着那些小子们,回一趟苍山大寨。”
“咱们在寨子里,好好的喝上他一顿!”
刘博闻言,脸上露出笑容。
“好!”
…………
正月十四,元宵节的前一天。
李云坐在正堂上,揉了揉自己的眉心,脸色有些憔悴。
这几天,他处理了太多事情,见了太多人,哪怕以他这样充沛的精力,也有些顶不住了。
不过今天要见的这个人,他还是要见,因为相当重要。
没过多久,一身蓝色袍子的中年人李槲,迈步走进正堂,看到了端坐在主位上的李云之后,李槲深呼吸了一口气,抱拳行礼:“河东李槲,拜见新天子。”
听到这个称呼,李云并不觉得意外,毕竟此时距离他正位,只剩下几天时间而已。
这个时候,一些自觉“懂事”的,都已经在称呼他为陛下了。
称呼什么,并不重要。
李云甚至没有纠正他,只是淡淡的摆了摆手道:“坐下来说。”
李槲低头,应了声是,小心翼翼坐在李云下首,对着李云笑着说道:“恭贺陛下了。”
“还有几日。”
李云摆手道:“不必称陛下。”
他看着打量了一眼李槲,笑着说道:“虽然没有见过李将军,但是却耳闻许久了,我打中原,打朔方,打河东道,三场战事,将军都给我带来了不少麻烦。”
李槲闻言,神色一僵,连忙低下了头,开口说道:“先前,我河东乃是周臣,自然会做一些周臣应当做之事,等大王受禅之后,大王便是正统。”
“到了那个时候,就又要另当别论了。”
李云看着他,笑着说道:“那河东军,什么时候归顺新朝?”
李槲脸上挤出一个笑容:“那要看,陛下有什么恩典了。”
“归顺了,我的恩典便大得很。”
“要是不归顺。”
李云低头喝茶:“便把你扣在洛阳。”
“到时候太原,便无将可用了。”
第894章 分果果
“陛下说笑了。”
李槲微微低头道:“河东军之中人才济济,非止是在下一个人,论领兵打仗,在下在河东军中,只能算是平平。”
“但你是河东节度使的亲兄弟。”
李云看着他,笑着说道:“你们李家兄弟,这一代里,似乎只有你能领兵,这个时候,李祯要是让外姓人领兵。”
李某人笑呵呵的说道:“便不怕领兵的将领,率众来投么?”
现在,天下大势,已经十分明朗了,尤其是中原已定。
自古以来,只要中原已定,没有天险隔绝,哪怕其他地方还有割据势力,通常也不会成什么大气候。
而现在,大江大河,都在李云手里,他的行政力量,都已经贯通南北,没有收服的,只剩下几块地方而已。
哪怕是剩下的几块地方,也只有关中跟幽燕两个地方相对难一些。
河东,是相对最容易的。
甚至,李云都不需要全歼河东军,滚滚大势之下,只要打上几个胜仗,河东军的将领,大概就会直接归降了。
李槲这一次从太原赶来洛阳,也是这个原因。
道理很简单,这个时候归顺,说不定还能谈个好价,真等到兵临城下的时候,即便想要投降,恐怕也没有门路了。
到时候,恐怕一家老小,都要死在江东军的屠刀之下。
李槲脸上,勉强挤出来一个笑容,他看着李云,沉声道:“陛下,河东李氏,不曾有大逆之举。”
“也无甚罪过。”
他低声道:“当年,我父领我去关中京城平乱,平乱之后,我父也是第一个离开京城的。”
李槲此时说的,“无有大逆”,是说河东军对大周没有太大逆不道的举动。
虽然李云不是大周,但他即将接过大周的法统,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其实是一种传承。
也就是说,河东军不会“朝廷”有大逆,不管是从前的大周朝廷,还是以后的大唐朝廷。
“我知道。”
李云低头喝茶道:“正因为如此,李将军几次与江东军为难,我今天依旧抽出时间来见你。”
“李仝大将军的为人,我很是钦佩。”
李槲看着李云,开口说道:“陛下,话既然说到这个份上了,那就摊开来说罢,河东李氏,想要求陛下的恩典。”
“我跟你见面,也是想说这个。”
李云放下茶杯,开口说道:“两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整个河东道无条件归降,河东军接受新朝改编,你们河东李氏,我只当你们没有罪过,但也没有什么功劳。”
“你们要从太原搬出来,迁到江南道去,我会让人在江南道,给你们家安排一些田产,不会特别多,但是足够你们李家这一代和下一代人衣食无忧。”
“再往后,就自己去拼,自己去挣。”
李槲低头,问道:“陛下,第二个条件呢?”
“今年下半年,最慢也就是明年年初,新朝廷将会着手征讨关中,收下旧周的京畿道。”
“到时候。”
李云看着李槲,神色平静道:“如果河东军愿意为我先锋,协助王师平定关中,关中既定,河东李氏便与新朝有功,到时候论功行赏,我便可以给河东李氏一个世袭的勋爵。”
“你们李氏兄弟,也可以入朝为官。”
“河东军上下的将领,到时候与江东军一般无二。”
李槲闻言,神色立时变得有些苍白。
李云的意思很简单,打关中,河东军要出力,而且要出死力,只有这样,河东军以及河东李氏,才能在新朝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他低着头思考了许久,然后看着李云,开口问道:“陛下,在下斗胆问一个问题。”
李云低头喝茶。
“你问。”
“若我们兄弟,不去陛下做这个先锋,陛下收编河东军之后,会依旧让他们去打关中吗?”
李云想了想,摇头道:“不会。”
“到时候,河东军的一切将领,或者开革出去,或者成为普通将士,而河东军的普通将领,择优编入江东军中。”